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钧瓷的鉴定与收藏
浅谈钧瓷的鉴定与收藏古朴典雅的造型,变幻神奇的釉色,钧釉瓷器以其特有的魅力,令人折服陶醉。古往今来,一直为众藏家所珍重。宋、金、元时期生产的古陶瓷距今最少也有六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散落民间的传世器物几近绝迹。文物市场上偶有所见,也多系出土之物。真品寥寥,膺品却充斥市场。一些高仿品经过做旧处理后,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准确地鉴别真假与维护藏者利益一线相系,有感于此,在借鉴传统古陶瓷鉴定经验的基础上,就自己所认知的胎、釉、型、足等几个主要方面浅谈拙见。胎北宋时期生产钧瓷的窑场只有河南境内的禹县、临汝、宝丰、郏县四个相邻地区。它们的共同点是:胎土处理非常精细,胎泥陈腐彻底,颗粒小,密度大,烧成后胎质坚硬。大部分器物涂有酱色护胎釉,从瓷片截面看,胎质呈深浅不同的香灰色。金代,在河南地区烧造范围扩大,胎土处理仍很精细。有砖红色、土黄色、灰黑色和原有的香灰色胎色,护胎釉仍很流行。元代,烧造仿钧釉的瓷窑迅速发展,范围广,产量大。多采用本地瓷土,胎料处理远不及宋、金精细。胎松质粗,瓷化程度低,增加了浅白色胎,个别窑场使用护胎釉。釉北宋时期的钧釉是在唐钧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一种乳光釉。早期产品多天青色、天蓝色、月白色等单色釉品种。这些极具大自然色调的精美釉色把以铁为主要呈色剂的传统青瓷釉色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为了凸显釉质美感,钧窑胎体经素烧后,反复多次施釉,釉层厚变达一毫米以上,成为我国创烧厚釉瓷的领军窑场。同时,钧窑匠师独辟蹊径,继唐汉出现的低温彩色铅釉之后,成功地烧造出玫瑰紫、海棠红、鹦哥绿铜红系列的高温颜色釉。天青色、天蓝色釉明快艳丽,滋润饱满,玫瑰紫、海棠红色釉层次丰富,自然流畅。用10倍放大镜观察,釉层内布满了或大或小的气泡,但釉面却平滑如镜,绝少棕眼现象。宋钧的彩色斑块系追求色彩变化,特意施用含铜釉料所形成的。从残瓷截面能看出红斑区自胎到釉面与其它颜色釉的明显区别。由于釉在高温下的熔流性,导致不同色釉相邻区域釉液互相浸润。仔细观察,红斑区釉面可出现四种以上微妙的色阶变化。在钧瓷釉色中,无论是实物或图片资料,都未发现有通体鹦哥绿釉色器物。据我观察分析,鹦哥绿色和鹦哥绿珍珠点都发生在玫瑰紫或海棠红色釉的基础上。这一奇特现象的发生,很可能是从高温到低温缓慢的冷却过程中,窑内气氛发生变化,已还原的铜红釉面产生局部氧化的结果。鹦哥绿色属于名符其实的窑变釉品种。金钧釉色十分精美,釉面亦很光滑细润,碗、盘、罐类铜红斑块多于宋钧。虽然通体施釉,但釉面仅及足部,有些足心内虽也施釉,但明显减薄,且不完整乃至无釉。元钧釉面与宋、金时期相比较为逊色,圆器、琢器类施釉仅及腹下或只施半釉,釉层减薄,多数铜红斑块晦暗朦胧,釉色有较多气泡破裂后形成的棕眼。宋、金、元钧釉系釉面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或疏或密的开片现象。这种开片不同于哥釉瓷的开片,并非窑工刻意为之。产品烧成后,由于胎、釉之间膨胀与收缩系数不同,在复杂的保存条件下,其中某一条件失衡都会导致釉面产生裂纹,出土物中此现象尤为明显。开片疏密与烧成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低,开片密;温度高,开片疏。整个钧釉系产品的烧成温度可能都处于1250℃之下,介于微生烧或生烧范围内。结合温度与开片的关系就会发现,自然形成与今人伪做的开片有很大区别。由于釉在高温下的流动性,所有器物口沿、楞角边缘处,釉层明显减薄,呈现出微带橄榄色的透明层。釉层下护胎釉或胎色清晰可见。由于年代久远,在涂有护胎釉的这些部位,日光下观察,缩釉处会反射出五颜六色的蛤蜊光现象。此特点亦是鉴定时应注意之处。
本文标题:浅谈钧瓷的鉴定与收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7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