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浅谈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指导
浅谈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指导背景: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有一定的经济形式。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近30年中逐步对我国的市场化进行改革,逐渐有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的市场化道路上的改革定的是要适和国情的,还得有市场化的理论来指导。市场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发展了几百年,他完善的市场体制和理论对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原则是以贯彻执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西方经济学中对于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价格和销量、竞争和垄断等有关于市场机制的分析,可以供我们作为研究计划调节补充的市场调节作用的参考。关键词:市场化供给需求厂商均衡什么是市场化?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向导,竞争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资源充分合理配置,效率最优化。一、需求和供给对市场交易的指导走市场化就是要遵循市场运行的规则。那里有有需求那里就有市场。需求甚至还可以被创造。需求是市场经济生产的原因。然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是计划生产,人们对于某些产品有需求,但因有限的产量限制住了消费。实行市场化改革时就不能按计划生产供给给国民。计划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是脱离市场需求的,生产多少好并不知道以下让我们用需求和供给定律来分析一下它对市场经济的不利。图1-1图1-2图1-1是需求曲线,当实行市场运作时需求会随着价格的下降而需求增多。假设Q1点是国家的计划产量,计划给国民的只有着么多,这就意味着Q1点以后的需求不管价格如何变化都可能购买不到产品。图1-2是供给曲线,它的走是的当价格上涨时厂商愿意提供更多的产品。但Q1是国家的计划,这就意味着它Q1点以后的市场没有满足,因为他没有多余的产品可以供给,需求再多也增加不了供给。而且计划制下的交易通常都有国家限定的最高价。想通过提高价来增加利润是不合法的。当时候市场基本国家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是发挥不了它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需求和供给理论国家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给予市场活力,创造一个商品交易的平台。1978—1984国际对企业进行改革的尝试,向国营工业企业“放权让利”,使得国营工业企业获得了初步的自主权,进行按需生产。城乡商品市场恢复,农村集贸市场和城镇个体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城乡经济的发展,商品市场也得以恢复和发展。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所需去购买产品,给厂家生产提供了动力。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商品贸易形成了市场。二、厂商均衡理论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中,生产厂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放权于企业就是要让企业参与对市场资源的的优化配置。现在我们通过一下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来分析它对我国的市场化改革的影响。1、当厂商普遍获得超额利润时,生产要素的流入是的超额利润消失。正如图2-1中所示,当存在超额利润时,生产要素就会向这一部门流入。这以部门的生产力将上升,提供更多的好的产品给市场。如果有人进行了生产改进获得超额利润,他就会投入新的要素。新进的要素总是寻求一个恰当的利润空间,直到新的均衡价格形成,要素就会在均衡价格下停止进入。这种竞争是有利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2、厂商普遍发生亏损时,生产要素的流出使亏损消失。ddCA正如图2-2中所示,dd线与AC线既不相交又不相切,厂商就会发生亏损。根据成本收益理论,如果产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维持生产可以减少亏损;一旦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将立即停止生产。而市场上总是有那么一家竞争力很强的厂商,它的生产力高于其他厂商。亏损的厂家的退出是对社会资源的节约。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国有企业发生连年亏损时,国家因从没有了竞争的企业或部门淡出,而不是对其进行大力补贴。交由市场来对这个部门的调节,达到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1992--2001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股份制的推行与“抓大放小”改革。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股份制改造逐渐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方式。从此国企也开始了市场化的道路。三、乘数原理的运用对市场的扩大市场的调节具有周期性,当市场处于增长乏力是,政府通过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国民收入将扩张,消费需求将增长。投资乘数原理在市场中的运用从市场的形成就在发挥着作用。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条件下,国家运用投资乘数原理为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动力。当资源在某部门流动不够时,政府通过定向支出让资源在市场运作中流动,带来乘数效应。如现在政府投资100万用于建设希望小学。其中20万用于购买机器,50万用于钢铁、水泥、木料,5万元用于工程工资,20用于购买教学用具,5万元用于日常支出。那么在最终直接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为100万元。按乘数原理来推算,假设边际消费倾向是b=0.8,100万元的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为:100+100×0.8+100×0.82+…+100×0.8n=100×(1/(1-0.8))=500(万元)这说明市场在注入投资后进行了500万元的资源配置。这对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实在在初期。因为刚开始我国的市场还很薄弱,让市场自己来调节也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市场的发展有要有一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又是政府的职能,而这些投资又反过来刺激了市场。使市场活跃起来。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四、货币政策对市场通货膨胀的指导通货膨胀对于资源配置来说是不利的,给市场造成虚假繁荣。物价的上涨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造成盲目的扩大生产对资源的浪费,使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形成市场的混乱。2008年到2011年我国经历了一场较大的通货膨胀,市场大多数物价高涨使CPI指数不断上涨。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例上升,生活质量是下降的。这不符合我国的市场化改革的目的。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国家货币政策来分析它对市场化的指导。从图3-1和图3-2我们可以看到自2008年我国实行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后两年我国通货膨胀开始上涨,2011高通货膨胀成为国民的焦点。2008年后的通货膨胀我想因该是和之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关。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市场上的货币流动过多。新增的货币开始发生乘数效应,导致通货膨胀。后来国家在2008年后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调控通货膨胀,抑制投资过热。2008后市场上由于人民币升值,热钱涌入也带来了流动性过剩,如果国家不实行紧缩政策来稳定市场货币流动,通货膨胀将更严重。紧缩的货币政策给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对于货币在市场是上的供给提供了理论指导。五、实事求是的改革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当今世界上是经济理论的主流,它对我国市场化改革有很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市场化改革中我们遵循市场的规律,同时也要发挥好国家的职能。让是市场在合理的波动,跟好的对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图3-2调整后的存款利率00.511.522.533.544.52007-12-212008-10-92008-10-302008-11-272008-12-232010-10-202010-12-262011-2-92011-4-62011-7-7图3-1调整后的贷款利率0123456782007-12-212008-9-162008-10-92008-10-302008-11-272008-12-232010-10-202010-12-262011-2-92011-4-62011-7-7
本文标题:浅谈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7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