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消渴中医护理方案分析报告
-1-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消渴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0月至12月,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在内分泌病科应用“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54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54例,患者平均住院日8天。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20例:气阴两虚100例,脾胃虚热证20例。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34例:燥热伤津证5例,肝郁脾虚证3例,气虚血瘀证6例,痰浊中阻证4例,肝郁气虚证2例,肝胃气滞证1例,湿瘀气滞证1例,痰瘀阻络证3例,阳虚血瘀证3例,肝肾亏虚证2例,阴虚挟瘀证2例,肾虚水泛证1例,肝阳上亢证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观察尿量、频次、观察饮水量、记录身高、体重、腰/臀围、饮水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皮肤护理、眼部护理、安全防护、情志护理、辨证饮食指导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足部泡洗、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贴敷、艾灸、穴位按摩、中药保留灌肠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尿量增多160饮水指导160100%观察尿量、频次160100%口干多饮154饮食指导154100%观察饮水量154100%多食易饥102饮食指导102100%记录身高、体重、腰/臀围1717%倦怠乏力47饮食指导47100%运动指导4596%肢体疼痛麻木发凉67皮肤护理67100%适量运动6089%视物模糊55眼部护理5193%安全防护5193%皮肤瘙痒35皮肤护理35100%饮食指导35100%情志护理35100%腰膝酸软50饮食指导4080%适量运动50100%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尿量增多160耳穴贴压7044%口干多饮154耳穴贴压4328%-2-多食易饥102耳穴贴压3433%倦怠乏力47艾灸1225%穴位贴敷1838%中药泡洗1021%肢体疼痛麻木发凉67中药泡洗2638%穴位贴敷45%耳穴贴压34%腰膝酸软50穴位按摩12%艾灸61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泡洗、耳穴贴压和艾灸,其次是穴位贴敷。分析其原因:1.中药泡洗、耳穴贴压、艾灸和穴位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项目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7070(100%)0062(89%)8(11%)0中药泡洗2626(100%)0024(93%)2(7%)0中药贴敷1818(100%)0018(100%)00艾灸1212(100%)0012(100%)00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中药泡洗、中药贴敷、艾灸依从性均较好。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泡洗、耳穴贴压、中药贴敷、艾灸护理满意度都较高。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消渴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感、缓解各种机体不适等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穴位按摩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150人(97%);②一般:4人(3%);不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2.加强了护患沟通,赢得了患者信任。(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26人(17%);②实用性较强:101人(66%);③实用性一般:7人(17%);不适用:0人(0%)。-3-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消渴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2.《方案》中对消渴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由于我院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2.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因操作时间长难以完成本方案中的穴位按摩法,需要护士单独操作30分钟左右,且效果难以确认,故难以开展。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评价1.评价方法对消渴的主要症状尿量增多、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次要症状肢体疼痛麻木发凉、视物模糊、皮肤瘙痒、腰膝酸软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主要症状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尿量增多16030(19%)90(56%)40(25%)0口干多饮15425(16%)104(68%)25(16%)0多食易饥102068(67%)34(33%)0倦怠乏力4714(30%)25(52%)8(18%)0肢体疼痛麻木发凉6721(31%)35(52%)12(17%)0视物模糊5510(18%)28(50%)17(32%)0皮肤瘙痒35035(100%)00腰膝酸软50036(73%)14(27%)0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6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消渴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一)护理难点分析-4-由于执行方案的123例消渴患者病情较轻,未发生强迫体位所致皮肤压疮患者。所以,本次报告中未对方案中护理难点进行分析汇报。(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1.减轻倦怠乏力指导患者起居有时,避免劳累。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指导督促病情稳定者适量运动,循序渐进。遵医嘱艾灸,取穴足三里、关元、气海,或穴位贴敷肾俞、脾俞、足三里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也可予活血化瘀之中药泡洗双足。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倦怠乏力症状,使用本方案护理的47例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39例,占82%。2.减轻肢体麻木疼痛发凉指导患者进食活血化瘀食物,如黄鳝、木耳等。指导患者合理运动,教授预防保健操达到调理脏腑养阴清热之功效,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情绪,帮助其减轻压力及负担;遵医嘱给予足部中药泡洗以祛风通络,活血通脉。穴位贴敷涌泉穴。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足等穴位。67例肢体麻木疼痛发凉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56例,占83%。3.减轻口干多饮症状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指导患者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以健脾和胃,调节中焦气机,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154例口干多饮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129例,占84%。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执行方案的30例消渴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及方法。
本文标题:消渴中医护理方案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6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