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教师的素质提升
浅谈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教师的素质提升[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切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的命脉。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只有短短20余年发展史,教师队伍一直是其快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面对竞争日益白热化的高等教育环境,我们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立与培育,优化师资结构,开发无限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潜能,才能让民办大学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就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现状展开调查和描述,通过分析问题存在根源,就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研究背景一、力资源管理理论简介1、人力资源概念人力资源一词由“人力”与“资源”组合而成。在《辞源》中,人力被解释为“人的能力”,它是人类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源,被解释为“资财之源”。人力资源又称为“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是指一定范围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它是存在于人的自然生命机体中的国民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有质和量两种现实表现形态:在数量上,表现为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在质量上,表现为一定范围人口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体力、智力、知识、技能和劳动态度等。2、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结构简单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做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组织中的具体运用。此处所涉及的是微观的即民办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3、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3.1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机制与体力型员工不同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他们与传统上听从命令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体力型员工不同。总的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等特点。首先,他们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第二,他们了解自身具有的知识对组织的价值,因此他们更多地忠诚于自己的专业,而可能较低地忠诚于所在的组织;第三,他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终身就业能力,因此他们有很强的学习意愿,需要经常更新知识;第四,他们的成就欲望较强,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要求工作中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第五,他们自由选择组织,如果所在组织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可能会另谋出路。3.2自主性、创造性、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主观能动性是教师全部工作的核心,也是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高校教师既是知识传播的主体,又是知识创新的主体,由于其知识层次一般较高,知识分子的特征比较突出,其心理需求的层次和强度有明显特点,即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占主导地位。一是尊重的需要,高校教学科研人员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价值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动力;二是创造成就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在教学科研人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它是教学科研人员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这种需要的满足是教学科研人员产生巨大的、持久的、稳定的进取精神。3.3工作时间与工作价值难以量化考核与评估大学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教学与研究的工作时间有自主性,工作的内容具高度创造性,所以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成果不易量化考核。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评量与激励机制,给予教师自我突破的诱因,在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二、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历程及作用1、民办高校概念目前,学术界对民办教育的涵义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不少的学者认为民办教育就是私立的,民办学校即是私立学校;有的学者认为民办学校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是指完全由个人的资本即完全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的教育机构,而民办学校是由非政府财政拨款投资举办的教育机构。1987年7月8日,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苦干暂行规定》,其社会力量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企业事业组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国家批准的私人办学者。”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各种社会力量纷纷举办教育事业,其办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既有私人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企业办学,也有党派、团体及其他组织办学。我们把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统称为民办教育,即公办教育以外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是民办学校。而民办高等学校系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实施高等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2.民办高校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1恢复试办阶段(1982-1991)所谓恢复,是指20世纪50年代初期,因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院校调整,中国私立高校于1950年底全部停办,调整.合并改为“公立”。所谓试办,是指1984年北京海淀走读大学成立时,教育部长何东昌批示:可以试一试。经过30年的沉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上世纪80年代恢复试办了一批民办高校。截至1991年底,大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已发展到450所。这一阶段的民办高校的显著特点:(1)起步阶段“三无”(无办学场所,无资金,无专任教师)起家,流动发展;(2)高考文化课补习.自考助学及进修.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居多,可以授予学历文凭的院校只占少数,没有本科教育的民办等教育机构;(3)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这主要是一批老干部、老教师、老教授、企业家还未进入。2.2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6)1992年以后,随着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的发表,加速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截至1996年底,具备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21所,其他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包括自考助学,高考补习、进修培训等)110所。这一阶段显著特点:(1)企业家办高等教育学校风气形成(2)《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出台,民办高校的举办开始有明确的条件要求,不标志着民办高校教育开始走上规范化的轨道。(3)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增多。2.3规范发展阶段(1997-现在)在规范发展阶段,民办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地域分布看,民办高校多数分布在经济文化发达.高校密集的大中城市。如西安市有民办高校58所,其中15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并涌现出诸如培华、外事、西经、欧亚、思源等在校生万名以上的名校。这一阶段特点是:(1)民办高校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2)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出现了多元化局面(3)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有较大提高。3.民办高校的地位及作用3.1部分地填补了地区、类型高等教育的空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大学数量不多,这句就使民办大学在填补地区、类型高等教育的空白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中国近代民办大学为填补区域高等教育的空白上做出了贡献。堪称私立大学典范的南开大学是天津地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是福建省南颁布的第一所大学,闽南30多个县,千余万人,全靠这所大学造就人才。其次,中国近代民办大学为填补高等教育类型的空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立于1912年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最早的一所专业学校,该校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本《美术》杂志,主持了全国中小学第一套美术教材的起草工作。[8]3.2缓解了尖锐的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尤其是高质量教育、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受制于国家经费严重不足带来的教育供给十分有限之间的矛盾。有调查显示,全国六成以上的家庭把教育消费摆在一、二位置。有的地方92%的家庭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可见,投资教育已成为大多家庭的首选。然而,我国只有47%的高中生能升入大学,在校大学生数仅占同龄青年的6%左右,90%以上的青年人没有上大学的机会。但由于国家经费有限,在教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民办教育的发展正是解决此难题的途径之一。3.3促进了公立高等教育的完善民办高校特征是办学经费主要依靠自筹,这就在客观上迫使民办高校努力节省开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能。在近代中国,由于办学经费极度短缺,民办高校在投入产出上的效率之高是难以想象的。以1931年为例,该年,国立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与私立南开大学的在校生数相近,但前两校的经费约为南开大学当年收入的3.8倍和5.3倍,两所大学每培养一名学生用费为2374.5元、2839.5元,而南开大学每个学生平均所占经费仅为781元。又据第二次教育年鉴的有关统计资料(下表),也可看出民办高校经费使用的高效率。[8]1947年数据学生数教师数职员数职员/学生教师/学生公立大学811531275589551:91:6.3民办大学58156510225981:22.41:11.63.4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题民办高校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做出很大贡献,对比下列数据可以体现:学校学校提供的平均面试数自己联系的平均面试数20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民办公助大学2.161.4195%民办学历文凭试点学校0.471.7983%公办大学0.561.7379.27%3.5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产业化,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2000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城市居民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60%的人认为举债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我国家庭储蓄额已达5万多亿元人民币。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6月公布的居民储蓄意向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储蓄的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占各项预期支出的首位。这预示着一个潜力巨大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在公立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办教育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突破,以教育消费为龙头,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生产,而且有利于促进我估经济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9]二、民办高校教师现状调查西安民办高校数量众多,层次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西安外事学院人事处师资科对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及管理状况如下:1、教师人力资源调查1.1在编教师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比例偏低。(表1)1.2在编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指标在编教师数/教师总量在编教师/兼职教师数据40%50%(表1)1.3中高级职称教师数量严重不足0102030405060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1.4教师队伍稳定性差0%10%20%30%40%50%60%70%30岁以下31-4546-6060以上在编教师年龄比例010203040506070工作5年以上3-5年1-3年教师在校稳定比例2、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调查2.1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配置程序方面,结合高校特征的科学配置程序(表2),大多数民办高校配置程序不完善;在师资方面,普通高校办学指标也已有明文规定(表3),但民办高校采行与否则视办学者的意向,一般多因财务考量难以达到合格标准;在计算生师比时,习惯将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等量计算,所以生师比数字跟实际状况多有落差。高校系统分析发展目标的确定明确配置依据的定量化指标构建高校理想发展模式下的人员总量需求模型高校现状高校发展趋势高校人力资源总量需求结果关键人才标准高校关键人才结构分析结构供给结构需求评价高校人力资源配置对策(表2)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程序图学校类别指标(%)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语文、财经、政法院校医学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生师比181818161111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在编教师303030303030有高级职务教师占在编教师303030303030表3:摘录自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2.2人才引进民办高校人才引进时,存在着严重的“引进了女婿,气走了儿子”的现象。一些高校一提到高层次人才就把眼睛瞄准学校以外的单位,似乎高校内部就没有人才。对于外部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不惜花大量血本,而对学校内部的人员提出的更新试验设备,增加科研经费的要求却设
本文标题:浅谈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教师的素质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6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