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武清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史料
武清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史料付小桃2003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实施路网贯通工程,提出“三年建成路网骨架,五年形成路网体系”。从此,这一经过区委、区政府反复酝酿研究的战略决策正式付诸实施,引领武清驶入城市化为主导率先发展的快车道。回顾这一历史性重大决策的形成,主要情况是:一尧顺应了全区城市化发展大势地处京津之间的武清,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1年建立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急流勇进,本世纪初已站立在京津区域发展前列。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中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掀起了不可阻挡的城市化浪潮。2000年武清撤县建区,标志着全区进入城市化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充分发挥武清地缘优势,借助京津两大城市的辐射力,加快由传统落后封闭的农村向现代文明开放的城市转变,成为新世纪武清发展新的历史使1——PDFSpritePDFDemoVersionMYPDFDRIVER武清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命。2002年底,新的一届区委、区政府在深刻分析把握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立足武清实际,提出实施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在全区上下迅速形成高度共识。与此同时,着眼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促进京津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国家决策层面,京沪高速公路正线、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也呼之欲出。对京津各地区而言,面对同等难得的历史机遇,谁能占据京津大通道的关键位置,谁就能抢得发展的先机。区委、区政府认为,武清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通道的利器必须抓在手里,并加以充分利用。抓住路网建设这个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工程、龙头工程,围绕国家重点道路的实施,加快配置次一级区域路网,形成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便捷的路网体系,成为武清加快城市化发展、建设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的必然要求。二尧契合了全区人民群众多年来的盼望要想富,先修路。在现代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开放便捷的交通是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带、产业带形成的重要基础。2002年底,武清有高速公路2条、出入口2个,县级以上干线公路377公里、乡村公路1140公里,公路密度100公里/百平方公里。干线公路等级低、路面窄、交通压力非常大,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乡村公路绝大多数都已经超出使用年限,道路破损,坑洼不平,2——PDFSpritePDFDemoVersionMYPDFDRIVER武清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史料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对经济发展形成明显制约。路网问题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每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案中50%反映的都是道路交通问题。实施路网贯通工程,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多年盼望解决的问题,改善全区发展条件,刚一提出就得到全区上下的热烈拥护和广泛支持,这就更加坚定了区委、区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信心和决心。三尧经济发展为决策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修路的特点是投资大,短期内难有收益,尤其路网贯通工程要构筑全区高标准路网体系,总投资近30亿元,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保障是难以想象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拼搏和艰苦努力,多年来武清发展始终蒸蒸日上,经济实力日益增强。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比1997年增长50%以上;三级财政收入11亿元,比1997年增长2.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230元,比1997年增加1800多元。综合实力跨入全市先进行列。尤其财政实力的显著增强为投巨资建设路网提供了有力保障,日益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思发展、求发展、加快现代化的意愿更加强烈,也对路网建设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基于以上背景因素,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调研,提出了实施路网贯通工程的初步构想,经过区委书记办公会、常委扩大会反复研究讨论,形成了共识。在路网建设的资3——PDFSpritePDFDemoVersionMYPDFDRIVER武清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金保障上决定主要采取市场融资、财政投入和调动社会积极投资三种模式,在质量保障上强调充分发挥制度和机制作用,确保建设高水平实施。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区委决定将路网建设决策提交区委二届三次全体会议集体研究。2002年12月31日,区委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主题是审议讨论全区《2003年工作要点》。《要点》明确提出:“以路网建设为突破口,构筑全区城市化发展的大格局。从2003年起,依托国家和市级现有及规划的路网骨架,动员各方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实施全区路网贯通工程。通过改造和新建,高标准构筑城区到乡镇、村街及重点园区,相互贯通、交通便捷的公路网。三年基本完成路网骨架,五年全面建成路网体系。”经过与会同志热烈讨论,全会审议通过了《要点》,形成了决议。至此,形成路网贯通工程正式决策。在全会闭幕式上,区委书记王树培在讲话中深刻指出:路网建设“是基础的基础,决定我们发展的大格局”,“它的规划难度大,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但无论有什么困难,我们也得上”,“这是造福全区、涉及到80万人福祉、涉及到我们长远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全部完成”。区委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吹响了路网建设的号角。当年,即启动了全区路网规划制定工作和南东路、王河路等重点道路建设。随着近几年加快实施,目前已形成“九横九纵”路网骨架,新建改造区级干线公路300余公里、大中小修乡村公路近600公里,全区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到2008年底路网体系全面建成完善后,全区公路总里程将达4——PDFSpritePDFDemoVersionMYPDFDRIVER武清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史料到21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182公里,出入口12个,区级以上干线公路37条625公里,公路密度提高到139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城区到京津半小时,城区到乡镇半小时,全区任何一个村庄都能在20分钟之内找到高速公路出入口。完善便捷的路网为武清加快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路网贯通工程也以其建设规模之大、决策影响之深远,在武清发展史上抒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区政府办公室干部)5——PDFSpritePDFDemoVersionMYPDFDRIVER武清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刘福涛武清区地处京津发展主轴,自古就是京津之间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武清区大力实施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全力构筑了以“九横九纵”为骨架的路网体系。随着路网贯通工程的迅速推进,武清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地区经济实现前所未有跨越式增长,百姓出行便捷、生活富裕,全区上下无不拍手称赞路网工程是一项富民强区的伟大举措,无不感激“九横九纵”路网规划的谋划者和决策者的远见卓识。回顾路网规划的编制过程,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2002年底,区委、区政府充分分析了武清区面临的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为了立足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京津联合发展战略,抢占京津发展制高点,夯实跨越发展基础,高瞻远瞩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提出编制武清区路网专项规划的战略性决策,为武清区长远发展掷下决胜千里、制胜全局的关键一弈,并将路网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写入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2003年启动的一项重点工程。2003年初,区委、区政府正式召开路网规划编制工作专题6——PDFSpritePDFDemoVersionMYPDFDRIVER武清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史料部署会议,责成区分管领导牵头,区交通局具体承办,抽调精干力量负责研究、编制武清区路网发展规划。至此,路网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路网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区交通局上下倍感时间紧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立刻组织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以一刻也不耽误的精神迅速投入到规划编制工作中。他们白天下乡实地踏勘采集资料,夜晚对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细致整理分析。经过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工作,2003年3月底,武清区路网规划初稿完成。由于是首次编制区域道路交通规划,缺乏规划编制经验和专业人才,此稿规划方案以现状路改造为基础,规划的核心层次停留在提升道路修建质量等级标准、打通连通周边地区断头路的层面上,工程实施计划色彩浓重,规划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还存在很大差距。2003年5月,市公路局开展区县乡村公路路网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武清区主动借助这一契机,在深入结合天津市路网规划的基础上,多次向市主要领导汇报路网规划编制工作。区交通局杨焕和、阮学清等主要规划起草同志不辞劳苦、不分昼夜,长期往返奔波于京津两市之间,走访了数十名知名专家、学者,不断丰富规划思路,完善规划方案,最终提出了“九横九纵”的路网骨架规划构想。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领导集体再一次站在历史的、发展的战略高度,科学提出了“一轴两带、八大组团”的发展理念,并号召全区上下深入开展了武清区发展战略研究。随着发展战略研究的不断深化,作为组团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的路网规划也7——PDFSpritePDFDemoVersionMYPDFDRIVER武清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在不断丰富,“一轴两带、八大组团”的战略发展思路被纳入路网规划发展方案的指导思想,规划目的性和方向性更为明确。在此基础上,区主要领导经过多次讨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路网规划原则、实施方案和资金运作方式。2003年8月,《武清区路网规划发展方案(2003年-2012年)》完成初稿,以“九横九纵”为骨架的路网规划体系初步形成。随着京津两地联合发展的日益紧密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不断深化,武清区位战略优势日益凸显,区域组团发展方向和定位更加明确。路网规划发展方案也随之不断丰富、调整。在区委、区政府的多方运作努力下,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项目进入京津两市高层领导实质会晤阶段,武清区位优势实现了质的提升,大通道主要结点地位初步确立。特别是戴相龙市长到武清视察,明确提出“把武清建设成为展示天津的窗口、天津发展的桥头堡、京津之间的明珠”发展定位后,区委、区政府提出“把武清区建设成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的目标。新的发展形势对路网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区交通部门多方走访京津两市交通部门和知名专家、学者,在深入分析武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历经半年时间的修改完善,于2004年2月制订了《武清区路网规划发展纲要(2003年-2020年)》,规划了以七条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城区为中心、以“九横九纵”为骨架,连接京津及周边城市,辐射重点城镇和组团,高效便捷的现代化路网体系。该纲要将路网规划控制期确定到2020年,相应制订了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并将全区公路网从结构上划分为高速公路、国干线8——PDFSpritePDFDemoVersionMYPDFDRIVER武清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史料网、区级道路三个层次。此版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区级道路对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依托,注重了与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及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加强了与京津两市路网规划的衔接,充分考虑了未来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布局需要,突出对重点组团和重点城镇的辐射作用,确立了路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龙头地位。新的路网规划层次、布局更为清晰,系统性、科学性更强;更加注重与现实发展和长远谋划的结合,规划的现实指导性和前瞻性更强。此后的一年内,随着全区组团结点和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研究的深化,立足最大限度发挥路网拉动作用,武清区路网规划纲要又进行了深入完善,广泛征求了各乡镇街道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了实地踏勘和深入论证,围绕路网骨架道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连接骨干道路的支线道路网络体系。2005年5月,经区规划委员会研究通过,武清区路网规划发展方案正式出台。自2003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以路网建设为龙头,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累计投入30多亿元,先后建设区级以上干线公路357公里、大中小修乡村公路近600公里,全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全区道路交通环境,极大地拉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地区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亿元,比2002年增长一倍。财政收入32亿元,比2002年增长两倍,提前两年实现翻番目标。以“九横九纵”为骨架的路网规划将武清
本文标题:武清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史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9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