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江苏省2006年高考历史冲刺仿真金题
1江苏省2006年高考历史冲刺仿真金题扬州市高三学科中心组命制2006、5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唐代中外交往频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水陆交通发达B、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C.、政府采取对外开发的政策D、国际性商业都市的出现3、在王安石的变法设想中,“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民,减少军费开支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对于元朝设置的行政机构,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省B、枢密院是国家制定政策和最高决策机关C、宣政院统领西藏地区事务和少数民族事务D.、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5、下列不属于明清之际社会风尚主流的是A、地主和商人热衷于买房置地B、知识分子热衷于钻研“八股”C.、早期民族启蒙思想和西学的传播D、境内各民族友好交往6、《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二者的相同之处有:①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实行政治改革,依法治国④抵御外国侵略,富强中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残余势力太强大B、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D.、民族资本发展很不充分8、《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民族主义部分中突出了A、武装排满的内容B.、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C、反对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的思想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9、与以往的爱国运动相比,五卅运动出现的新特点是A、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B、取得部分反帝斗争的成果C、得到工人农民的大力声援D.、成立了统一领导斗争的组织10、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三次政治民主化的机会,但均擦肩而过,其根本原因是2A、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的习惯B、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趋势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民主化的基础D、帝国主义的阻挠11、“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中华民族面临“最危险的时候”是指A、东北三省沦亡,民族危机加深B、日本侵略热河、察哈尔等地C.、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吞并全中国12、“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这句话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年轻人中颇为流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唱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穿的是列宁装、布拉吉。……当时中国出现这一风尚的主要原因是A.、那时频繁的中苏文化交流B、毛泽东访苏的影响C、两国密切的友好互助关系D、三大改造的推动13、“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每户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干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右图这份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签署的协议书反映了他们A、力图改变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B、试图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C、积极参与建立农村合作社D.、尝试改变“一大二公”的旧的生产体制14、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解放前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土改B、1956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地区的农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D、民族地区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15、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B、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D、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16、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与反对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相同出发点是A、稳定局势,巩固统治秩序B、反对共和制,维护君主制C、维护英国国教的统治地位D、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7、19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国际环境优越B、移民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C.、有巨大的海外市场D、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18、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改革B.、倒幕派掌握实权,厉行革新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19、1934年初,美国芝加哥一家小型食品公司生产的各类食品被政府标上如右图所示的标记。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A、这家公司的产品价廉物美,童叟无欺B、它生产的食品是假冒伪劣产品,被政府标记处罚3C、它的产品质量上乘,通过国家质量认定D.、该公司遵守《国家工业复兴法》,获得认可标记20、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前夕,英国一些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这些政治家考虑的最终目的是A、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的均势B、波兰离英国太远,其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帮助波兰会引起英德战争,从而大量消耗英国的国力D.、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21、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B、苏联的成立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方针2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韩国、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的风险也相应增加。造成其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膨胀B、环境恶化C、民族与宗教矛盾复杂D.、过度依赖外资和国外市场2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有部分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这说明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第二卷(非选择题共81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2分,第25题12分,第26题15分,共计37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材料一:(关于青苗法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人这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发遥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摘自《宋会要辑稿·食货》材料二: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原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摘自《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三:苏轼说:“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援救民之田,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重法不可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之费,及其纳钱,虽富家不免违限。”材料四:熙宁二年诏书,(青苗钱)务在优民,公家无所利其入。今乃乡村自第一等(富裕人家)而不皆(被迫)立借钱贯百,官借一千,令纳(归还)一千三百,则是观放息钱,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摘自《韩魏王家传》卷8回答:4概括变法派和反对派关于青苗法争论的观点及反对派的阶级实质。(6分)评述反对派对青苗法的攻击。(6分)【试题答案】(1)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借贷的困难,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2分)反对派认为,青苗法的“抑配”将造成违限拖欠,并造成地方混乱的严重社会后果。(2分)实质:反映大官僚地主敌视和反对变法的立场。(2分)(2)由于变法派在用人和推行上的失当,确定存在一些扰民的弊端。王安石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而推行青苗法,应予以肯定。(6分)(24题备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类别目的措施理财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整军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取士选才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材料三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世纪的改革家”?(4分)(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4分)(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4分)【试题答案】(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分)王安石勤奋好学,少有大志;注重调查,了解下情;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分)(2)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分)募役法: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分)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分)(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正确分析,即可得分。)(3)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小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认识,解决内部纷争。(答出一方面即可得满分4分)26、材料一: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作了一个结论,他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北洋军阀史》材料二:(1943年)美国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5能”。……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协定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中国现代史》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4分)(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分析其原因。(2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2分)(4)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到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并主动融入世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试题答案】(1)1915年5月袁世凯为称帝,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利(2分)。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2分)(2)中国的主权得到尊重,国际地位有所提高。(2分)原因:中国坚持抗战,是世界反
本文标题:江苏省2006年高考历史冲刺仿真金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0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