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测定时空条件对似动现象的影响[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测定时空条件对似动现象的影响张信哲(学号:2009990099)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实验采用心理实验系统(PES)测定了12名被试在12种时距和3种空距条件下产生似动现象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呈现的光点强度下,先后呈现的两亮点产生似动现象的最优空距为2cm,最优时距为10ms或60ms。关键词:似动现象时距空距1引言运动知觉是对空间中的物体运动特性的知觉,而似动现象是运动知觉现象的一种,属于运动错觉。它是空间中不同位置的静止且不连续的刺激相继呈现,却被知觉为一个刺激在空间连续运动的现象,电影就是利用这种现象使观众产生连续运动的知觉的。似动现象的实验室研究,多半是关于其产生的客观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对它的解释还处于假设的阶段,目前能确定的是,似动现象发生在较高的信息加工水平,它是动觉信息同刺激位置信息整合在一起的结果。影响似动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客观条件方面有刺激物呈现的空距、时距,刺激物的强度、形状、数目等,主观条件方面有个人经验、暗示、个体差异等,其中,刺激的数目越多越容易产生似动现象。由于产生似动的最适宜的时距和空距依赖刺激的形状、强度而变化,所以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产生似动的最优时距、空距不同。如K.Marbe所得的最优时距为0.2s,最优空距为4.5°;M.Wertheimer得到的最优时距为60ms;叶绚等得到的最优空距为2cm;北大杨博民等得到的产生似动的最优空距为2cm,最优时距为200ms。本实验将通过测定12名被试对黑色屏幕上呈现红色光点时产生似动现象的情况,来确定在本实验中呈现的光点强度下最优时距和空矩。2方法2.1被试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生12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2.2仪器和材料心理实验软件系统(PES,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实验心理学教研室研制);电子计算机6台;呈现的刺激为黑色屏幕上的红色小圆点,直径为0.5cm。2.3实验设计该实验是一个3×12的组内设计。自变量有2个,一是刺激呈现的空距,有3个水平:2cm、5cm、8cm;二是刺激呈现的时距,有12个水平:5ms、10ms、20ms、60ms、100ms、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2150ms、200ms、250ms、300ms、350ms、400ms和500ms。因变量为被试对于在不同位置先后出现的两刺激知觉的结果,有3个水平:同时呈现、似动和先后呈现。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有:①红色圆点的大小、强度恒定,数目为2;②两点水平呈现在屏幕中央;③先呈现屏幕左边的刺激,后呈现右边的刺激,每个刺激呈现60ms;④空距一定时,每个时距从5ms开始,依次增加至500ms,再从500ms依次减小至5ms,所以空距一定时每个时距下被试判断两次;⑤12名被试分为1-6组,空距的呈现顺序予以平衡:1-2组,2cm、5cm、8cm;3-4组,5cm、8cm、2cm;5-6组,8cm、2cm、5cm;⑥实验室的环境(光线等);⑦预先告知被试什么是似动现象。2.4实验程序①让被试坐在计算机屏幕前,开启计算机,进入实验“似动现象”。根据事先的分组选择实验的顺序后按回车键开始实验。②屏幕上显示如下指示语:“在适当时间间隔下,有着一定距离的两个静止刺激物(亮点)先后出现,会使观察者产生只有一个刺激物由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下面屏幕上将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呈现两个红点。如果你认为它们是同时呈现的,请按红键;如果你认为它们是运动的,请按黄键;如果你认为它们是先后呈现的,请按绿键。看明白以上这段话后,请按回车键继续实验。”然后屏幕按照选定的顺序呈现刺激,准备时间为1000ms,刺激呈现时间为60ms,同一空间间距下,每个时距从5ms开始,依次增加至500ms,再从500ms依次减小至5ms,共判断24次,刺激间隔时间为800ms,不同任务间隔时间为2000ms。③换下一名被试,重复上述实验。④记录全班被试的结果。3结果3.1计算被试在各种时空条件下感到两亮点是同时、似动和先后的平均次数百分数,见表1。表1:各种时空距离下三种反应的次数%时距(ms)5102060100150200250300350400500空距(cm)2同时212521884000000动7158637567382584000先后817171725587592961001001005同时2513211384440000动1375675850291704440先后63131329426779969696961008同时381717440040400动5454465429292544444先后829384267717592969296963.2用直线内插法求出不同时空距离条件下的似动阈限值(ms)的范围(从“同时”到“动”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3下限,从“动”到“先后”为上限),见表2。3.3由表1可以看到,在12种时距条件下,空距为2cm时产生似动现象的次数的平均百分比(34%)大于5cm(27%)和8cm(26%)时产生的次数百分比;而在3种空距条件下,两光点时距为10cm和60cm时似动现象的百分比的均数最大(62.5%)。所以,在本实验呈现的光点强度下,先后呈现的两亮点产生似动现象的最优空距为2cm,最优时距为10ms和60ms。表2:各种时空距离下观察亮点的似动阈限值空距(cm)上限下限(上限-下限)(ms)2137.93.2134.75116.03.3112.7872.84.068.83.4以时距为横坐标,似动次数%为纵坐标,3种空距为参数,画3条曲线图,见图1。图1:各种时空距离条件下观察亮点的似动次数百分比图0102030405060708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时距(ms)似动次数%2cm5cm8cm4讨论4.1由实验结果可知,在本实验呈现的刺激强度下,先后呈现两红色两点,产生似动现象的最优空距为2cm,最优时距为10cm和60cm。空距一定时,时距与10-60cm差异越大时,产生似动次数越少;时距一定时,空距越大似动现象越难产生。当刺激的强度、形状一定的情况下,当缩短时距时,只有减小空距才能产生似动。4.2由图1可看出,在时距小于60ms时,2cm空距产生的似动现象并不总是最多,这可能是因为似动现象通常受到暗示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另外,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被试间的差异是比较大的,由于实验前告知了被试什么是似动,所以对于受暗示性较强的被试,容易产生似动;暗示性较差的被试,则不容易产生似动,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产生似动效应,因而实验结果受被试的主观的影响较大。
本文标题:测定时空条件对似动现象的影响[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8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