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江苏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整理人:lyphm001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三、古诗鉴赏(10分)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鉴赏(10分)9.(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手法”2分,“品格”2分)(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2分,“氛围”1分,“心情”1分)(3)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一)三、古诗鉴赏(10分)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⑴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⑵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9.(1)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3分)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3分)(2)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江苏省阜宁中学09届第六次调研考试三、古诗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5分)答:▲.答案.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5分)答:▲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江苏省溧阳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三、古诗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9.(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盐城市第一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三、古诗鉴赏(10分)9.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村居村居王冕高鼎英雄在何处,气概属山家。草长莺飞二月天,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拂堤杨柳醉春烟。野花团部伍,溪村拥旗牙。儿童散学归来早,抱膝长吟罢,天边日又斜。忙趁东风放纸鸢。(1)这两首诗均为村居题材,但写法不同,意蕴相异,风格有别。请结合全诗谈谈他们艺术风格的差别。(6分)(2)两首诗在写景状物时,都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原诗加以说明。(4分)9.(1)王冕的诗写景想象丰富,设喻新奇,出人意表,自然与社会,物象与自身,相映相衬,跳跃性大,颇具浪漫主义色彩。(3分)高鼎的诗状物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情景相融,巧用衬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儿童情趣和现实主义风格。(3分)(2)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王诗蚂蚁相争出入布阵,蜂聚成群衙前排列是“动”,野花丛开,溪村酒旗是静;高诗青草、黄莺、绿柳、碧水、如烟似雾的旖旎春光,以蓝天为背景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景静态图。同时,草长、莺飞、柳拂、醉烟等又构成了春景多姿的动态图。一群活泼的儿童放学回来,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鸢”,在轻盈的东风中,把自己的风筝送上蓝天。更使画面充满生机。(2分)或者都采用从视觉、感觉角度的描写景物。(2分)王诗中看到的蚂蚁相争,蜂聚成群反映在作者的感觉中,它们成了“蚁布阵”、“蜂排衙”,有行列队伍,宛如战阵;蜂早晚聚集,好似官府排衙仪式。高诗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放纸鸢的儿童等是视觉看到的,而醉春烟中的“醉”字写出杨柳好像被春色陶醉了,既写出了杨柳婆娑的姿态,又赋予其生命,是感觉角度的描写。(2分)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4分).▲.▲.(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6分).▲.▲..9.(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月考试卷三、古诗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4分)(2)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9.(1)①春光已逝、凋零空寂。(2分)②诗人先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再用“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等特征性景物渲染氛围。(2分)(2)①“不改清阴”,简炼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与外在和谐统一的美,形象地表现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2分)“待我归”与“怜幽竹”相应,构成物我相亲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的生活情趣。(1分)②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幽竹,翠绿葱茏,摇曳多姿,好像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主人的归来。(1分)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不改清阴”,刻画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1分)常州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月考调研卷三、古诗鉴赏(10分)春日南宋·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诗歌鉴赏9.(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分)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2分)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春学期第二次周考试卷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初见嵩山·(宋)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1)诗的前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江苏省姜堰市高三语文期末联考语文试题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吴融,为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1)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试加以简析。(4分)(2)纵观全诗,诗人的“愁”情包括哪些方面?试加以概述。(4分)10、(1)以“红艳”代指“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击涌动的绚丽景象。(2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漂泊的愁情。(2分,答对比得1分)(2)伤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各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小题以局部的鉴赏为主,第二小题以整体理解为主。江苏省东台
本文标题:江苏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0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