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读下图,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与②④⑤对应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B.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②地球是河外星系的组成部分③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④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远的一颗行星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重温儿时的童谣,完成3题。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4.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5.太阳能量来源于A.氢原子核的核裂变反应B.氦原子核的核聚变反应C.氢原子核的核聚变反应D.铀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6.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闭路电视信号受到干扰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卫星传送的广播、电视、电话信号受到干扰④青藏高原地区出现五彩缤纷的极光现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7~8题。27.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A.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B.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C.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D.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8.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A.耀斑频繁爆发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C.全球降水增多D.地球磁场增强9.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电离层10.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为A.23小时56分4秒B.24小时C.365日5时48分46秒D.365日6时9分10秒读右图,完成11~12题。11.图中A、B、C、D四点中,与E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是A.AB.BC.CD.D12.二分日,图中A~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而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A.4个B.3个C.2个D.1个13.一旅行团乘飞机于5月1日17时由上海(东8区)飞往旧金山(西8区),途中飞行14小时,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是A.5月1日15时B.5月1日3时C.5月2日3时D.5月2日15时14.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15.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黄赤交角始终不变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16.若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带范围变小,热带范围变小B.寒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C.温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D.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小17.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18.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在我们祖国60周年庆贺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个方向移动?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北移动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南移动19.我国南方住宅区同高度楼房之间的距离比北方小,其原因是A.南方冬季太阳高度角比北方大B.南方气候比北方温暖C.南方冬季白昼时间比北方短D.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多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据此完成20~21题。20.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421.这些火山灰物质来自A.岩石圈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22.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地壳结构的特点是厚度均匀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23.在a、b、c、d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aB.bC.cD.d24.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5~26题25.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丘26.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27.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28.古人有“放火作煴(yūn,燃烧不旺的火堆冒出的浓烟),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防御霜冻做法,该做法使: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C.短波辐射增强D.大气逆辐射增强下左图为“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14:0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529.上左图中气温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30.右图中能正确反映城郊间热力环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3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上形成了厚薄适度的大气层。3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光球层的黑子和色球层的耀斑。33.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加上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34.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最大。35.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6.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整个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37.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转化。38.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39.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红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40.热力环流中气流始终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三、综合题:四题,共30分。41、图甲为“某日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图乙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甲是北半球的▲(填二分二至)节气的光照图,是图乙中▲点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4分)。6(2)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点,该日B地的昼长为▲小时。地球上有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3分)(3)ABCDE五地其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为▲(1分)42..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各题。(5分)(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___▲____,E___▲____。(2)C是___▲____层,这里可能是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之一。(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___▲____(用字母表示)。43.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乙为___▲____。(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__▲____。(单选)7A.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B.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C.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D.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地比较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5)下列地区的形成中,与该地的地质构造有关的是___▲____A.东非大裂谷B.华山C.渭河平原D.喜马拉雅山44.读某地等压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A比B的气压___▲____(“高”或“低”);A比C的气压___▲____(“高”或“低”);C比D的气压___▲____(“高”或“低”);A、B、C、D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2)C比D的温度___▲____(“高”或“低”);A比C的温度___▲____(“高”或“低”)。(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本文标题: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4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