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1江西省上饶市弋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是周人心目中对分封制的定位。周王朝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主要对象有①王室子弟②功臣③先代贵族④民众中的贤能之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夏、商、周、汉封建(封邦建国)而延,秦郡邑而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在于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D.没有指出秦的暴政3.中国古代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不断变化。民间俗语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里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应是A.管理地方行政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C.管理地方军事D.管理地方财政4.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5.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B.西藏行省C.刺史D.宣政院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7.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的“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度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司法权C.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宗教事务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世袭制度确立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9.《新唐书·百官志》记载:“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有下下考者,解任。”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A.推动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B.使名门望族成为最大受益者C.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益D.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10.宋代曾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该规定A.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B.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211.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B.与现代化进程相悖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12.“考试本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英国首先仿行考选制度,美国也渐取法,大凡下级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方得委任……但是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在行政部之下……在君主专制国中,选拔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孙中山的这一议论旨在说明A.考试权能为共和体制服务B.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科举制是专制主义的工具D.考试权体现西方自由平等13.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和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14.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15.《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A.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B.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D.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策16.《十二铜表法》有这样的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这体现了A.《十二铜表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B.《十二铜表法》蕴含法治的精神C.《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的权益D.《十二铜表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17.陶片放逐法于公元前487年左右付诸实施,第一次遭受放逐的人士即为前雅典僭主庇希特拉图的亲戚希帕克斯。据考古资料统计,40余年间(公元前487年~前443年),雅典共有11人遭到放逐,他们绝大多数是贵族或名人,其中有阿里斯蒂底斯、狄密斯托克利以及被选为十将军之一的希罗多德等。这说明陶片放逐法A.体现了雅典法律具有“法不阿贵”的精神B.成为一些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C.成为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D.保证了多数公民掌权之下政治决策的科学性18.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出现了“法人”,在帝国时期实质上是“具有独立法律资格的特殊群体”,在帝国后期大量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需要B.法律体系不断完善C.社会矛盾日益发达D.国家疆域不断扩大31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20.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C.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D.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21.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A.总统人选B.众议员席位分配C.参议员席位分配D.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22.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23.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主要是指A.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B.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C.中国失去了香港岛D.传教士可以传教24、在《南京条约》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规定是A.割占香港岛B.必须协商中国关税C.赔款2100元D.开放五口通商25、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C.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D.洗劫并焚毁圆明园26、如果时光倒流,你回到了19世纪60年代,你可能遇到或听到的事情有①游览圆明园②割让香港岛③割九龙司一区④增设天津为商埠A.①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27.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不同是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28.《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订立导致了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的威胁C.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了经济命脉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29.“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D.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30.太平天国十分强调“正名”。《幼学诗》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为题,规定了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如“朝廷”诗即云:“天朝严肃地,咫尺凛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天父诗》则云:“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上述材料表明A.太平天国并未显现出相比清朝统治者的进步性B.太平天国不可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太平天国有机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义D.受时代的局限,太平天国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31.“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以上文字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2.最能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意味着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D.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33.下列思想主张克服了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是A.“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用革命废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C.“改条约,复税权,完全独立”D.“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34.沙俄的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认为:1900年的对华战争,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他的话主要基于列强在这场战争中A.抢劫了大量财物B.达到了瓜分中国的目的C.得到了巨额赔款D.清除了中国人的反帝意识35.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辛丑条约》中最符合马士这一论述的是A.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B.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C.允许外国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建设工厂D.允许外国在北京及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驻兵36.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C.宣布“铁路国有”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37.“大总统誓词”的作者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是A.颁布《临时约法》B.开展武装斗争C.推翻封建帝制D.开启中国现代化之路538.以下不属于孙中山所讲的“三大主义”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D.民生主义3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直接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40.右侧宣传单(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在某个历史事件中散发的,这个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大革命D.一二·九运动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41、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临时约法》共七章五十六条。阅读以下条目,回答问题。(20分)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之自由……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本文标题:江西省上饶市弋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6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