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李松涛编写2014级朝鲜语(1)(2)班1导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一般来讲,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怎样有效率地分配、使用稀缺的生产资源于各种用途,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如何最佳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2、机会成本,是指将某种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3、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国在既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最大数量的产品的组合。4、实证分析:指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用于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在假定的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研究是什么的问题,而对假定是否正确并不回答)5、规范分析: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研究作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回答事物经济问题“应该是什么”的问题。6、静态分析:研究某个时点上的均衡状态,主要指什么是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而不管形成均衡状态的过程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7、边际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8、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9、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10、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促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二、单项选择题1、D、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与利用稀缺资源2、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3、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4、A、人贪得无厌5、B、资源的稀缺性6、B、有用且稀缺的物品7、D、以上都是8、B、该国存在着失业或者说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李松涛编写2014级朝鲜语(1)(2)班29、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10、C、技术进步11、C、为谁生产12、A、200013、C、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14、C、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15、D、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之一在于熨平经济波动。16、B、规范经济学17、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18、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9、B、资源利用20、A、做出选择三、判断题1-5×√√√√6-10××√√×四、简答题1、解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实证的经济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几个部分: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定义是对经济模型所用变量的含义作出的明确解释和说明。假设是提出经济模型的前提条件。假说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利用定义去说明变量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它是建立经济模型的核心部分和关键步骤。预测是根据假说提出对经济现象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建立一个经济模型,其步骤依次是:明确定义,作出假设,提出假说,进行预测。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的观察来对经济假说进行验证,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则肯定这个模型,并将其形成经济理论;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否定这个模型,或者重新对原来的假设和假说进行修改以使其能够符合实际。2、解答: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它们忽略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模型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供求与局部均衡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1、D、商品本身的价格。《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李松涛编写2014级朝鲜语(1)(2)班32、A、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3、B、均衡产量减少,而均衡价格无法确定4、D、弹性不定;5、D、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6、B、增加7、A、富有弹性三、判断题1-5√×√√√6-10××√√×四、计算题1、解:由Q=100-10P可知,当价格P=6时,Q=40,Ed=-(ΔQ/Q)/(ΔP/P)=1.5由于E1,即富有弹性,故厂商要使该商品的销售收入增加必须降低价格。2、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和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有ed=-(ΔQ/Q)/(ΔP/P)=-10%/(ΔP/4)=1.6由上式解得ΔP=-0.25。也就是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0.25,即售价为P=3.75时,销售量将会增加10%。五、简答题1、解答:(1)必需品与奢侈品:通常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称之为必需品。另一方面,非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化比较敏感。(2)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某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强,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3)选购时间长短:时间越长,消费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其消费习惯。(4)在总开支中的比重。如果一种商品在消费者总开支中只占很小的份额,那么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化不会很敏感,因此需求弹性较小。(5)市场的定义(商品类别的大小):需求弹性的大小,与考察对象类别的大小很有关系。如果考察的是某一大类商品,如牙膏、饮料,那么,它们的替代品很少需求弹性一般很小。而如果考察的是大类商品中的某一种,如美加净牙膏和可口可乐,那么它们的需求弹性会很大,因为别的牌号的牙膏和可乐是很好的替代品。2、解答:表价格变化、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化的关系需求弹性的值种类对销售收入的影响de1富有弹性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增加《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李松涛编写2014级朝鲜语(1)(2)班4de=1单一弹性价格上升,销售收入不变价格下降,销售收入不变de1缺乏弹性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由上述分析可知,在需求弹性大时,厂商宜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增加销售收入;当需求弹性小时,则可考虑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来达到增加销售收入的目的。3、解答:因为这些厂商的需求弹性小(即缺乏弹性),根据厂商收益与弹性的关系,缺乏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可以增加其收益。故其乐于提价。4、解答:(1)啤酒与水:啤酒更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因为其必需程度比水要弱。(2)未来五个月的原油与未来五年的原油:未来五年的原油更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因为时间越长,弹性越大。(3)指定教科书与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更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因为其必需程度弱。5、解答:一般而言生活必须品需求弹性小,比方说盐。而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我们可以把航空客运看做是奢侈品(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事实也正是如此),而对于要出门的穷人来说,火车就是生活必须品了。不能对于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应该提高价格才能增加收入。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1、C、边际效用为零2、D、效用水平相同,商品组合不同3、A.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4、B、增加X,减少Y5、D、主观感受6、A、价格-消费曲线7、C、边际效用论8、A、效用9、B、边际效用10、C.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11、D、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2、A、商品的价格13、A、反方向,反方向14、A、商品的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三、计算题《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李松涛编写2014级朝鲜语(1)(2)班5解:(1)MUX=2XY2,MUY=2X2Y,由均衡条件得2XY2/2=2X2Y/5,X=5Y/2,带入2X+5Y=500,得:X=125,Y=50。(2)由于PX=1,PY=5,得:X=250,Y=50。(3)加入工会后实际收入为400,PX=1,PY=5,故X=200,Y=40。加入工会前后TU的变化:加入前TU=X2Y2=39062500,加入后TU=64000000。故该加入工会。四、简答题1、解:(1)若MU1/P1>MU2/P2,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理性的消费者会进行与前面相反的调整过程,即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量,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量,直至MU1/P1=MU2/P2,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用。反之,反然。(2)若MUi/Pi>λ,消费者应增加对商品的购买,而减少对货币的持有。这说明消费者用一元钱购买第i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这时购买的第i种商品的消费量是不足的,消费者应该继续购买第i种商品,以获得更多的效用。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增加对第i种商品的购买。同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直至MUi/Pi=λ,i=1,2的条件实现为止。反之,反然。2、答:区别:(1)假定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效用可以度量,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的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所获得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表示;效用的特点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边际效用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最大值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为工具。(3)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表达为:MUi/Pi=入。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xy=Px/Py联系:(1)为了论证“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它们都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化。(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下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3)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的。(4)它们推导出的需求曲线趋势相同,都符合需求规律。3、解答: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如果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就会导致逻辑上的错误。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消费者也可以获得与原来相同的满足程度。因此,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李松涛编写2014级朝鲜语(1)(2)班6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对另外一种商品产生了替代。所以,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凸向原点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另外一种商品减少的数量越来越小,即一种商品对另外一种商品的替代能力越来越弱。五、分析题1、解答:MUMMUM(+)(−)0II1I1´I2´I2解答:损失的总效用小于增加的总效用。如图所示:I1:低工资者收入。I2:高工资者收入。将高工资者收入转移低工资者后,低工资者收入为I1´,高工资者收入为I2´。低工资者效用(福利)增加量为+A,高工资者效用(福利)减少量为−B,显然,低工资者效用(福利)增加量A大于高工资者效用(福利)减少量B即将高工资者收入转移低工资者,能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或总福利。2、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图1所示。在图1中,直线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构成的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分别为x*1和x*2,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即在图1中表现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均衡点E。而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2。因为,譬如,当实物补助的商品组合为F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1、x21),或者为G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2和x22)时,则消费者能获得无差异曲线U1所表示的效用水平,显然,U1U2。《西方经济学概论》习题李松涛编写2014级朝鲜语(1)(2)班7(图1)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1、A、递增2、B、123、D、MPL为负4、D、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5、C、应减少成本支出6、D、与横轴相交7、B、成本增加了8
本文标题:朝鲜语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2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