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浅谈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学》课程研究课题浅谈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二零一一年十月目录1绪论.....................................................422企业劳动关系.............................................42.1企业劳动关系的概念...................................42.2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史.............................62.3典型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82.3.1国企的劳动关系特点..............................82.3.2外企的劳动关系特点.............................113探究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113.1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113.2关于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隐忧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133.3从案例中看我国企业中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183.3.1案例一3.3.2案例二3.3.3案例三3.4对我国企业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294企业劳动关系的解决方法................................344.1劳动者的自我意识....................................344.2企业责任...........................................374.2.1企业的管理机制4.2.2企业的管理态度4.3政府的相关手段......................................405对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发展未来的展望........................416结论....................................................457参考文献:..............................................45内容摘要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企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现象渐露端倪,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不同程度侵犯,潜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现,劳资纠纷的案件在逐年增加,企业管理方与劳动者之间的激烈冲突个案渐趋增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虽然我国在劳动立法方面已经做出了诸多的努力,但企业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以追逐利益为第一目的而忽略劳动者在企业中应得的权利,并且在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和共同作用下企业内的劳动者明显处于劣势地位,管理方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劳动关系呈现出不和谐、不稳定的状态。由此,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依据一定的原则,政府、企业、劳动者等各方面都应该采取积极妥善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将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关键词劳动关系权益劳动者管理机制1绪论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并在在我国经济发4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4年我国颁布了《劳动法》,2008年1月1日颁布了《劳动合同法》。这两部法律在推进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建设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企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现象渐露端倪,潜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现,企业方总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而不顾法律规定利用自身占据的一些优势不同程度的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们不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并且在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和共同作用下,总是处于劣势状态。造成了企业劳动关系的不和谐、不稳定、劳动争议层出不穷。如何规范企业在劳动关系上的行为以及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从企业的特点入手,分析目前其劳动关系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处理好当前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问题,采取何种措施途径来减少争议冲突,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共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企业劳动关系的概念2.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从广义上讲,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任何劳动者与任何性质的用人单位之间因从事劳动而结成的社会关系都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从狭义上讲,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关系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5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说,劳动关系的具体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劳动是一种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关系因为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为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强调劳动者将其所有的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种结合关系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观察就是对劳动力的使用,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其生产过程。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力始终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而非产品。这是劳动关系区别于劳务关系的本质特征,后者劳动者所有的劳动力往往是作为一种劳务产品而输出,体现的是一种买卖关系或者加工承揽关系等。劳动关系是具有显著从属性的劳动组织关系劳动关系一旦形成,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用人单位的成员。所以,虽然双方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但劳动关系建立后,双方在职责上则具有了从属关系。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力使用者,要安排劳动者在组织内和生产资料结合;而劳动者则要通过运用自身的劳动能力,完成用人单位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并遵守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这种从属性的劳动组织关系具有很强的隶属性质,即成为一种隶属主体间的指挥和服从为特征的管理关系。而劳务关系的当事人双方则是无组6织从属性。劳动关系是人身关系由于劳动力的存在和支出与劳动者人身不可须臾分离,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实际上就是劳动者将其人身在一定限度内交给用人单位,因而劳动关系就其本质意义上说是一种人身关系。但是,由于劳动者是以让渡劳动力使用权来换取生活资料,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物质待遇。就此意义而言,劳动关系同时又是一种以劳动力交易为内容的财产关系。2.2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史劳动是人们使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一切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伴随着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的劳动形态。(一)不自由劳动时代不自由劳动时代主要是在奴隶社会,奴隶只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因而其劳动力也属于奴隶主所有,“奴隶为其主人提供i劳动时其间之关系为基于公法之支配关系,并无私法上意义,而奴隶为其主人以外之自由人提供劳动时,奴隶之地位等于法律上的物,亦即奴隶之主人将其物借贷于他人使用”,因此,在奴隶社会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二)租赁劳动时代租赁劳动时代最大的发展是自由人在为他自由人使用时,开始采用劳动租赁契约的方式,将自己的劳动出租给对方,这在劳动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过虽然这种所谓的租赁关系是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关系为基础7的,然而它与后世的雇佣关系尚不同,后者是一方以其与自由人格相分离的劳动力处于另一方的支配处分之下,而前者实际上是劳动者在自由劳动形式下的自身的出租。换言之,在这个时代,人们认为,劳动者出租的并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者自身。(三)雇佣劳动时代雇佣劳动时代主要发生于14世纪至1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由于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反对对人全面之支配关系,要求恢复人类人格之绝对,于是在法律上产生“全然自由地对等的人格间的契约关系”思想.雇佣劳动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把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视为等价交换,因而雇佣关系也成为一种纯债的关系,与民事买卖关系并无二致。这一时期的雇佣关系在“私人自治”理念的影响下,是一个很少受到国家干预的私人社会关系,以契约关系为纽带,实现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不同主体间的结合,从而具有了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四)劳动契约时代这一时期随着无产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劳动力逐渐供大于求,劳动者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而另一边有产者的阵营却只顾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持续压低工作条件。所谓对等人格间的雇佣契约关系开始遭到质疑,形式性的契约自由不过是劳动契约中经济较强的一方雇主的自由,对于经济弱者为维持生存必须寻找工作的雇员则毫无自由可言。在生存艰难的境遇下,劳动者们联合起来不断同资本家进行抗争使得一时间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社会危机加重。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这部分社会关系不再是劳务与报酬的纯债权关系,“其间含有一般债的关系中所没有的特殊地身份因素在内,同时除个人要素外,亦含有高8度的社会要素,盖以受雇人劳务之提供绝非如物之出卖人仅将其分离于人格者之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身外物交付而已,而是将存在于内部毕竟不能与人格分离的人格价值一部分的劳动力之提供,受雇人对雇主既有从属关系,其劳动力之提供事实上即成为人格本身的从属。”于是国家开始对雇佣关系进行立法干预,通过劳动立法,突出对劳动者利益进行保护,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劳动关系。从以上劳动关系演进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劳动关系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劳动者独立人格的确立和其失去生产资料无法生存的客观现实,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能在不同主体间得以结合,但最为根本的是由于生存的需要劳动力先天相较资本处于弱势地位,而劳动力又存在于劳动者内部须臾不能与其人格相分离,因此,这种结合过程对两个主体而言并非是纯然对等的,而是有从属性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从属性劳动而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3典型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2.3.1国企的劳动关系特点1.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初步得到确立。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明确。国有企业在用人、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已成为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劳动者拥有了较大的择业自主权,初步成为能够拥有并自主支配自身劳动力的独立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地位和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2.劳动关系格局初步呈现多元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所有制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已经形9成。与此相对应,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关系相互交错,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3.劳动关系的建立初步实现契约化。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用的制度方面,通过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来替代固定工制度,使劳动关系逐步由过去的行政隶属关系向契约关系转变。4.劳动关系的运行初步实现市场化。劳动就业逐渐从过去的统包统配转向就业市场化和失业公开化,劳动关系的变更与终止逐渐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向市场调节方式,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由主体双方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决定,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开始得到发挥。5.劳动关系主体的利益逐步清晰化。企业与劳动者之间逐渐弄成主体明晰、利益多元的新型劳动关系,企业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局部利益的矛盾开始出现并且显形化,劳动争议逐渐增多2.3.2外企的劳动关系特点第一,
本文标题:浅谈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5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