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
00529文学概论(一)第1页共8页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文学概论》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和1995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卷,若两卷均答,以A卷作为评卷依据。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文学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___________位置上,它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___________。2.导致作家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是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个是___________的作用。3.文学发展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继承是___________,革新是___________。4.依据作品所运用的语言的有韵或无韵,可将文学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5.创作灵感的基本特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6.对叙事文学而言,艺术构思中形象酝酿阶段的基本使命是:A、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B、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C、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7.在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劳动说”的先期提出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8.从语言的直观层次看,诗歌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9.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运用语言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作品完成后的感性形态。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1.在我国文论史上,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C.讽刺、反语、婉转、荒诞D.写实、浪漫、象征、魔幻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A.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唯理主义D.感觉主义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A.情节剧与抒情剧B.歌剧与话剧C.独幕剧与多幕刷D.悲剧与喜剧(以下为多项选择题)6.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A.雄浑之境B.冲淡之境C.有我之境D.无我之境E.古朴之境7.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B.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00529文学概论(一)第2页共8页C.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D.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E.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8.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B.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C.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D.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E.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9.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B.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C.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D.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E.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10.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A.自然主义B.表现主义C.象征主义D.存在主义E.超现实主义11.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A.音乐性B.形象性C.说明性D.含蓄性E.情感性12.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A.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B.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C.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D.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E.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13.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A.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B.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C.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D.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E.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14.在我国文学史上,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A.边塞诗派B.江西诗派C.山水诗派D.田园诗派E.阳湖诗派15.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A.反映生活的真实性B.艺术形象的典型性C.作品组构的整体性D.艺术表现的独创性E.作品特色的民族性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情节2.审美享受3.艺术构思4.典型人物5.“巫术说”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1.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造就的。2.所谓文学的世界性,是指文学的民族性消亡后的全球大一统的文学。00529文学概论(一)第3页共8页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1.怎样理解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及它的长处与短处。2.文学作品的主题为什么会具有时代性?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在同一民族、同一时代中,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B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由___________、意义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世界”层等四个层次构成。2.文本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___________时,才能被称为美学对象。3.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是___________。5.隐含的作者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___________得以存在的___________。6.在抒情作品的创作中,抒情的途径一般有:一、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7.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___________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___________。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阅读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9.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先锋小说家的无体裁写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10.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曾把文文化阅读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A.游移焦点叙述B.多焦点叙述C.无焦点叙述D.反焦点叙述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A.陆机B.刘勰C.叶燮D.严羽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A.虚拟现实B.生活真实C.悲剧效果D.喜剧效果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A.表象记忆B.情绪记忆C.情感积累D.生活阅历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A.爱德华·泰勒B.弗雷泽C.苏珊·朗格D.萨洛蒙·赖纳许(以下为多项选择题)6.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可以将创作动机区分为()A.主导动机B.积极动机C.非主导动机D.消极动机E.以上四项均对7.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最突出体现新观念的特征的是文本的()A.拼贴B.拼接C.杂陈00529文学概论(一)第4页共8页D.并置E.排列8.以下属于审美的是()A.审丑B.审崇高C.审卑下D.审悲E.审喜9.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方向和性质B.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C.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D.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E.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10.文学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A.文学文本具有内指性B.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C.文学文本建构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D.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E.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11.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有()A.杰姆逊B.休姆C.理查兹D.兰索姆E.热奈特12.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A.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B.文学可以叩问人的生存意义C.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D.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状况E.文学可以憧憬人类的未来1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内指性B.音乐性C.陌生化D.本色化E.表现性1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所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A.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B.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C.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D.典型环境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E.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15.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B.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C.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D.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E.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文学典型2.原型意象3.审美心理结构00529文学概论(一)第5页共8页4.文学思潮5.语音层面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1.艺术想象就是艺术直觉。2.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1.文学的电子传播的特征。2.文学创作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有哪些具体要求?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1.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2.根据你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请区别文学与科学文化。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529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2.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3.革新的前提和基础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或称目的和方向)4.韵文(或称文)散文(或称笔)5.突发性直觉性创新性6.清晰起来丰满起来活跃起来7.沃拉斯切克毕歇尔8.韵律之美高度凝练9.内容结构表现手段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A2.C3.B4.C5.C6.CD7.ACE8.BD9.ADE10.BCDE11.ABDE12.ABD13.AC14.ACD15.ABCDE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由人物的活动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2.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使他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3.指作家在感受、认识所汲取的生活材料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意图,运用典型化或意境化的方法建构起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的心理活动。4.指作家的审美力和生命力所创造的,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性三个层次互相交融所组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的完满而有生气的性格整体。5.在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上的一种理论观点,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提出。他们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
本文标题: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课程代码0052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1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