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江苏省百校2014届高三统一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江苏省百校2014届高三统一联考历史试卷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时期的“家天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再到秦朝完成统一的历程,C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A项错误;宋代的“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一定程度上减少舞弊现象但并不能杜绝,B项不对;“行卷制”和“糊名制”是对科举制的发展完善,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C项错误,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3.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彩瓷、珐琅彩、江宁织造局云锦都是这一时期的工艺产品;③三星堆青铜礼器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符合题干的时代特征。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的发展4.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A.程颢B.王阳明C.董仲舒D.黄宗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说的是该学派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认为理在心中。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B项正确;王夫之认为此种学风误国误学;A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C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家;D反对君主专制。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5.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①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②国民政府大力支持③企业自身管理有方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短暂发展的黄金时期,分析材料可知,①③④都是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可以排除。故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6.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A项正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B项不对;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的条约是《辛丑条约》,C项错误;五四运动迫使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7.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与之观点相似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人们的思想守旧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C项《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8.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B项不对;日记可以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D项不对;材料“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反映了蒋介石希望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C项与材料不符。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9.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依据材料“1953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可知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两极对峙,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C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新中国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10.1949年国民党当局在台湾地区实施戒严法,规定出入境的船只、车辆、航空机及其他通信交通工具必须检查,必要时得停止其交通,施行军事统治。这一法案废除后,导致两岸关系历史性突破的事件是A.《告台湾同胞书》B.汪辜会谈C.解严20周年纪念邮票D.胡连会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93年4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是两岸走向和解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1.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叙述正确但并非材料的主旨;小岗村发展合作社实行集约式的规模经营,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C项错误、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于国家所有,D项不正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2.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B.加人世贸,融人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按照题干的理论:“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融人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A、C、D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3.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表明A.《十二铜表法》是在奴隶反对贵族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以维护罗马平民利益为根本目的C.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上照搬了罗马法的原则D.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A、B项在材料里并没有体现;“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说明罗马法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但不是照搬,故C错误;在帝国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4.在德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中,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下列对此贡献理解错误的是A.使德国人从此摆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权B.开启了德国人自由阅读《圣经》,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C.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形成,为德国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D.有利于德国民族语言的形成,促进了德国近代文化的崛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他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A、C、D都符合史实;B项错在“随意解释”。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下列各项经济活动能体现这一经济思想的是A.美国建立洛克菲勒石油公司B.荷兰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C.英国新兴城市建立大量工厂D.西班牙三角贸易的开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亚当•斯密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倡导者。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思潮盛行。C是在工业革命时期,符合题意;A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D都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6.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
本文标题:江苏省百校2014届高三统一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4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