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暑假培训资料(语文-教师版-2课时)基本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运用(曾宏)
(一)现代汉语语法知识1、最基本词性A、实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桌子、国家、科学、明天、里边、北京”。可以用数量词限制;不同副词结合,这一点跟动词、形容词有明显的区别;做谓语一般要求前边用“是”。(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例如:“走、懂、喜欢、是、醒、可以、应该、怀念”。能受副词修饰、限制(“忽然看见、已经复习”);能够用肯定否定相迭的方式表示疑问(“写不写、研究不研究”);一般能重叠,重叠后有尝试的意味(“问问、布置布置”);能带上时态助词“着、了、过”(“念了、念着、念过”)。在句中的主要用途是做谓语。(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例如:“红伟大胖对高兴自由绿油油”。汉语的形容词和动词虽然有些区别,如:形容词前边能加程度副词(“很高、非常快”),动词一般不能;但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如:都可以直接做谓语,都可以用“不”否定等。(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例如:“很、都、已经、正在、终于、不、又”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不能用在名词前边。一般不能做谓语。主要是做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如:“大家都笑了。”有些副词有关联作用。如:“又大又好”。B、虚词(5)介词: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代词前边,同词或短语结合起来,一起表示动作、行为或形状的对象、方式、处所、时间等的虚词。例如:“自、向、由、于、对、按、从、在、把、被”。介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名词(短语)、代词组成介词结构(短语)才能作句子成分(作状语)。介词后的名词(短语)或代词是介词的宾语。2、最基本的句子成分与词性的关系(1)主语: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可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代词充当。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2)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由谓语动词担当。如:我们正在开会。(3)宾语:宾语是在及物动词或介词后,接受某一动作、方式、状态或性质等具有名词性质的词、短语。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担当。如:昨天我们访问了一位老画家。(4)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句子成分。一般由形容词担当。如:黑咕隆咚的山洞。(5)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位置一般在谓语之前,一般由副词或介宾短语(结构)担当。如:他们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很重视。(对象)3、规范现代汉语句子结构(万能公式)[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在上课时],(一个调皮的)小姑娘[突然]跑进(安静的)教室里。上面就是一个规范的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单句,包括六种最基本的句子成分结构,分别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不常用)。每种成分都有相应词性的词汇担当,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担当,谓语由动词担当,定语由名词或形容词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或介宾短语担当。(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在语病识别中的运用介词+宾语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名词1、【句式杂糅】例句:例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解说:一个单句一般只能有一套独立的主谓结构,上面这个句子要么是:“作者是一位加拿大籍华裔”,要么是“《生存》出自于一位加拿大籍华裔之手”。2、【缺宾语】例句:例句:新疆还将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全力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发展。解说:“新疆还将加大……”缺宾语“力度”。3、介词掩盖主语例句: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解说:“由于”是介词,介词加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那么,后面的谓语动词“提供”就缺失主语。必须把“由于”划去,让“游泳技术的提高”做主语。(三)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在文言文中的运用1、文言倒装句式①、状语后置:【例1】受任于败军之际。解说: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介词“于”加“败军之际”构成介宾短语做状语应该置于谓语动词“受任”之前,故称为“状语后置”。译为:在军队被打败之际接受任命。【例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解说:介词“于”+“长勺”应该置于动词“战”之前。译为“在长勺作战”。②、定语后置:【例1】石之铿然有声者。解说:“石”为定语中心语,“铿然有声的”本来应该置于名词“石”之前修饰“石”,是为“定语后置”。③、宾语前置:【例1】王问:“何以知之?”解说:介词“以”译为“凭”,“何”作介词“以”的宾语,正常语序为“以何知之?”(凭什么知道呢?),是为宾语前置。【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解说:动词“有”宾语为“何陋”,正常语序为“有何陋?”2、文言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根据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只有动词才能作谓语,而在文言文中,有的句子没有出现动词,这时,句中的名词就动词化了,这样才能担当谓语。例一:晋军函陵。军:名词,军队;在这儿活用为动词,驻扎。例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在这儿活用为动词,游泳。②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只有副词或介宾短语才能置于谓语动词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有的句子出现了名词副词化的现象,这样才能作状语。例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本来是名词,在这儿译为“当面”,修饰“刺”(指出)。例二:吾得兄事之。“兄”本来是名词,兄长;在这儿译为“以兄礼(当做兄长一样)”,修饰“事”(侍奉)。3、文言虚词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初中老师就说过,但很多同学并没有真正理解,下面结合示例分析说明。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说:这儿的“之”是一个很明显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整个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师道不传”,谓语是“久矣”。如果单独把“师道不传”看做一个句子也是可以的,那么,“师道”成为小句子的主语,“不传”为谓语,那么“之”字就是放在第二层句子的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什么叫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不传”本来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一旦这个“之”置于其中,“师道之不传”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句子而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了,由独立句子到一个句子的成分,其独立性自然丧失。②文言虚词“与”作介词和作连词的区别例一: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与”+名+动例二: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出入”和“非常”位置可换,且不接动词。解说:文言虚词“与”往往翻译为“和”,但用法有所不同,可以为介词也可为连词,其区别是:作连词连接两个并列词汇,前后位置可以互换,而作介词时连接代词或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修饰后面紧接的动词,“与”前后代词或名词位置不能互换。一、单项选择题。(给出的答案中,有且仅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兄”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吾得兄.事之A、籍.吏民,封府库B、常以身翼.蔽沛公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A(登记,名作动;其余名作状)2、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A.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B.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答案】C(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3、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何陋之有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⑥臣请入,与之同命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⑨何厌之有⑩闻大王有意督过之A.①⑨/②⑩/③⑤/④/⑥⑦⑧B.①③/②/④⑤/⑦⑩/⑥⑧⑨C.①⑨/②/③⑤/④⑥⑩/⑦⑧D.①③/②⑩/⑤⑧/④⑥/⑦⑨【答案】C(结构助词,表宾语前置/到/取独/代词/结构助词,的)二、综合题。以下一节文字选自《荀子-劝学》,阅读后请回答1-2题。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注: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以美.其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耻.学于师B、以窥.周室C、以愚.黔首D、谨.庠序之教2、甲文中画线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B、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C、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D、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②【答案】1、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形容词意动用法B、一般动词D、形容词活用动词4、B【高考真题直击】(2006·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湖南文征》序(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陈述C.间.以婀娜之声间:间或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C项,从语境看,该句是曾国藩批评“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中“辞多俪语”的不良文风。根据与前句的结构分析,可知本句与前句中的“缀”当同属动词,此处可译为“间杂”“夹杂”“穿插”等,如初中课文《口技》中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用法。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B项的两个“以”均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都可以理解为“用”“拿”等。A项的两
本文标题:暑假培训资料(语文-教师版-2课时)基本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运用(曾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6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