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现代中国画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浅谈现代中国画白描花卉技法特点学生张铁瀚指导教师孙年级2009级专业家居设计系别美术系学院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月浅谈现代中国画白描花卉技法特点张铁瀚摘要:白描花卉是中华民族绘画的瑰宝。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摪谆瓟。是古代“白画”的发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本文从白描花卉线条用笔要求流畅、挺拔、古拙、苍劲等多变的特点,阐述线在白描花卉的最高标准和韵律,从而使人们懂得欣赏白描花卉的重要方法,就是看画中笔法的运用。。关键词:展示设计家具展会白描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不施色彩的特点。中国古代有许多白描大师,如吴道子、赵孟頫、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宋元间也有画家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一、什么是白描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是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一)单勾: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要求线描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二)复勾:先以浓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勾勒叫复勾,多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勾勒白描花卉要掌握哪几点?一是表现花卉形体结构,二是表现花卉质感三是用笔方法及勾线顺序。二、白描对线条的要求勾线在白描中是很重要的一步。运用毛笔勾线,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白描勾勒不是用细线沿着花叶轮廓去“描”,而是用书法中讲究的用笔法“写”出形象。工笔白描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快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软的线条。勾线之初,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走在线条一侧的即为侧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侧锋勾划出来的线条是扁平的易出飞白。花卉中的花瓣,叶片都是薄片状的,宜用中锋勾勒,侧锋只有在皱擦树石时才宜运用。开始练习勾勒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在线条转弯的地方,因为毛笔虽然是圆锥形的,但是当拉开线条以后,笔锋即成为一刀锋,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象写篆书一样,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如果转弯时笔尖不提,发压着纸面硬拐,这时笔毛便产生折叠,象写隶书一样,出现折笔,在画面上即表现为侧锋。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条是浮滑在纸面上的,是不符合要求的。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遮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力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为了使笔锋与纸面产生摩擦,勾每一条线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与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须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天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以上讲的都是锻炼勾线的力感和快感,同时还要注意练习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连断、粗细、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达到白描用线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三、白描线条与花卉形象的结合1、勾线起笔顺序为不蹭脏画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顺序勾下来。2、如何表现结构之前后关系当两条线相遇,一线在前压住另一条线,即为前压后。3、边缘线与折面线的处理花叶的轮廓线大致可分为两类不同的线条:一种是叶片和花瓣转折时产生的折面线和花叶的主筋。另一种是叶片、花瓣的边缘线要用顿挫、起伏、有粗细、连断等多种变化的笔触,以表现花叶曲折丰富的变化。这两种线条既有对比,又要统一,既表现了花叶转折变化的多姿,又要有线条本身的节奏和韵律4、线条的浓密粗细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做画时一般用淡墨和较细的线勾花瓣,以重墨和较粗的线,勾叶、茎、花萼等。花丝用中或淡墨,花药则用最焦浓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线粗重、方硬,色彩浅及薄嫩的地方用线轻细圆柔。5、白描花头的用笔及注意事项(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从花瓣基部起笔。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从尖端起笔。玉兰、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线应挺拔有力;牡丹芍药等花瓣勾线可用细线颤笔,用笔潇洒些。(2)花头外轮廓要有参差、圆缺之变化。(3)花筋的处理:花筋不明显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显的必须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鹃等。(4)花蕊是勾点:花蕊一般放到最后,并精心点好。花丝要勾的细而有力;花药一点成型。5、白描勾叶的各种变化及注意事项勾叶:勾叶多从柄起笔,由粗而细向尖端勾去。叶的尖端三线交界处要求错开,这样勾出来的线生动有变化。6、茎枝与树本的勾勒与皴擦(1)嫩枝的勾勒:出枝的节间略为膨大,中间注意两条线平行,一般用中墨。(2)木本枝干的勾勒:一般木本枝干干裂粗糙,起伏不规则,除勾勒外主要是皴和擦,“皴”是有形象的笔触,可以必须树皮的纹裂和起伏;“擦”是用干笔侧锋擦抹没有形象,可与皴擦结合。四、浅淡线在白描花卉的最高标准和韵律我国当代著名的美术理论家俞剑华先生曾说:“白描不但是学中国画的基本功夫,也成了中国画的独立画科,无论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不可用白描来绘。脱去繁缛,独标纯洁,融化形色,撷其精神。”的确,脱去一切色彩而创作出的白描作品,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中国的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追根朔源,白描技法来源于古代的“白画”。所谓的“白画”就是人们在绘画时起稿子,后来没有填上颜色,就称之为“白画”,因此白描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绘画领域的开拓,线描的作用与特点被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发现有些作品不填色彩,单纯以线来表现物象反而更具有一定的价值。所以,人们开始尝试单纯用线的形式来表现大自然中各种物象的形态,这样白描画就产生了。白描花卉也称双勾,是完全依仗线条来表现花卉的形象,一般不用墨来晕染,也不填色。但是如果你把白描作品仅仅理解成用线条勾勒,那你就无法真正认识到线条的作用。因为中国画中的线条表现力是很丰富的,它能够利用自身的粗、细、曲、直、刚、柔、轻、重化为千姿百态,很好的表现出物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感,而且还能调动起人们的欣赏意识和创作动力。所以看似简单的线条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一幅好的白描作品,对线条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比如勾花、拓叶、画干、写意,都有一定的笔法。不同的花卉需要不同的线条方能表现出它的气质和特征。例如,芭蕉叶大而丰润,用笔要生动流利,牡丹花瓣轻薄柔嫩,线条需要轻细柔软。而这些用笔方法皆非画家凭空杜撰,乃各代画家在写生中,了解物状与性质所得。这种种线条的表现形式,需要画家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高度概括能力,以及高超的笔墨技巧。只有具备以上的条件,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白描花卉,正确无误地表现出花卉的特有个性。切记的是,在勾勒用笔上不要造作使气,圭角横生,这样会使作品形象呆板生硬,毫无生趣。对于一个初学花卉的人来说,往往满足于用笔的流畅和造型的准确,而忽视了线的表现力,所以学习用线和了解线的特点是每一位画家必不可少的课程。什么是线,线在客观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了表现客观物象,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的,世界上的任何物象都可以用线来表现,如我们所见的各种花卉,都由一片片的花瓣组成,叶子也有反正两面,当我们把它表现在纸上时,就用相应的线条来绘出,这就是白描花卉。白描勾勒的描法很多,我们的前辈画家在写实的基础上积累了宝贵经验,反映了几十种的线描技法,使我们在绘制白描花卉时,能够从中找出适合有艺术感染力的线描。画白描花卉的第一步是要掌握运笔的方法,古人称运笔要“一波三折”即笔锋要藏而不露,横划要“无往不复”,竖行要“无垂不缩”。再具体就是运笔要自如,要有回顾,要挺拔有力。不放诞狂野。这样画出来的线条,才能沉着不浮,力透纸背。著名画家石涛称线“为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可见用线来表现物体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广泛性,不同的线条能够产生出不同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不同的笔触能够表达丰富的绘画情趣和生动的艺术效果。这样才能达到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润,使画出来的线条具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如果一位画家的艺术造诣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就很难领悟出线描的深奥,因为有些自描花卉,从表面上看线条平淡无奇,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只有细细玩味之后,体会到线条艺术表现力,如晋代绘画大师顾恺之的线描,初看时觉得很平易的,没有什么很引人注意的地方,但细细观察之后,方觉意味无穷。所以,当我们欣赏一幅好的白描花卉时,开始往往不注意线条勾勒的技巧,只注意花卉的外在形式,只有当我们领会到花卉的艺术美感时,方能体味出线描所起的重要作用。白描线条的勾勒一定要一气呵成,气势连贯,使线条看起来平均舒畅是不够的,还要徘徊俯仰,刚则铁画,媚则银钗。达到线条形式美的最高境界。在白描画法上集大成者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曾创作了许多极佳的自描作品,因而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他开始,白描画法成为中国画坛上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李公麟的《五马图》就是一幅极出色的白描作品。作品中人与马均由流利储蓄的线条勾出,并用线的种种变化来描绘马的状态,所以他的白描马用线准确,造型生动,不仅能清晰表现出马的肌肉骨骼结构和健壮的姿态,而且使马表现的有血有肉,具有重量感和生动感,使得这一幅普通的白描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正因为有了李公麟白描作品的传世,才有了“闺阁之中李龙眠”之称的女画家屈秉筠创立的白描花卉;有了成为“一时无对”的专画白描花卉的专家徐兰,据传徐兰的白描花卉在当时独树一帜,无人能比。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与其有根本上的不同,就拿白描与素描相比,同样都是用线作为描绘物象的手段,但采取的技法都不同,中国的白描是以单纯的线来描绘对象,并利用线的自身变化来反映物象的精神,而素描则是以排列的线所成的面来刻划物象。白描作品不强调光的变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动还是静,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尽快的表现,所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而素描作品对光的变化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它将一条条的线排列成一个个的面,根据光的变化形成明暗的对比,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受。另外,中国花卉的创作重视写生,重视深入自然中实地观摹,在画白描花卉的写生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取舍,有目的进行,而不必照搬自然。而素描作品一般在室内照着静物写生,要把所看到的物象一丝不苟的照搬到画面上,因此与白描相比,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白描花卉在创作前必须要做到胸中有数,下笔要连贯流畅,一旦墨线落于纸上则无法更改,因此需要画家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和熟练的用笔技巧。而素描作品的完成,需要大量的排列线一层层反复的绘声绘色、制作、反复更改,直到达到所需的效果为止。所以在这一方面,素描的线又灵活于白描的线。总之,白描的线是中国画中表现力最强、最有力、最快捷的力法,无论是工笔花鸟还是写意花鸟(没骨画除外),都离不开线。所以,用线是中国画中基础的基础,如果用线不好,其他
本文标题:浅谈现代中国画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6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