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文化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学摘要:言语行为表现出的文化多样性可能是跨文化交际所面临的最困难、最持久的问题之一。而各种语言都充分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而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则是词汇。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化词语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词汇教学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本文从文化词语的界定入手,然后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最后以具体的实例出发,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教授技巧。关键词:文化词语;界定;对外汉语,教学技巧1文化词语的界定汉语文化词语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由于绝大多数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情录中都会产生一定的文化涵义,所以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词语与非文化词语、词的文化意义与非文化意义的界定比较模糊,学者们对文化词语所作的界定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就目前“文化词语”论述的文章来看,主要包含了广义文化词语与狭义文化词语两种理解。1.1广义文化词语所谓广义文化词语,指特殊文化含义词,即主要指在不同语言中概念意义相同、但因文化差异而造成文化意义相反或有较大差异的词语。根据两种语言词语文化意义的对应情况,广义文化词语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第一种:概念意义相同,文化意义相反或有较大差异。例如,对于古代和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黄色是尊贵之色。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两岸的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区这里土地是黄颜色,所以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被尊为帝王之色。在汉语中,皇帝的文告叫“黄榜”,皇帝穿的衣服叫黄袍”,被部属拥立为皇帝叫“黄袍加身”。而英语中yellow含有胆小卑怯之意。例如:ayellowdog(美)意思是“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yellowlivered(美)意思是“胆小鬼”。第二种:概念意义相同,文化意义此有彼无(或彼有此无)。如下表所示,表1汉英词语文化意义的对比概念义文化义松植物,常绿乔木长寿、骨气pine同汉语无竹禾本科植物高雅、品德高尚不俗bamboo同汉语无梅蔷薇科,落叶乔木寿、福、康宁、好德、善终等人生五福plum同汉语无猫一种哺乳动物无cat同汉语包藏祸心如汉语中的“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斗霜傲雪”、“高风亮节”等文化意义,而英语中的Pine、bamboo、plum均没有这种含义;反过来,英语“sheisacat”就不是“她是一只猫”,而是“她是包藏祸心的女人”的含义,“cat”这种文化义在汉语中没有。1.2狭义文化词语所谓狭义文化词语,指文化空缺词,即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与概念在词汇语义上的呈现。如下表表2不同语种的文化空缺词语种狭义文化词汉语“阴阳”、“五行”、“三教九流”、“改革开放”、“招商引资”英语lost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hippies(嬉皮士)、knightliness(骑士精神)西班牙语flamenco(弗拉门哥舞)、paella(西班牙海鲜饭)、gazpacho(西班牙冷汤)法语Poudrerie“冬天刮大风引起的飞旋的大雪”以上是对不同国家特有词语的个别举例,这些词语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与其对应的词,因此是狭义文化词。2汉语文化词语的教学2.1文化词语教学重点在汉语文化词语中,涉及知识文化的词语,比如旗袍、中山装、四合院、故宫、一国两制等大部分物质文化词语和制度文化词语,留学生学过了就会明白,一般不会产生误解,只是一个时间和兴趣的问题。如果初学汉语的留学生只是因为工作或生活的原因学习汉语,或者对中国的文化并不太感兴趣,那么他对这类词语的积累和了解便不会很多。相对而言,这类词语在教学过程中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不会作为文化词语的教学重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规约性的文化差异,常常会产生交际障碍。例如,一个外国留学生曾经问老师:“你是光棍吗?”老师被弄得很尴尬。类似这样的涉及交际文化方面的词语,如果不给留学生讲解清楚,他们在听到和使用这些词语时就会产生偏误,会影响到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和交际文化有关的词语便是我们文化词语教学的重点。2.2文化词语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2.2.1文化词语在教学中的译释由于汉语文化词语具有独特的汉民族文化特点,因此绝大多数在英语中没有直接相对应的词语。从所考察的教材中文化词语的译释来看,超过四分之三的文化词语采用了直译、意译或音译的方法,适当加注释的文化词语不超过20%。当然,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法翻译文化词语,有些可以保留中文词语的汉字意义;有些可以保留中文同语的语音,不少直译或音译成英文的文化词语,一经介绍,很容易被接受,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译法并进人英文语汇。如:烤鸭roastduck、京剧Beijingopera、月饼mooncake、功夫kungfu、孔子Confucius等等。但是,有些文化词语如果译释得过于简单,留学生们从教科书的词汇表的翻译中就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的汉文化含义。如“仁德”译为“humanity”,“做寿”译为“tocelebrateone'sbirthday”等等。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含义被忽视了,没有对词语的适用范围作适当解释。因此学生造出“明天是我女儿的生日,我要给她做寿”这样的偏误句子,也就不足为奇了。2.2.2文化词语使用语义环境的讲解H.NedSeelye指出:如果学生(教师)不了解一个词的文化涵义,他就不能理解该词的意思(尽管他也能说出或译出这一个词),有时这种无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只教给学生怎样说一个词是不够的,必须同时也教给他们该词可以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在何种情况下又必须避免使用。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比如有的学生跟老师开玩笑,戏称老师为:“老小子,你怎么还没死啊!”这些在西方文化中习以为常的称呼#在中国人心中却是忌讳。在教学中处理这类文化词语的教学时应该重点说明词义所使用的语用环境。2.2.3文化词语的国别文化研究及学习者不同文化背景汉语教学不能忽视学习者的母语环境与认知背景。不同国别的人有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因此在进行汉语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这有利于提高文化词语教学效果。例如,如果班级里有信奉穆斯林的学生,老师在讲解涉及其禁忌的事情就要尽量避免。2.3文化词语教学的技巧2.3.1利用实物图片展示文化词语中表示名物的词语大多是直观的、是具体而感的,因此这类词语可以采用形象的直观法,用实物、图片等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例如在教“筷子、现台、毛笔、墨、折扇、旗袍、中山装、中国结、中国书法”等词语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实物或图片。在展示实物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比如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如何使用毛笔、如何研墨、如何使用折扇、如何编织中国结等等。再如讲解“龙飞凤舞”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草书和狂草的书法作品和图片,学生们立即就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2.3.2借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声、图、文、像并用,使学生能够从听觉和视觉多方面直接获得语言信息。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更加直接,印象也更加深刻。在文化词语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教学涉及自然景观、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节日风俗等,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例如老师在教“京剧”这一专有名词时,就给学生放一段京剧视频,学生看完后,不仅体会到了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京剧“委婉动听”,而且对与京剧相关的词汇,诸如“脸谱、花旦、青衣、兰花指”等文化词语的意思也有了准确了解。2.3.3情景设置文化词语教学的重在讲练。要想让学生们真的体会和理解文化词语的内涵,并能自如的实际运用,情景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分为“口头情境造句”和“书面独立造句”两种。“口头情景造句”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导引下进行的,即教师先给出情景分句,然后由学生用所学词语完成句子。例如讲“口是心非”时,教师可先给出一个情景,比如说,小王并不想帮助别人,可他却常常和别人说有事尽管找我。通过问题“小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引导学生用“口是心非”来回答。而“书面独立造句”则是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模仿课堂练习在课下独立造句,锻炼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2.2.4归类集中解说和操练词语教学讲究归类集中,词语归类可以按相同语素、相近词义、相同词音、相同词性以及相同构词方式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在开展文化词语的教学时,适当地将同样话题内容的词语归并在一起讲解和操练,形成一个“词语集合”,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扩展词汇量,也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和使用文化词语时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词语归类教学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们自己去归纳。这种教师启发下的词语归类操练,有助于学生复习和积累词语。例如学到“端午节”一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的中国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灯节、重阳节、清明节、国庆节”等等。老师也可以做适当补充。总之,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将词语的文化内涵充分揭示出来,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受和领悟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文标题:文化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