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苏省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植物激素调节教学案
-1-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32)课题:植物激素调节【考试说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B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生长素的生理作用B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尝试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实验:(2)现象(生长情况):①、②、③、④、⑤。(3)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2、1910年,詹森实验:(1)现象:。(2)实验结论:。3、1914年,拜尔实验:(1)现象:。(2)实验结论:。4、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生长素运输)(1)实验:(2)现象:①、②、③。(3)结论:。5、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得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直到1942年才从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就是IAA,还有、。*向光性实验总结——“三部位”(判断生长情况的依据)产生部位,感光部位,作用部位(弯曲部位)。第18周X1-2-考点二:植物激素的概念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植物激素的概念:由产生,能从运送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2、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植物激素动物激素不同点产生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作用部位不作用于特定的器官。随血液循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同点①由自身产生;②特点:种类多、微量、高效;③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化学本质:。(2)产生部位:如:幼嫩的、和发育着的(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的部位,如:、、、。(4)运输方向①极性运输:a.在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运输到,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b.运输方式——。②非极性运输:在中,生长素也可以通过进行非极性运输。*解释向光性产生的原因:。【例题1】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例题2】如图所示试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3-考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也能;既能,也能;既能,也能。2、画曲线图并分析说明:①;②;③。3、典型实例分析:①根的(正)向地性、茎的背地性(负向地性)分析:原因:a.;b.。根的(正)向地性:。茎的背地性(负向地性):。②顶端优势:a.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b.原因:。c.应用:。4、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如:、。(2)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处理方法:。(3)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①果实发育时生长素的来源:;②应用——无子番茄的培育处理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③区分:无子番茄培育原理;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原理。(4)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5)做除草剂(杀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4-考点四: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1、几种重要植物激素的归纳比较(见课本)2、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的化学物质。(2)①用催熟凤梨。②用一定浓度的溶液处理芦苇,就可以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③用处理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大量的,这样就可以简化工艺、降低啤酒生产的成本。【例题1】将长势相似具有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列处理,其中侧芽能发育成枝条的是()A.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例题2】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本文标题:江苏省姜堰张甸中学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植物激素调节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2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