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有关油菜育种栽培的题目
作物栽培学—油菜一、油菜生产的重要性(一)油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衣、食、住、行、康、乐。(二)油菜为国家工农业生产所必需:工业生产所必需,农业生产所必需,油菜花节可促进经贸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二、安徽省油菜生产情况我省属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油菜产区,又是全国油菜生产大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总产150万吨,面积与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十五”期间我省平均面积1508.04万亩,平均单产113.74kg/亩,总产170.28万吨。在我省所有农产品中,油菜籽最具有产量比较优势,其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分别在全国排名第9和第2,综合优势指数排名第3位。主要分布在江淮丘陵、沿江、江南地区的巢湖市、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安庆市和宣城市等6个地市,面积100万亩以上,年产量均在12-20万吨。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油菜面积大幅度下滑,到2008年随着油价的上涨才回升。三、我省油菜生产发展历程我省油菜生产经历了较长的曲折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油菜发展迅速,改革开放30年油菜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全省油菜面积346万亩,总产17.6万吨,平均亩产50.9kg。1981年扩大到740万亩,总产65万吨,平均亩产87.5kg。1982年总产首次突破100万吨,亩产首次突破100kg。1985年面积首次突破1000万亩,达到1167万亩,总产108万吨。第二阶段:1986-2005年——稳定发展阶段。从1986-2005年一直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平均年面积1320万亩。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油菜发展达历史最高。全省油菜总产最高2004年190.4万吨,面积最高2003年(1521.7万亩),平均年面积1477.9万亩,总产174.9万吨。第三阶段:2006-至今——恢复发展阶段。自2006年开始,我省油菜面积严重下滑,到2007年全省油菜面积仅929.7万亩,降到了1985年以来的最低。比“十五”期间我省油菜平均面积下降37.1%、总产下降25.7%。2008年面积开始恢复,达到1005.6万亩,单产139.5公斤/亩,总产140.3万吨,优质化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高,优质率达92%,商品率达75.1%。第二节油菜类型与发育特性一、油菜的类型及品种分类: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二、三大类型油菜主要性状比较三、油菜生产上的品种分类常规油菜:按常规方法育成的高产油菜。优质油菜:按常规方法育成的具有优质特性(油和饼粕得到改良)的油菜。主要指油中低芥酸,饼中低硫甙葡萄糖苷含量的油菜。杂交油菜:利用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油菜品种或品系,采取一定的生产杂种的技术措施,如三系、两系育种、化学杀雄,自交不亲和等得到第一代杂交种。杂交优质油菜:杂交+优质。二、油菜的器官建成(一)根主根系——侧根(支根、细跟)(二)主茎和分枝①短缩茎段(缩茎);②伸长茎段(长茎);③薹茎段(薹茎或花茎)。根颈长短和粗细是反映油菜苗期生长发育状况好坏和安全越冬重要指标之一。油菜的分枝(三种株型)①下生分枝型②匀生分枝型(散生分枝型)③上生分枝型。(三)叶(分为子叶、真叶)真叶(分为基生叶、薹茎叶)薹茎叶:薹茎段上的叶有无叶柄,是否包茎,这是抽薹后区分三个不同类型油菜的重要标志。三组叶片各有不同的功能长柄叶:主要功能在苗期,他的直接作用是影响根和根茎的生长。短柄叶: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其活力开始于越冬期,至盛花期结束,主要功能期在蕾苔期。短柄叶对主茎,分枝,角果,种子影响很大。它是一组上下兼顾的功能叶。无柄叶:叶面积较小,功能期主要在初花后。无柄叶的光合产物质运输到茎、分枝和角果,对种子粒重有一定影响。白菜类型和甘蓝类型为无柄叶,叶身两侧向下延伸成耳状,全包茎(白菜类型)或半包茎(甘蓝类型);芥菜类型油菜各部位的叶片都为有柄叶,但形状各有不同,薹茎段上的叶片有柄而不包茎。(四)花和花序花由花柄、花萼、花冠、雄蕊、雌蕊、蜜腺等部分组成。花柄、花萼:4个花瓣:4个雄蕊:6枚,4长2短(故称四强雄蕊)雌蕊:1枚蜜腺:4个(圆形,绿色)。总状无限花序由主花序、分枝花序组成。油菜缺硼症状油菜对硼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初花至收获期的吸收量占总量的87%左右。因而油菜缺硼苗期虽然可以观察到一些表现症状,但症状的明显出现是在开花后期到结果期,特别是出现大量的“花而不实”现象,或花瓣干枯皱缩,不能开花,减产严重。一般土壤中有效硼低于0.3mg/kg时即出现缺硼症状。油菜缺硼越早,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越严重,因而硼应早施,一般作基肥施用。花芽分化进程:1.花芽原始体形成2.花萼形成3.雌雄蕊形成4.花药和胚珠形成油菜花序和花芽的分化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栽培条件品种类型开花、授粉与受精:1.开花:主花序—第一次分枝—第二次分枝—第三次分枝一次分枝由上到下同一花序由下到上2.授粉:昆虫风力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为常异花授粉作物,10%-30%白菜型油菜为异花授粉作物,80%—90%3.受精(五)角果和种子角果组成:果喙、果身、果柄角果类型:细长角果、粗长角果、粗细角果、细短角果角果着生的特征平生型、斜生型、直生型、垂生型。三、油菜的生长发育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增加,是一个不可逆量变过程,如根、茎、叶生长。发育: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如花、果实和种子的分化和形成。生育期: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出苗—成熟天数。一个品种的生育期是相对稳定的。由遗传性和所处环境条件决定的。早熟品种单株生产力低,晚熟品种单株生产力高。生育时期:在作物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形态特征的显著变化。可将整个生育期划分若干个生育时期,或称生育阶段。油菜一生分为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生长发育过程:1.发芽出苗期:种子发芽最适温度25℃,低于3-4℃,高于36-37℃,都不利于发芽。种子需吸水达自身干重60%左右。吸水阶段:种子发芽前首先要吸收水分,一般吸水达种子干重的60%,体积膨胀一倍左右。发芽阶段:种子吸足水分后,胚根突破种皮,露出白色的根尖。幼根活动阶段:幼根不断伸长,根尖以上长出很多白色根毛。子叶展平阶段:胚轴向上伸长,将两片子叶顶出土面,子叶颜色由黄转绿,并逐渐展平,成为幼苗主要的光合器官。苗期:子叶出土平展到现蕾,白菜型60—90天,甘蓝型80—100天左右。是油菜生长过程中最长的时期。2蕾苔期:现蕾至抽苔开花(30—50天),是油菜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抽苔期:主茎高达10cm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但以营养生长为主,是打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油菜始苔后,根据在生长过程中的高度(苔的顶端部分)与上部短柄叶的相对位置高低,可分为三个阶段。缩头状抽苔初,苔的高度明显低于上部的短柄叶。平头状苔继续伸长与上面几张短柄叶子齐,处于相平时苔的高度称为“平头高度”。冒尖苔再进一步伸长而突出于植株顶部短柄叶之上。3.开花期始花至终花20—30天生殖生长逐渐占绝对优势,决定角果数和每果粒数。低温易落花落果,产生分段结果现象。始花期:全田25%以上植株主茎花序开始开花。盛花期:全田75%以上的花序开花。终花期:全田75%花序完全谢花。4.角果发育成熟期:终花至成熟(约30天)光合器官逐渐为角果取代,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时期。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天数苗期120天发芽出苗期3-7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各生育阶段的器官建成的特点器官建成主茎节数有效花芽有效胚珠结合子数粒重油分决定期决定期决定期决定期决定期苗前期—是主茎节数决定期苗后期—是有效花芽数决定期蕾苔期—是有效胚珠数决定期角果形成期—是粒重油分决定期三、油菜的发育特性油菜的阶段发育特性(温光反应特性)油菜起源于北温带,属低温长日照作物。但各种类型和品种的油菜,经过不同地区长期栽培和选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与地区生态条件相适应的不同发育特性,其中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比较敏感,必须满足所要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才能顺利完成油菜的生长周期。1.油菜的感温型: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个较低的温度条件才能进入到现蕾和开花结实阶段的特性,称为感温性。油菜感温性的三种类型类型所需温度所需天数冬性型0—530—40半冬性型5—1520—30春性型15—2015—20即满足以上条件才能花芽分化2.油菜的感光性:油菜一生中必须满足一定长度光照的要求才能进入现蕾和开花结实阶段的特性,称为感光性。强感光型开花前需平均日照长度14—16小时(欧洲冬油菜、北美春油菜)弱感光型开花前需平均日照长度11小时左右(中国冬油菜)油菜阶段发育特性的实践中应用在引种上的应用:纬度、海拔相近的地区引种容易成功。北方宜种植冬性品种;两熟制地区宜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应适当早播;春性品种应“早”字当头,一促到底,以确保早熟、高产。在栽培上的应用:半冬性和冬性应严格掌握播种期。在育种上的应用:在杂交育种中要考虑种性的差异,在异地夏播时要选择恰当的生态类型。四、油菜产量形成过程每亩角果数的形成:每亩角果数=每亩株数×每株角果数每亩株数:现有品种和栽培下,每亩1-2万株为宜。每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10%)、一次分枝角果数(70%)和二次分枝角果数(20%)一次分枝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每枝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茎总节数×成枝率主茎总节数=出苗至花芽分化的天数/平均每分化1个节所需天数每果粒数的形成每果粒数=每果胚珠数×每果受精胚珠%×胚珠中结合子发育成种子的%粒重的形成1.油菜角果皮的光合产物供给40%干物质,2.茎枝等光合产物供给子粒约20%干物质,3.株体内贮藏物质供给子粒约40%干物质。第三节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双低油菜高产超高产栽培1、选用半冬性油菜高产杂种:根据各油菜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种植茬口的特点,因地制宜选择优质油菜品种:中偏晚熟杂种,全生育期220-230天左右。杂种优势显著,比现推广品种增产10%以上。种子含油量42-45%,芥酸1%以下,硫苷30微摩尔/克以下。高抗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抗寒、抗旱、抗倒。2、隔离防杂,连片种植。优质油菜必须做到集中连片种植,防止高芥酸品种插花种植,造成串粉杂交和生物学混杂,降低品质;同时在油菜开花前要及时清除其它十字花科蔬菜的花苔。为确保商品油菜籽的质量标准,最好一个村、一个乡或一个县一个或几个双低油菜品种,实行统一供种,区域化布局。3、适时早播,培育壮苗。播栽期迟早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播种期推迟,积温减少,营养生长期缩短,产量下降。早播不早栽,秧苗素质下降,移栽迟,气温低,返青慢,不可能早发。根据本地的耕作制度,要求油菜在5月份成熟,越早越好,但推广甘蓝型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较长。早播早栽是高产稳产关键。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移栽,苗龄35-40天。培育壮苗是关键。壮苗标准:壮苗:是指在移栽时有足够适宜的苗龄,长足一定数量的绿叶数,还要求一定的长势长相。它与一定的栽培技术和当时产量水平相一致的,不同产量水平对壮苗要求不同。壮苗标准:①无高脚苗,弯脚苗,茎节密集不伸长。②6片叶左右,叶片厚实,叶色正常,叶柄粗短,主根粗壮,支细根多。③无病虫危害。油菜亩产量(公斤)=每亩角果数XX千粒重(克)1000(克)X1000每果粒数异常苗:曲颈苗、旺长苗、高脚苗、瘦小苗。曲颈苗:整地粗放,播种量过大,落籽过深,易形成曲颈苗,这种苗后期抗倒能力差。旺长苗:氮肥过多,密度较大,易形成旺长苗,这种苗移栽后成活率低,活棵缓慢。高脚苗:秧田密度过大,苗龄过长,且肥水充足时,缩茎段就会伸长,形成高脚苗,高脚苗叶柄长,叶片和伸长的缩茎含水量高,叶片薄,素质较差,容易冻害。瘦小苗:氮肥不足,土壤贫瘠,易形成瘦小苗,这种秧苗矮小,叶色黄绿,生长缓慢。培育壮苗技术:1留足苗床6—7cm2.始期早播9月15—20号左右3.稀播匀播间苗定苗千粒重3g0.
本文标题:有关油菜育种栽培的题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9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