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3、文化的维度》》王春妮、甘茸谊2015-3-20目录1系统分析法2时空维度分析文化的维度分析文化现象复杂纷繁,只有加以分类,才可以认识它,明了它。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样,人们对文化诸现象的分类是有很大差别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对文化现象的分类也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要想对文化诸现象进行符合客观实际的分类,必须寻找科学的文化分类标难。(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2001),第12页)一、系统划分法文化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文化系统又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对文化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变迁的过程,文化按照它自身的规律演变、发展;文化内部的各个要素按照各自在文化演进中的功能处于一定的地位,各要素之间既相辅相成,协调补充,又相互冲突,互为排斥.就是在这协调与矛盾的辩证统一中,保持文化的动态平衡与发展将文化系统作静态的结构分解,通常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1)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后来国人如薛福成李鸿章们,且因之而主张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互相调和的学说。道的或形而上的,就是精神文化;器的或形而下的,就是物质文化。广义的文化概念就是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划分为观念的文化、实体的文化;外显的文化、内隐的文化。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二分法物质文化或称物态文化,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文化构成整个文化的基础,其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都由物质文化所决定。•(1)物质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例:人类从使用石器到铁器,从轿子到飞机,表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高。•(2)物质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例:中华民族有自己的物质文化.如四合院、都江堰、中山服等。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西餐、西服自成其特点。•精神文化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它由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还包括文化信念与文化情趣等。•精神文化与文化精神有所不同。文化精神又称“民族精神”,或“国魂”,指文化中具有决定力的价值系统。如群体观念、自我中心、功利主义等价值取向都是具体的文化精神。精神文化(2)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从文化机构的内部机制分析,把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霍尔:“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霍尔,《无声的语言》,1959)•刘守华:“将文化区分为显型与隐型两大类。隐型文化具有抽象性,常常不为群体的多数人所认识,需要文化学家从人类精深微妙的自我意识深处去探寻。”(刘守华,l992)(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二分法•显性文化:又称作公开的文化,主要指已暴露的物质文化,包括服装、道路、建筑物、饮食、家具、交通工具、通讯手段、街道等。(注:物质文化也可以分成两部分:公开的部分与隐蔽的部分,即公开的文化与隐蔽的文化。霍尔指出:文化所隐蔽之物大大甚于其揭示之物。)公开的文化的界定标准是指一切可以用人的肉眼看得见、一目了然的东西。然而,人的肉眼所能见到的往往是表象化的东西,能看到现象,却不一定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隐性文化:主要指软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隐藏得很深的软文化及隐蔽在物质文化中埋藏得相对较浅的软文化两种。隐蔽文化层中的主要埋藏物是观念,而观念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主宰或影响婚姻观、发展观、平等观、宗教观、法制观、道德观等。(3)主文化和亚文化根据其在社会系统中发挥的功能的不同,文化可分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主文化也叫主流文化,在复合的大文化系统中处于主导位置或主流位置,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文化。是被组织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二分法•主文化:也叫主流文化,在复合的大文化系统中处于主导位置或主流位置,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文化。是被组织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或经典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伦理、政治规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的总和。首先,是统治阶级文化中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观念。其次,是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道德伦理规范。再次,是占统治阶级地位的审美情趣。最后,是占统治阶级地位的宗教信仰。•亚文化:是起辅助作用、陪衬作用的副文化,或叫亚文化、次文化。它既包括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包括该部门成员的独特的价值观。是大文化里边的小文化。亚文化,是指具有经典文化或主流文化相区别的独特性的文化形态。亚文化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与经典文化或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倾向。1.以区域为特征的亚文化2.在同一文化系统中以民族性为特征的亚文化3.以学派为特征和以宗教教派为特征的亚文化4.以阶级、阶层、职业、社会集团为特征的亚文化。5.以“代沟”为特征的亚文化(4)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有的学者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两大类。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两大类下面他又进行了再划分,把非物质文化又分为精神文化(包括艺术、宗教、文学等)和调适文化(包括各种社会道德规范)。这样经过细分的文化系统就引出了一种新的划分方式,三分法。(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二分法(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三分法(1)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把文化系统作为立体的系统加以透视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从外到内依次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从而形成物质生产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物质生产文化:是人类针对自然界而创造的,是经过改造了的自然存在物,它包括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所构成的现实的生产的和生产成果。•制度行为文化:是针对社会而言的,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包括社会组织、政治、经济制度、道德、法律等,而文化的行为层面是指人们在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式,如礼仪、风俗等。马克思认为,人是真正有“关系”的存在。马林诺夫斯基断言:“制度乃是文化分析的真正单元。”•精神心理文化:是精神层面、即精神文化。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在人类改造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模式、审美趣味、宗教信仰、民族习性及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精神艺术。它反映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因而潜藏在整个文化系统的深层,是其内核。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之所以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与其特定的民族、特定的地域的文化形成的心理结构密切相关。它长久地积淀于文化层次的深层、构成各民族的独特的心理结构。是最具稳定性的层面。•三者关系:文化差异的关键是深层文化的不同,而外显的物质层面则极易为其他文化所接受而发生改变。“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物质的东西可为我所用,而深层的意识却是极难改变的。文化的这三个层面是由表及里和由内到外交互相作用的。具有双向性,互相渗透、互相转换,共同构成文化的结构,形成文化系统。(2)物质型、非物质型、象征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同家的研究者们中间,自然而然地把文化分为两大类:物质型文化和精神型文化。但是,当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考察了文化部门的特殊性后,便倾向于认为,文化实际上有三种形态:物质型、非物质型、象征型。(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三分法•物质型文化:是整个文化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它类等于马克思土义哲学所讲的“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必然产生的人们的生产关系,它是文化中的客观实在。)•非物质型文化:概念要大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政治、法律、道德、科学、艺术、宗教等观点,它们是现实关系的抽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象征型文化:介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难以归类的,称为象征型文化。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用符号来表达事物的意义。象征型文化由两部分构成,意义(精神)和形象(物质及其虚构)。(《文化哲学》杨善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第81页)(3)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根据文化在社会系统中发挥的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1.主文化:也叫主流文化,在复合的大文化系统中处于主导位置或主流位置,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文化。是被组织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三分法2.亚文化:是起辅助作用、陪衬作用的副文化,或叫亚文化、次文化。它既包括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包括该部门成员的独特的价值观。是大文化里边的小文化。在民族之中,因区域、阶层、年龄或职业的共同体中,文化特质的聚合通常被称之为“亚文化”。3.反文化:又叫反主流文化或对立文化,是对主文化的一种否定或排斥,反文化不等于亚文化。一种说法认为,反文化属亚文化的特殊类型,是对现存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思想文化,其特点是不居社会主导地位,不具有普遍性。另一种说法认为,反文化是指某种文化内部摧毁其终极性价值规范的倾向。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等等,都被视为反文化运动。(1)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此种四分法实际上是将制度行为文化层分开为制度文化层和行为文化层,类似于二分法,大同小异。1.制度文化层:具有时代性,是文化系统中最具权威性的因素,规定着文化整体的性质。2.行为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以约定俗成方式构成的行为规范。中国各民族有各自的行为文化特点,如埋葬死者,有的民族习惯用“棺葬”,有的民族习惯用“天葬”,有的民族习惯用“火葬”,还有的用“水葬”。行为文化也需要现代化,这些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顾明远,2004)(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四分法(一)基于系统论的划分方法——四分法(2)物质设备、精神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著名功能主义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提出了自己关于文化形态的分类。他把文化从大的方面划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进而又从精神文化中突出语言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把文化的主要方面或主要形态划分为四个方面。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语言社会制度•(1)物质设备。马林诺夫斯基指出,物质文化是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人因为要生活,永远地在改变他的周围。在所有和外界重要接触的交叉点上,他创造器具,构成一人式的环境。”他认为,由器物、房屋、船只、工具以及武器等构成的物质文化是文化中最容易把握、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2)精神方面的文化。马林诺夫斯基指出,物质文化本身并不能独立存在或发展,它需要内在的精神推动力。“物质文化需要一相配部分,这部分是包括着种种知识,包括着道德上、精神上及经济上的价值体系,包括着社会组织的方式,及最后——并非次要的——包括着语言,这些我们可以总称作精神方面的文化。”(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3)语言。马林诺夫认为,在精神文化中,语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言的习得与人对社会礼仪、各种行为规范、社会伦理的获得紧密交织在一起。“语言知识的成熟实就等于他在社会中及文化中地位的成熟。于是,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4)社会组织。生活于共同体之中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共同的事务而形成“集团行动的标准规矩”,依据这些社会规则和习惯而形成社会协力。马林诺林斯基特别强调社会制度在整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以社会制度为文化的真正要素。他指出,“文化的真正要素有它
本文标题:文化的维度第三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