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普通逻辑原理第(1页共25页)第一章:引论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性。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19、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获取新知识,2、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格论证思想,3、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与诡辩,4、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其他各门科学知识,5、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20、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史,发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史称穆勒五法。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光辉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奠定人。第一章概论一、逻辑的含义1、逻辑的语词含义(1)英语logic的来源赫拉克利特:逻克斯,意指世界万物产生与发展的根本规律(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芝诺:指语言和思维的规律(古希腊后期)(2)汉语逻辑的来源社会背景:西学东渐翻译思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与之对应的词:李之藻的《名理探》——“名家”借用日本的翻译方法——伦理学与理则学采用音译法——章士钊2、逻辑的日常含义(1)指事物产生发展的规律普通逻辑原理第(2页共25页)(2)指特殊群体的特殊立场、观点与方法(3)指思维的规律(4)指逻辑学这门学科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1、思维形式的结构(1)逻辑学只研究思维,不研究物质(2)逻辑学借助语言来研究思维,但不研究语言(3)逻辑学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研究思维的内容(逻辑常项与变项)2、基本的逻辑规律(1)同一律:不能把不同的东西混淆起来(2)矛盾律:两个不能同时成立的东西不能同时加以肯定(3)排中律:不能同时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4)充足理由律:得出的结论必须有非常充足的理由3、简单的逻辑方法:定义、划分、限制、概括、证明、反驳……三、逻辑学的学科体系1、逻辑学与哲学: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逻辑学只是研究思维的特殊规律2、形式逻辑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不承认世界的不确定性,形式逻辑承认但不研究世界的不确定性3、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相对确定性,辩证逻辑研究思维的不确定性4、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均属于形式逻辑)归纳逻辑主要以归纳推理为基础,演绎逻辑主要以演绎推理为基础四、逻辑简史1、中国逻辑(1)社会背景: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2)逻辑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正名论”——师出有名,演化出礼墨家:墨子的《墨辨》——提出“三表法”(命题标准)名家:邓析的“两可之说”——利益决定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惠施的“天与地卑”、“卵有毛”——世界的生成性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离坚白”2、印度逻辑(1)社会背景:宗教与哲学派别林立(2)逻辑流派:哲学的正理论:宗教的因名学:2、西方逻辑(1)社会背景:民主政治与商业经济(2)逻辑流派:演绎逻辑:亚里士多德《工具论》——莱布尼茨——罗素归纳逻辑:培根《新工具》——穆勒辩证逻辑:康德——黑格尔——马恩列毛普通逻辑原理第(3页共25页)3、现代中国逻辑: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五、学习逻辑学的意义1、获得新知的手段2、表达论证的工具3、驳斥谬误的武器六、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1、全面掌握逻辑学的理论体系。2、准确理解各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关键性词语的涵义。3、掌握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典型形式,记住重要公式、符号。4、联系实际和认真做习题第二章概念一、概述1、概念的含义(1)类与分子:类所具有的属性每一个分子必然都具有(共性)(2)整体与部分:整体所具有的属性部分不一定都具有(3)区分方法:后者是不是前者,若是,则为“类与分子”;若不是,则为“整体与部分”(4)概念:是反映同类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思维模式2、概念的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逻辑特征(1)概念的内涵:内涵是指同类事物所有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内涵是隐藏着的同一个概念的内涵是多个方面的(2)概念的外延:外延是指具有共同属性的共同事物概念的外延是固定的(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内涵√√╳╳外延√╳√╳两者关系同一个概念不存在全同关系全异关系(不同概念)(“√”表示两者相同;“╳”表示两者相异)3、概念的使用要求:内涵与外延都要明确二、概念的种类1、概念所反映的分子数(1)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普遍概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组成(2)使用普遍概念时必须进行数量说明2、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是集合体(1)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普通逻辑原理第(4页共25页)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整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反映了类的概念(2)同一概念相对于不同的对象既可以是集合概念,也可以是非集合概念(3)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概念既可以是集合概念,也可以是非集合概念3、概念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1)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反映具有某些属性的概念负概念:反映不具有某些属性的概念(形式上有否定词,不具有什么性质)(2)所有的负概念都是具有其论域的(3)正概念+负概念=论域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有重合即称之为相容关系19、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内涵越多,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这种反变关系只适用于种属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属种关系(真包含关系)。20、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限制概念适用于把一般性概念具体化,使概念更加明确,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21、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2、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名称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不同层次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针对于同一层次种概念而言的,相对的,全异关系还包括了不同层次种概念之间的关系A与B的关系(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是反对关系)四、定义1、定义的概述(1)含义:定义是通过揭示内涵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功用定义)特点是用简单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2)结构:被定义项(Ds)与定义项(Dp)(3)定义的公式:Ds=Dp2、定义的方法名称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图示真包含于关系与真包含关系均为属种关系,外延大为属,外延小为种A与B的关系普通逻辑原理第(5页共25页)(1)真实定义:属加种差定义:把某一概念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然后找出被定义项与其他同级种概念间的差别“种差”,最后把邻近的属概念与种差概念加在一起,组成定义。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25.发生定义:通过揭示事物产生或形成过程来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26、关系定义:通过揭示被定义对象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27、功用定义:通过揭示事物的功用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性质定义:以对象的特有性质作为种差发生定义:以对象的产生过程作为种差功用定义:以对象的作用作为种差关系定义:以对象间的关系作为种差(2)语词定义:只对语词的意义给以解释,而不一定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揭示。分为:规定的语词定义和说明的语词定义。说明语词定义:陈述一个语词或词组已经确定了意义的语词定义规定语词定义:给一个语词规定一个定义3、定义的规则(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误区:定义过窄、定义过宽、定义交叉、定义全异(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误区:同语重复、循环定义(3)定义项不能包含自身含糊不清的词或比喻——误区:定义含糊不清、以比喻代定义(4)定义不能包含负概念——误区:定义包含负概念定义的作用:1、通过定义,能够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结并巩固下来,2、可以明确概念,要检查所使用的概念是否明确也要通过定义,3、要把一个概念传达给原来不了解这个概念的人,也需要应用定义。五、划分1、划分的概述(1)含义:划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大类分成若干小类的逻辑方法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连续划分(2)划分与分解:划分是把大类化成小类;分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二分法: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将一个概念划分为一个正概念和一个负概念,也可一次划分和联系划分。(3)结构:母项:S子项:Sn(n=1,2,3,4……)标准:公式:S=S1+S2+S3+……+Sn2、划分的规则(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误区:划分不全、多出子项(2)划分后子项之间必须全异——误区:子项相容(3)每次划分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误区:划分标准不同一(4)划分必须逐级进行——误区:越级划分六、划分的作用:1、通过划分,可以扩展、加深对事物的认识,2、可以明确概念的外延,使人们了解一个概念能适用于哪些对象。40、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征进行的划分,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分为自普通逻辑原理第(6页共25页)然分类和辅助分类。41、自然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把对象排列成各类的分类。42、辅助分类:根据对象某种显著特征把对象排列成各个类,目的是为了从被分类的其他对象中易于找出某个对象。43、列举:是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划分的区别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列举并不要求揭示概念的全部外延,是揭示概念一部分外延的逻辑方法。必须遵守两条规则,每一次列举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列举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第三章:判断(一)1、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1、判断都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2、判断都有真假。3、判断和语句的联系:语句就是判断的直接现实,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联系形式,判断只有通过语句才能表达。4、判断和语句的区别:1、判断作为思维形式,是精神形态的东西,语句作为语言形式,是物质形态的东西,2、任何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判断,3、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表达,4、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判断。5、表达语句的判断,称为命题,普通逻辑不研究具体命题,而主要研究命题形式。6、S、P等称为词项变项,可用具体的次项(概念)代入,p、q等称为命题变项,可用具体的命题(判断)代入,词项变项和命题变项,统称逻辑变项。7、给出一个命题,用逻辑变项取代其中的具体词项或命题,就得出该命
本文标题:普通逻辑资料2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3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