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
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侯少隽hsjLOGO第2页教学要求正文.第二章本节是课程的重点。要求熟悉《雷雨》、《日出》与《北京人》。深入探讨曹禺剧作所具有的丰富的多层次的戏剧内涵。学会如何评析话剧艺术,还可以引发对经典作品多角度阐释的尝试。LOGO第3页内容框架正文.第二章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第一节生平及创作第二节《雷雨》:史上最令人窒息的话剧第三节《日出》:文艺女青年的堕落第四节《原野》:另一向度的探索第五节《北京人》和《家》及其他第六节中外戏剧艺术的融汇与超越LOGO第4页内容框架正文.第二章现代文学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发展,小说、散文、诗歌都产生了经典之作。相形之下,中国现代话剧发展较为缓慢。尽管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熊佛西等老一辈戏剧艺术家筚路蓝缕开辟道路,并在其初期尝试阶段也留下了许多探索者艰辛的脚印,但客观地说,整个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甚至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了田汉的《名优之死》、洪深的《农村三部曲》等一批较为出色的现实主义剧作为止,话剧艺术并没有在中国的读者和观众的心中真正产生具有震撼力的影响。LOGO第5页内容框架正文.第二章而这种影响的产生是从曹禺剧作的问世才开始的。正如唐弢所言,“真正能够在现代文学史开一代风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的剧作恐怕还得从曹禺的《雷雨》算起”。《雷雨》及《日出》的诞生成为中国话剧创作的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从那时起中国迈入了话剧大国。至此,新文学取得全面胜利。LOGO第6页内容框架正文.第二章但是,不可否认正是因为有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熊佛西等老一辈戏剧艺术家的努力,话剧这门综合艺术在剧本创作,舞台演出、观众欣赏诸方面才会有相当的积累,才会产生曹禺这样的大家,《雷雨》这样的惊世之作。中国话剧的带头大哥LOGO第7页第一节生平及创作LOGO第8页内容框架正文.第二章曹禺(1910-1996),有一个很俗的名字,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LOGO第9页1、早年的家庭生活2、南开中学时代3、清华大学时代4、戏剧创作目录页CONTENTSPAGELOGO第10页1、早年的家庭生活对曹禺后来的戏剧创作有重要影响正文.第一章曹禺的父亲万德尊是北洋旧军官。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其父于辛亥革命之后曾出任宣化镇守使等职,后来一直做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和上层来往密切。曹禺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之中。LOGO第11页1、早年的家庭生活对曹禺后来的戏剧创作有重要影响正文.第一章再次,这些亲身经历也自然成为青年曹禺戏剧创作最直接和最熟悉的题材。一方面,他有机会接触文艺,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另一方面,其父与上流社会的交往,使曹禺亲身见识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和“高级恶棍、高级流氓”。他说:“《雷雨》《日出》《北京人》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LOGO第12页1、早年的家庭生活对曹禺后来的戏剧创作有重要影响正文.第一章少年时代的曹禺跟随母亲观看了京戏、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许多地方戏,以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新戏,欣赏到了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等著名演员的精彩表演,使曹禺从小就对戏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饱受中国传统戏剧的滋养。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儿时的曹禺经常随继母亲戏园看戏听曲,曹禺作为戏剧、文明戏观众的历史,是从继母的怀抱里开始的。LOGO第13页2、南开中学时代的戏剧演出实践正文.第一章1925年,参加了该校的业余话剧团体——南开新剧团,并在著名戏剧教育家张彭春先生(校长张伯苓先生的胞弟)的指导下,从事了一些戏剧实践活动,包括演出,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1922年,曹禺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温家宝是该校学生)——号称中国话剧运动摇篮,这既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是他正式从事戏剧活动的一个重要前奏。在这里曹禺有了大量的戏剧活动。LOGO第14页2、南开中学时代的戏剧演出实践正文.第一章1925年,参加了该校的业余话剧团体——南开新剧团,并在著名戏剧教育家张彭春先生(校长张伯苓先生的胞弟)的指导下,从事了一些戏剧实践活动,包括演出,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1922年,曹禺考入天津南开中学(温家宝是该校学生)——号称中国话剧运动摇篮,这既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是他正式从事戏剧活动的一个重要前奏。在这里曹禺有了大量的戏剧活动。LOGO第15页3、清华大学时代融会中西的戏剧研究正文.第一章1933年,又入该校研究院深造,专攻戏剧。期间,研读了大量的戏剧文学作品,从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以及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戏剧大师的创作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系统地了解了西方戏剧艺术的发展历程。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1930年夏天,曹禺免试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但他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1930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大学,9月,曹禺与八位同学一起转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就读。LOGO第16页3、清华大学时代融会中西的戏剧研究正文.第一章曹禺仿佛是天生的戏剧家,除了他个人的天份之外,与其他人相比,还有以上所说的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从小就有机会欣赏中国的传统戏曲、在号称中国话剧运动摇篮的南开中学获得了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而且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又广泛接触了从莎士比亚、易卜生到契诃夫、奥尼尔的西方戏剧,不倦地探讨着戏剧艺术。可以说,正是这两个方面的诱惑,使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结下了不解之源。LOGO第17页4、戏剧创作正文.第一章1933年,清华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曹禺就创作了他的处女作《雷雨》(构思了5年),该剧经1934年巴金推荐在《文学季刊》(靳以主编)上发表之后,立即在文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1936年他的第二部剧作《日出》(《日出》1935年春,完成初稿,1936年6月发表)的问世,同样引起了轰动。LOGO第18页4、戏剧创作正文.第一章1936年,曹禺应聘到南京国立剧专任教,同年,随剧专辗转到长沙、重庆等地。1936年开始创作三幕剧《原野》(1937年8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曹禺悲剧创作的又一次新的尝试。LOGO第19页4、戏剧创作正文.第一章抗日战争之后,1938年秋,曹禺与宋之的合作了完成了反映抗战生活的剧本《全民总动员》(又名《黑字二十八》,原剧为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集体创作的《总动员》),当月公演,轰动重庆。1939年完成了又一部表现抗战题材的剧本《蜕变》。LOGO第20页4、戏剧创作正文.第一章1940年,曹禺创作《北京人》(《北京人》1940作完,1941年出版)。评:这部话剧凝聚着剧作家生命的沉潜,艺术上可谓炉火纯青,标志着曹禺第二个创作高峰的来临。LOGO第21页4、戏剧创作正文.第一章此外,曹禺还对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家》1942年改编、1944年发表)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改编成多幕剧,使其登上了话剧舞台。从30年代中期开始,曹禺还陆续改编过《财狂》《正在想》《镀金》,等外国戏剧作品,还发表过改译的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LOGO第22页4、戏剧创作正文.第一章抗战胜利后,他创作过多幕剧《桥》(1946年,未完成)和电影剧本《艳阳天》(1947作,1948年发表)。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创作了《明朗的天》(1954作、发)、《胆剑篇》(1961年和梅阡等合作、并于该年发表)、《王昭君》等剧本。评:但由于曹禺思想的局限和个性的失落,其成就远远不如抗战胜利之前,这让晚年的曹禺感到了巨大的遗憾。LOGO第23页4、戏剧创作正文.第一章1946年,与老舍同时接到美国国务院邀请,经上海赴美讲学一年,后归国。1992年,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1996年12月13日逝世。曹禺同志逝世前享受中央国家机关正部长级待遇。LOGO第24页总结正文.第一章首先,曹禺不是一个高产作家,但是基本上分量很重,基本上写一部保证一部,没有低水准的作品。正是他所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中国的观众中扎根,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了成熟。其次,他又是一个戏剧全才,集导演、编剧、演员于一身。他的剧本兼具可演性与可读性,演出来的是精彩的话剧,读起来是优美的文章。把文章与演出完美地结合,极具艺术魅力。LOGO第25页过渡页TRANSITIONPAGE第二节《雷雨》史上最令人窒息的话剧LOGO第26页正文.第一章一、创作背景:开端即高峰这个剧本是在闷热的夏天,曹禺把自己关在清华的小阁楼上写出来的。放假了,别人都回家了或者出去玩去了,曹禺一人,这个暑假怎么过?曹禺在这个暑假就悟出了这么一个大剧作《雷雨》。四幕剧《雷雨》既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一鸣惊人的成名作LOGO第27页正文.第一章剧本首先深深打动了它的第一个读者巴金,令他感动地一口气读完了它,而且为它掉了泪。于是经巴金推荐,《雷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第3期全文刊载。次年,得到郭沫若、秋田雨雀的赞赏和推荐。LOGO第28页正文.第一章后来的香港学者司马长风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面对《雷雨》的问世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称《雷雨》一经面世,话剧界前辈和诸位大家如欧阳予倩、洪深、熊佛西、田汉等的著作,便立刻黯然无光了。这些老大家都不禁瞠目而视这个年方26岁的后进小子。LOGO第29页总结正文.第一章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LOGO第30页正文.第一章但是当时,《雷雨》的出演并不顺利:由于对封建专制思想的批判,尤其是直接表现了上流封建家庭的乱伦题材,因此剧本发表之后在国内一度受到守旧势力的围攻,遭到禁演,直到1935年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成功地演出了《雷雨》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各剧团才陆续将它搬上舞台。1935年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之后,上海复旦剧社、中国旅行剧团等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多次组织演出,引起了很大轰动。LOGO第31页总结正文.第一章“从老妪到少女,都在替这群不幸的孩子们流泪,而且,每一种戏曲,无论申曲、越剧或文明戏,都有了他们所扮演的《雷雨》”。无怪乎茅盾说“当年海上惊雷雨。”从此成为观众最喜爱的一部话剧,也成为演出地区最广(包括前苏联、波兰、美国、东南亚各地)、演出次数最多的经典名著之一。作为一个戏剧脚本,《雷雨》历练造就了几代表演艺术家,开辟了话剧职业演出的新阶段,作为一部文学作品,《雷雨》丰富的文本意蕴、鲜明的艺术特色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LOGO第32页正文.第一章主要人物和人物关系网(1)主要人物:参与剧情活动的人物主要有八个。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鲁侍萍——鲁贵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周萍——周朴园与情人侍萍生子,年二十八。周冲——周朴园与繁漪生子,年十七。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鲁大海——周朴园与侍萍生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LOGO第33页正文.第一章主要人物和人物关系网(2)人物关系网周朴园和鲁侍萍:主仆、从前的恋人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周繁漪和周萍:母子(无血缘),情人周萍和四凤:相爱,同母异父的兄妹鲁大海和周萍:兄弟鲁侍萍和周萍:母子周冲和四凤:单恋LOGO第34页正文.第一章《雷雨》的基本结构《雷雨》共四幕,《雷雨》的戏剧结构:序幕,在教堂附属医院的一间特别客厅内——冬天的一个下午。第一幕,十年前,一个夏天,郁热的早晨。——周公馆的客厅内(即序幕的客厅,景与前大致相同)。表象矛盾的展开:周萍、四凤/周冲与鲁大海的出场。第二幕,景同前——当天的下午。充分展开周萍与蘩漪、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关系。第三幕,在鲁家,一个小套间——当天夜晚十时许。矛盾冲突激化。
本文标题: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与成熟标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6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