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问题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问题——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本寨乡中安村的调查报告谭忠银农村养老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成分,尤其是我国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利用寒假期间,随机抽取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本寨乡中安村的18户农户,探访了25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主要目的是探索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农村的养老模式,分析现行养老模式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老年人福利的方案。一、调查地区的基本状况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接壤,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是云、贵、川通往华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独山县辖8镇10乡(其中3个水族乡),250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2286个村民小组,到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3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8万人,布依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9.86%。200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008万元,农业总产值88299万元,工业总产值129516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0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60元,全县金融存款余额13088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9119万元。中安村是以布依族为主民族村,由3个自然寨,5个村民小组组成,距县城53公里,交通不便。据统计,全村现有人口1040人,218户,水田1070亩,旱地133亩。全村主姓是谭姓,仅有2户外姓是“漂来户”。据族谱记载,吾谭氏昔在金陵,曾推著姓大夫一门之盛,童科七岁奇,为世所泪明。,时明永乐九年,元公起家黔,则元公实为迁黔之始祖也。村民的家族观念十分浓重,家族理事会一直存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在下面的分析的传统家庭养老中就可表现出来。二、村民的收入来源及收入差异的原因分析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200元,特困户低至300元,经济宽裕者高达5000元,贫富差距很大,随机抽取全村的18户有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对其进行访谈和填写调查问卷,经统计分析,2006年家庭收入情况(表1),2006年家庭纯农业收入情况(图表1),2006年家庭总收入情况(图表2)。在计算种植业收入时,采取除掉口粮,剩余粮食按当前当地市场价折算,水稻:1.8元/千克,玉米:1.6元/千克,小麦:1.5元/千克,大豆4.5元/千克,油菜2.8元/千克。由于每户家庭全把玉米用于养猪,故不计算在种植业收入中。农户ZHAN06和ZHAN15都是去年退休教师,“其他收入”即为他们的退休工资。农户ZHAN05和ZHAN07分别在村里和村外经营一个谷物粗加工厂。农户ZHAN08在村子里经营一个小卖部。在表1中注明的“其他收入”有60%来源于2006年砍伐自家承包森林树木的收入。从图表1种发现纯农业收入的差距特别大,原因是家庭人口少或出去打工的人多,而且田地多,剩余的粮食可以销售,而其加工副产物用来养猪。反之,其他农户的粮食仅能自给自足罢了。2006年被调查农户家庭收入情况(单位:元)(表一)农户编号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企业工资收入自营非农业收入资产收入其他收入总计ZHAN01002000008001000ZHAN0210451000000010003045ZHAN034301200000020003630ZHAN04208023008050000180014230ZHAN052655240000288000033855ZHAN068901800180000001560036290ZHAN071280300000273700200033650ZHAN08174018000090000100013540ZHAN09009500000200011500ZHAN100450770000008150ZHAN116801600580000008080ZHAN12000000600600ZHAN138001300300000010006100ZHAN147001000000015003200ZHAN152000160080000001560027200ZHAN1618002000001000020006800ZHAN173200240011500000400021100ZHAN18340016008500010000180016300三、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1.缺乏互助共济的功能传统家庭养老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为纽带,其养老的功能有明显的家族性和排他性。如,农户ZHAN08其赡养的伯父伯母在三十年前有招倒插门女婿的意愿,但受到族人的强烈反对,最后决定由其侄子过继来赡养二老,而其侄子在去年五月份伐木过程中被锯子废掉一只腿,其家庭将会走得更加艰难。2.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的不到保障在农村,有由两个儿子都成家后,其父母各与一个儿子住,二老不可以单独共同生活,否则被族规所不容。在调查中也证实了,独居:24%;只与配偶同住:8%;与子女同住:56%;其它:12%。主要的经济来源,政府16%;自己劳动:24%;配偶子女或其他亲戚:48%;退休金:8%;其它:4%。另外,一般女儿嫁出去后也不再负责老人的生活,若手边宽裕些给老人补助也只能偷偷的。老人与儿子同住后,其劳动由儿子安排,所得的经济收入全部由其支配。调查显示,有68%有积蓄,但都是之前自己劳动的积累。因此,老人的生活质量就取决于供养人的家庭收入与家庭负担了,有的老人能生活幸福,安享晚年;有的老人仅能维持温饱;还有的因家庭负担重而超负荷劳动。若一个家庭发生变故,如供养人因病或意外事故伤残,甚至死亡,那么老人就不得不加大劳动量以维持家庭生活,这样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都很难得到保障了。3.家庭养老的负担越来越重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据预测,今后我国老年人口将以每25年就要翻一番,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1.38%,面对这样一个老年人口形势,靠家庭养老只能是杯水车薪。另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加上农村传统保守观念的影响,将会出现一个供养人(儿子)就的赡养2—4位老人,还要抚养1个或两个小孩。四、家庭养老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1.家族的传统观念的约束传统家庭养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由家族成员对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至死亡送葬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行为。在我们村子,传统的辈分关系有严格的讲究,一个比你小几十岁的小孩,你都有可能得以长辈称呼,不得直呼其名,否则被视之为不敬,人们会认为其没有教养而被鄙视。村里的大多数事务都由家族理事会处理,而不是村委会。若有人到理事会那揭露某家有人打骂老人,族长就会召集理事们到他家进行调解,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最严厉的是请全村人吃喝一顿,就是所谓的“三个一”,即一百斤米,一百斤酒,一百斤肉招待全村老少,以表悔过之心。2.纯朴的孝道观念与传统的尊老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从2000多年前孔子提出的“父母在,不远游”,直到今日的尊老爱幼的现代文明,家庭养老的形式一直被延续下来,孩子从小就要接受孝道的教育,从给父母盛饭到帮助父母做家务等小事做起,无不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孝心,以保证老来能颐养天年。3.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从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养老形式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文化教育及其他事业进步。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与家庭养老的形式就被一代代传下来,并在社会生活中加以稳固。4.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目前,我国城市仍有许多下岗职工需要政府安置,并要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国家刚基本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开始着手解决农村医疗问题,根本还没有能力来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福利问题。因此,现在我国农村仍以家庭养老的形式,因其适应了我国的国情、乡情、村情、家情。五、如何解决家庭养老问题1.继续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减少家庭医疗开支在农村,人们最怕生病,尤其是老年人。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下:很差,有病在身,久治不愈:4%;比较差,小病不断:32%;还可以,很少生病:52%;健康良好,难得生病:12%。我县从2005年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10元,小病住门诊,每人每年累计最高补偿100元,大病住医院,每人每年最高补偿3000元。门诊医疗机构费用补偿比例补偿起付(元)每人每年累计最高补偿(元)村级:定点村卫生室医药费40%100乡镇级:定点乡镇卫生院医药费35%县级:定点县级医院医药费30%住院乡镇级:定点乡镇卫生院医药费医药费40%1503000县级及以上医院(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须办理转诊手续)医药费30%300表1(引自左菁.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的实证分析——基于贵州、内蒙、陕西试点(旗)县的调研)该制度确实对农村的医疗起到了促进作用,许多老人生病就及时去看病,不像以前那样一直拖,由小病转变成大病,直至死亡。当然该制度也存在众多问题,主要是资金问题,经济条件稍微宽裕的家庭,这些筹集的资金不是问题,但对于那些特困户,五保户,一次性拿出几十块对他们来说已是不小的开支了,所以还是有些困难农户并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其老人生病只能用土办法医疗,治好则好,不好就等待死亡,准备安排后事。2.加大对农村特殊家庭的扶助在农村,因计划生育一些没有儿子的家庭的养老问题开始凸现出来了。国家也开始制定相应的制度给这些家庭一定的扶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21号)的有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女的计划生育家庭,1933年以后出生的夫妇,年满60周岁后,由政府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ZHAN01和ZHAN12就获得这项扶助。3.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在我所调查的农户中,老年人均未参加养老保险。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是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方式在经历了几年的蓬勃发展之后,目前仍不具有普遍意义,除少数较发达农村地区推行情况较好外,多数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未建立起来。应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是“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予以扶持”。应当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地集体经济实力,适当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的扶持力。最近二十年,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在传统的农村观念和落后的经济条件下,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因此,政府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才能改善老年人的福利。
本文标题: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5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