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江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江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前言江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省,属国家确定的重点商品林经营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59亿亩,占国土面积63.67%,森林覆盖率60.05%。近年来,我省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2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在全国率先跨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的林业战略目标,并要求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的要求,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利用山区特有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努力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4年6月,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建设资源永续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推进我省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强省的转变”。为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山上办绿色银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情林情,特制定《江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与《江西省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相配套,与《江西省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规划》、《江西省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江西省竹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以保持林业规划的统一性与协调性,用以指导全省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1发展现状1.1成就建国以来,我省林业产业从小到大,特别是经历“七五”至“九五”三个五年计划以及“十五”前四年来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一是森林资源培育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消灭荒山”、“山上再造”等一系列林业发展战略,启动实施了长防林、速丰林、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绿色通道、防沙治沙、毛竹和油茶低改等一批重点林业工程,极大推进和有效带动了森林资源培育工作。目前,全省有林地面积达1.31亿亩,活立木蓄积量3.54亿立方米,分别比1988年增加了5417万亩和1.1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05%,比1988年提高了23.15个百分点。2004年全省生产商品木材459.07万立方米,商品竹材4953.37万根,鲜竹笋、油茶籽等主要林产品80.11万吨,苗木花卉253664.85万株(盆、支)。二是林产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全省现有林产工业企业7200多家,其中木竹经营企业1967家,木竹加工企业5000余家,林产化工企业280余家;已形成木材加工能力520万立方米(其中人造板200多万立方米,毛竹加工4000多万根,其他竹材加工70余万吨),林化产品生产27万吨。2004年全省人造板产量187.99万立方米,松香、松节油及深加工产品产量达8.5万余吨,分别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了341.6%和203.57%。随着一批林产工业骨干项目相继投产和木竹浆造纸骨干项目开工建设,林产工业不仅从量上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产业和产品结构也得到了较大调整,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骨干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创新企业体制,强化企业管理,搞活经营机制,加快原料林基地建设,集原料基地、生产加工、经营贸易为一体,凸显出现代林产工业的雏型,已经开始呈现其规模和管理优势,为我省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三是以森林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园70处,其中国家级28处,省级42处,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535.2万亩。自然保护区建设方兴未艾,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34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21处、县级保护区108处,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婺源的森林生态游,三爪仑、梅岭、柘林等森林公园的水上漂流、水上运动,三叠泉国家森林公园的“山水游”、“徒步登山游”,鄱阳湖保护区、南矶山保护区和象山森林公园的“候鸟观赏”游等等,都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全省2004年实现林业总产值307.1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39.36%,年均增幅达34.84%。其中第一产业161.79亿元,占52.69%,第二产业102.41亿元,占33.35%,第三产业42.91亿元,占13.97%。一、二、三产业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85.75%、180.5%和807.19%。1.2问题1.2.1第一产业基础不牢,产业发展资源支撑力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全省每亩林分蓄积量2.8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每亩林分蓄积量的42.3%,而且中幼林比重大,可采林木资源少。二是林地产出率低。全省林地年平均每亩产值仅195.5元,在全国位居第20位,用材林林地平均每亩活立木蓄积只有44.66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在全国位居第19位。毛竹、油茶是我省具有特色的两大优势资源,但低产林面积大,毛竹每亩年产商品竹仅4根左右,油茶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4公斤左右。三是人工林发展还不足以支撑林业产业发展。虽然人工林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人工林树种相对单一,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森林质量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对木材的需求。近年来森林资源虽然有了恢复性增长,但仍不能适应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林产工业发展与木竹等资源供应上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1.2.2第二产业素质不高,尚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一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分散落后的小作坊式生产占有相当比重,全省人造板企业平均规模仅为0.25万立方米,松香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0吨,木浆造纸全省近年年产量仅25万吨左右,不如国际或外省一个大型木浆造纸企业的产量。二是粗加工多,深加工精加工少,没有形成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低。深加工能力明显不足,功能性产品缺乏,加工方法单一,产品趋同化严重,全省原竹或半成品销售出省仍占60%以上。三是林产工业产品整体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缺乏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不高,自主知识产权少,大量小厂的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造成资源的无形浪费和市场的恶性竞争。四是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能力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到目前,我省木竹资源出省仍然大大高于进省,利用国外木材仅限于木浆造纸,且利用量十分有限,利用国外进口原木极少,出口林产工业产品除林产香料、松香、活性炭、木竹工艺品和少量竹地板外,几乎无大宗的人造板、家具出口。1.2.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森林旅游业尚未形成规模由于受传统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林业第三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森林旅游业规模小效益偏低,2004年全省森林旅游接待经营收入只有10.33亿元;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森林认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质量检验、林业工程咨询、科技和信息服务等工作有待加强。1.2.4科技进步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木培育实用技术开发研究不够,能够做到适地适树、大面积造林、速生丰产的树种不多,有的经营技术模式尚不成熟,难以适应商品林大发展的要求;林业科技推广成效不大,林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高素质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产、学、研缺乏良性互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利用程度差。新兴产品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与国内发达省份和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1.3问题的根源分析林业产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最根本的在于林业改革滞后,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严重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种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激活。主要表现:一是产权不明晰,责、权、利不统一,利益分配不合理,林木、林地流转不畅,林农得利少,对林地产出漠不关心。二是林业分类经营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商品林与生态林长期采取“一锅煮”的管理政策,导致生态林没有管住管好,商品林不能放开搞活。三是在过去的近20年中林业税费负担过重,林业经营无利可图。2004年9月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前,木材平均税费占销售价的50%以上,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四是非公有制林业起步晚,自我发展实力不够。我省非公制林业起步比江浙等沿海发达省份大约晚了10年,资本积累、企业管理、市场应变、产品开发、诚信经营、基地建设、市场开拓,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自我发展能力还很弱。五是对木竹加工业的行业管理职能分割,各级林业产业行业管理职责不明,对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乏力,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变,无序和恶性竞争激烈;六是森林旅游业管理体制不顺,责、权、利不统一,严重制约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2发展机遇2.1市场机遇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森林资源和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据统计,2003年我国商品材消费量为1.7亿立方米,与1981年7560万立方米相比将近翻了一番,年递增约4%。进口木材数量由1981年的840万立方米增长到2003年的1.2亿多立方米(包括纸浆、纸制品、人造板等林产品折算),22年增长10倍,预计到2010年我国木材需求量在3亿立方米左右。随着生态环境、园林绿化、休闲旅游、生活美化、绿色食品等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对包括花卉苗木在内的森林资源的需求增长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花卉产值达220.7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70.1%,年均增长24.4%。预计到2010年,我国商品材消耗将达2.4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9900万立方米,增长70%,人造板产量将达5500万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3498万立方米,增长1.75倍,国产木浆造纸将由目前的6%提高到15%,总量达720万吨,木竹家具产值将由2003年的237.8亿元增加到530亿元,增长1.2倍,森林旅游接待旅游总人数将由2003年的1.16亿人次增加到4亿人次,增长2.45倍,苗木花卉、园林工程等产业亦将快速增长。2.2政策机遇2001年12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并确立了“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发展战略。近年,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特别是200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召开了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和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推出了一系列加快和规范林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3发展优势3.1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森林面积1.31亿亩,活立木蓄积3.54亿立方米;有高等植物5115种,占全国总数的17%;有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总数的13.5%;毛竹林面积1236万亩、油茶林面积1113万亩,均列全国第2位,是我省发展林业产业的两大优势。3.2自然条件优越我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林木生长期长、生长快,主要用材树种杉木、马尾松的林木蓄积量平均生长率达10.65%,具有发展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的良好自然条件。3.3区位优势明显我省处于承东启西的中部地区,属国家规划的南方用材林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通往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时间大为缩短,过去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同时,我省作为国家规划的重点用材林区,随着国家的重点支持和相关政策的调整,必将极大调动广大林农、社会各主体和内外资投入商品林经营的积极性,林业产业的基础——商品林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3.4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比重大。2004年全省总人口4283.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59.48万人,占64%;劳动力资源总数3073.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2%,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为72%。随着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闲置情况十分普遍,加上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下岗人员,形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和就业大军。与先进发达省份相比,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3.5森林景观资源独特江西具有同纬度保存最为
本文标题:江西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