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浅谈绍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之异同
浅谈绍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之异同摘要笔者是位语文小学教师,深感绍兴方言的盛行影响着普通话的学习与推广。现就自己平时的观察与比较所得,凑成文字,让读者有所收益。笔者的文章试图从绍兴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异同、词形的异同、词义的异同与词源的异同四个方面,描述绍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之差异,并作举例分析,使读者对绍兴方言有一个粗浅的大概的理性认识,正确区分两者的异同,更有利于学好普通话。关键词绍兴方言普通话词汇异同绍兴人有句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绍兴人打官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绍兴人讲普通话很难说准,恐怕非本地人难以真正听懂。研究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使读者对两种方言有一个大致的、粗浅的、表象的认识,更有利于了解绍兴方言、学好普通话。在不同语言的接触、交流、碰撞、交融中,鄙人发现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可供观察和研究的课题。但是笔者水平所限,在研究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时,只从发音的异同和词形、词义、词源的异同为研究切入点。鄙人对两种语言的特点分析,也仅仅是概而论之,相关的研究资料很少,对两种方言的语音、语法等还缺乏相应的细致地分析,因此,对这两种语言对比研究则显得很比较粗糙,不足之处还请读者多包涵指正。在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诸多之前没有意识到、也没有特别关注过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真是受益匪浅。可是也发现这方面的著作、论文等相对不是很丰富,可能实践操作性不强。笔者只就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发现叠些粗糙的方块,供大家参考。本文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对两种语言词汇差异的细微研究上,通过分类对比,使读者对绍兴方言有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认识,能够悦纳这种历史悠久的方言,同时能更正确地把绍兴方言“翻译”成普通话,让大家明白。进而推光普通话,消灭方言隔阂。笔者的论文综合了现代汉语研究、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接触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展开论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一、词汇发音的异同绍兴方言属于吴语系,其语言有一整套全浊声母。无舌尖后音,不分尖团,也不儿话,韵尾有N。它的声调保留了古四声,各分阴阳,形成了绍兴话发音响亮、清晰;吐字质朴、沉实;连续和谐协律;声、韵、调排列严整的特点。我们绍兴方言与普通话基本相似,但是两种语言同中有异。两者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语音方面。在词汇发音上有几个明显不同:如平翘不分、韵尾省略等。如果能明确这些易错的地方,加以注意,那么对学好普通话大有裨益。1、平翘不分绍兴人讲话有个普遍的特点就是硬梆梆。因为动听的翘舌音全都销声匿迹,,一律是平舌音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zh-z不分:所有声母是zh的翘舌音绍兴方言都念成z的平舌音。像中读宗、张读脏等;二、ch-c不分:所有声母是ch的翘舌音绍兴方言都念成c的平舌音。像缠读蚕、陈读岑等;三、sh-s不分:所有声母是sh的翘舌音绍兴方言都念成s的平舌音。像山读三、迟读词、是室市事等读四、师虱等读丝等等。四、n-r不分:绍兴人常把日子读逆子、人读您、饶读鸟、软读暖、让读酿等。如果你不联系上下文,肯定分不清到底是在说哪个词。2、开口不大如果你去注意观察绍兴人讲话,会发现讲方言者开口都不大,两瓣嘴只需稍稍开合,就能吐出一连串的话语。而讲普通话的人发音到位,嘴形变化较大。因而绍兴人讲绍兴方言一般频率较快,可能外人就更听不清楚了。如把Gua念guo:像西瓜、丝瓜、冬瓜等的瓜都念guō;挂衣服的挂读过;把Hua读huo:像花读或、虾读ho等。把ai读ei:像该读给、来读雷、派读怕、晒读厦等。3、韵尾省略绍兴人也常常把Ai读a:如把歪读挖、矮读阿、白读拔、坏读话、快读跨、买读骂等。大概这样读也是为了方便吧。4、绍兴地区的儿化韵不发达,儿尾词在浙江吴语中最少。绍兴方言中极少有儿化韵,普通话中可爱的“鸟儿”、“花儿”、“云儿”等在绍兴方言中就只有“雕”、“或、”“用”等一个字了。二、词的结构异同词是以语素为构成材料的,有些词由一个语素构成,有些词由多个语素构成。根据词的内部结构成分的不同,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根据与音节的联系,又可以分为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两类。单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词。多音节单纯词是由一个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构成的词。合成词除了由一个单音节语素附加上“儿”构成的儿化词是单音节词外,其余合成词都是多音节形式的。词可以根据词的音节数量,一般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三类;当然还可以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类。[1]绍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在词的结构上也有各自的语言特色。1.音节结构的异同普通话与绍兴方言音节结构大致相同,但是有些普通话中是单音节的,绍兴方言可能是双音节。相反,有些普通话是双音节的绍兴方言却可能是单音节。如:普通话自己梨帽子凳子筷子嘴绍兴方言自梨头帽凳筷嘴布有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双音节词,而在绍兴方言中却是多音节词。如:普通话脚趾漆黑鼻涕蟾蜍烂泥绍兴方言脚趾头墨乌铁塔鼻头涕癞子疙疤(癞蛤蟆)烂污泥2.构词语素的异同绍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构成语素有的雷同,有的却不同。如:普通话中午吃饭傍晚青蛙女人硬币绍兴方言晏昼吃饭快夜田鸡女客人腊各子3.语素部分相同绍兴方言有些词语与普通话的构词方式相似,但它们构词的语素有同有不同。普通话轻尾巴菜刀蚊子蚯蚓绍兴方言屁轻米巴驳刀冥虫曲鳝普通话的“鸡蛋”、“鸭蛋”,绍兴方言为“鸡子”、“鸭子”。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普通话的“鹅蛋”,绍兴方言却没有说成“鹅子”,仍然说在“鹅蛋”,与普通话一致。这也是较为滑稽有趣的讲法。普通话的“大豆”,绍兴方言称为“毛豆”(嫩绿时)、“黄豆”(老时);普通话“妻子”,绍兴方言称“老嬷”。普通话“奶奶”,绍兴方言称“孃孃”。普通话“润肤霜”,绍兴方言称为“面油”。普通话的“男孩”绍兴方言叫“小官人”。雌鸡未卵绍兴人叫“鸡婆”,如“这还是小鸡婆呢,杀了怪可惜的。”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词很是有趣,但是却影响了交流。4.附加成分不同附加式是由定位语素和非定位语素组合成词的方式。根据非定位语素的位置,附加式合成词可以分为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利用附加的方式来构词在普通话和方言中都有,差别主要表现在具体附加成分的不同,附加成分使用的频度及分布不同。在绍兴方言词汇中,附加构词较多,特别是词缀语素在后的居多。如加“子”,在绍兴方言中,“鸡子”指鸡蛋;“鸭子”指鸭蛋,而不是普通话里所讲的会游泳的鸭子。普通话的鸭子,绍兴方言则叫鸭。还有“呆子”、“木子”(都是“傻子”的意思)。“帽子”、“裤子”等。如加“头”,在绍兴方言较为多见。“膝盖”叫“脚髁头”;手指,叫“手指头”;脚趾,叫“脚趾头”。“鼻子”称为“鼻头”。“婴儿”叫“小毛头”。“石子”叫“石头”,就连一些官,也叫“头”,姓王的叫“王头”,姓杨的叫“杨头”,简洁幽默。前附式最典型的是加“阿”:绍兴人喜欢在称呼前加“阿”,以表示亲热。如:阿姨、阿哥、阿妹、阿爸、阿公、阿贵等。三、词义的异同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词义,即词的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信息内容,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又与词语的形式结构、词语的使用功能密切相关。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1.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信息内容这是词的词汇意义的概念。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只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2]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角度、认识深度的不同,不同地域的人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也就不同,表现在词义上就会有不同的偏差。⑴词的概念意义的差别(即理性意义的差别)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3]本文所指的词的理性意义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意义”,而是指习惯上的“通俗意义”,即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①表示事物名称的例子:“水”在绍兴方言中主要指生水,相对于普通话义项较少,如“喝生水”,就叫做“吃冷水”。有时也可以指“菜汤”,叫做鲁水。“茶”在绍兴方言中主要指烧熟的开水,义项较之普通话有显著差异。热开水叫做“热茶”,冷开水叫做“冷茶”,加茶叶的茶水叫做“茶叶茶”。正月里家里来了客人,为表示客气,主人在热开水加了糖,并不放茶叶,就叫“糖茶”,意味一年甜甜蜜蜜。“烟”这个词在普通话中为名词,多指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混有未完全燃烧的微小颗粒的气体,或指像烟的东西。这些义项,在绍兴方言中,也是有的。但绍兴方言,还将“烟”活用为动词,表示刺激眼睛。如柴草很湿,烧不旺,灶间冒出浓烟,呛人,绍兴人会说:“烟煞啦!”。这里的“烟”名词作动词的用法,相当于“熏”。“车”在绍兴方言中除了表示如普通话中“陆地上有轮子的行走机械”外,还可以用作动词,用水车打水称为“车水”;两头牛打架角缠在一起称为“车角”,有时几人打架叫“车拢哉”。②表示动作的例子:“吃”(音qī)在绍兴方言里的义项比普通话多,应用范围广。“吃”东西当然不必说,有时还可以表示喝或吸的动作,如“吃冷水”、“吃汤”,“吃药”、“吃烟”等;或者表示一些与吃相关的隐喻义,还可以“吃栗子”(打头)、“吃西北风”、“吃生活”(受惩罚)\、吃马肉(受批评)“吃官司”等。戒指套住手指很紧,有时也说成“吃牢”。任务重了叫“吃紧”或“吃分量”。③表示事物性状的例子:岩石的性质用形容词“硬”,“硬”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坚固、不可改变。而在绍兴方言中却往往表示人的可靠,一是一、二是二,不虚假、靠得住。“煞”在普通话里是迷信的人指凶神,一般表示“极、很”的虚义,而在绍兴方言却作形容词,意谓狠、能干、厉害。如“这个交关煞”,是说这个人厉害的。“威”在普通话里一般表示令人敬畏人的气势或使人敬畏的力量,而在绍兴方言里通常是指人的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甚至于妒忌者说:“某某真海威!”`⑵词的色彩意义的差别(即非理性意义的差别)词的色彩意义,亦即词的非理性意义。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在感情色彩、形象色彩等方面。[4]①感情色彩差异女孩绍兴方言叫小姑娘、大姑娘;“小伙子”唤作“后生咯”,亲切温馨之情,溢于言词。结婚后才叫男人、女人。而小孩子不懂这些,一概叫做男人、女人。常常惹得大人们哈哈笑。“畜生”一词多指骂人的话,但有时一些妇女称自己的丈夫或子孙为“畜生”,虽然略有责怨之意,但却不乏亲昵之情,这是一种特殊的亲情,其间的爱意远胜于怨意。“海威”一词在绍兴方言中指某人很神气,傲视他人,常有人说“某某真海威”或“某某海威煞哉”。“胀”字在绍兴方言中并不是“膨胀”之意,而特指看不顺眼,生气。有一个词很形象——“乌子骨头胀”,就是看得连眼珠都涨痛煞了,说明很讨厌。②形象色彩差异在绍兴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词的“形象色彩”很鲜明,能引起人们视觉或听觉形象的联想。普通话“柔软”,绍兴方言为“柔糯”,使人联想到如糯米般的柔软细腻。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普通话“坚硬”,绍兴方言说成“铁硬”、“石硬”,使人联想到如钢铁、岩石般坚硬。更有夸张地说成“石铁石硬”,看来真的是硬啊。形容器物很尖锐,绍兴人通常说成“梭尖”、“梭梭尖”,像梭子般尖锐,十分形象。形容地面、台面很平整,绍兴方言往往说成“天平”、“天天平”,比较夸张。“猢狲精”在绍兴方言中专指那些身材矮小、行动敏捷、头脑灵活的人。真是幽默形象。普通话“蟾蜍”,绍兴方言称为“癞子疙疤”,很形象地说明了蟾蜍那癞子般恶心的外形。绍兴方言说“讨债佬”、“讨债胚”指的是小孩调皮捣蛋,而不是人家上门来讨债。绍兴人说“铁公鸡”,是指此人很小气,连一根毛都掉不下来。还真是形象到了家。绍兴佬说的“高佬”、“好佬”,是形容在某方面的好手,如“好佬碰到高佬”。有时也有讽刺意义。有些词含有褒贬色彩差异。如:“精”,在绍兴方言里作形容词时,一般带贬义。如“精怪”、“人精”,意思是:聪明机灵但专为自己谋利的人。“精煞胚”,意思是:很小
本文标题:浅谈绍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之异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7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