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史工具书举要上编:第一章:文史工具书概述第二章:文史工具书举要下编:第一章:传统古籍的翻阅第二章:出土文献的收集整理第三章:考古新发现的追踪第四章:图像材料的积累第五章:今人论著的查阅与刊物的定期翻检第六章:论文写作上编:第一章文史工具书概述工具书,通常是指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资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为读者提供查考问题的答案或资料线索的图书。通常工具书不是供系统阅读,而是专供翻检查阅的。所谓文史工具书,泛指供文史专业读者使用的各类工具书,以中文社会科学和综合性工具书为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书治学,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第一节文史工具书的作用一、解惑释疑。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从工具书中获得答案。读书时往往会遇到字不识其音义,人物不详其生卒及事迹,地名不明其方位,名物不知其形态,如查阅有关工具书,疑难即可迎刃而解。二、提供线索。如书目、索引和文摘。利用书目、索引可知著作(论文)的出版时间、地点、刊期,甚至收藏单位,有些书目还通过提要简单介绍图书内容,文摘则提供论文的内容摘要。第一节工具书的作用三、指引治学门径。“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清·王鸣盛)。初学者应当利用导读书目了解那些书是基本的,先读哪些书。张之洞云:“书即师也。今为诸生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张之洞本人撰《书目答问》,对后世影响极深。第一节工具书的作用四、提供知识信息。工具书编纂时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供新知识,也能提供各种学术信息。年鉴逐年更新,从中可以了解到科学新发现、学术研究动态,以及最新的图书、论文线索。通过书目和索引报道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可大致推断当前学术研究动向和论争所在。各种专科词典提供各学科的专门知识,内容广泛。百科全书不仅可供查考,还起到教科书的作用,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此外,一些工具书还被用来校勘和辑佚,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收录古籍较早底本的类书。第二节文史工具书的类型通行的划分方法将其分为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两大类。检索工具书提供文献的线索,参考工具书汇集各种知识、资料、事实、数据,提供字词解释及各种问题的答案。文史工具书依编制特点与功用的不同,分为辞书(字典、词典)、类书(含政书)、百科全书、书目、索引、年鉴、手册、表谱、图录九类。辞书(字典、词典)字典主要是对字的形、音、义进行解释的工具书。词典又称辞典,主要是对词语和名物揭示其概念、变迁及用法等的工具书。专收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词语的辞典,又称专门性词典。类书(含政书)类书:是辑录古籍中的片断或整篇资料,按照类别或韵目加以编排,供寻检、征引、辑佚、校勘之用的文献。如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法律条文汇编、条约集、数据集等也派生于类书。政书:主要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沿革变化。与类书不同,政书不是提供原始材料的摘录,而是汇总各类史料后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论述。政书可分为通记历代典制及史实的“十通”,和专记一代典制及史实的会要、会典。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概述各学科或某一学科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又被称为“工具书之王”。百科全书与类书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条目的形式系统概述各类知识,而不是资料汇编。百科全书采用了词典的编排方法,但不限于词语的解释,而是更深入、详尽地介绍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书目、索引书目:是一批相关文献著作题名的揭示与记录。索引:是将图书和报刊的篇目,图书中的字、词、句子或人名、地名、书名和其他事物名称,摘录出来,注明出处或在书中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指引读者检索文献及文献内容的工具书。年鉴、手册年鉴:是全面、系统、及时的汇集一年内的重要学科进展、时事文献或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手册:是汇集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表谱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的工具书。年表:用以查考不同历史纪年对照和编年史事。历表:用来查考不同历法的年月日对照。专门性表谱:生卒年表、职官表、地理沿革表等。图录也称图谱,包括地图与图录两类。地图中反映历史沿革的历史地图对于治学研究尤为重要。图录大体上可分为文物图录、版本图录、历史图录、人物图录和艺术图录等。除以上各类型工具书外,还有文摘和名录二类,但使用较少。第三节文史工具书的编排法工具书是供查阅的,需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编排,便于检索。中文工具书排检法分两类:一类是以汉字作为查检的单位(部首、笔画、音序等);一类是按照材料的内容编排(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和地序法等),任何一种编排法都有局限性。文史工具书常用的编排法主要有部首法、笔画法、音序法、四角号码法、分类法、自然顺序法等。部首法部首法是我国传统的工具书编排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小篆为主,分析字形结构,把具有同一形旁的字归为一“部”,每部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为部首,共分为540部。《康熙字典》与《说文解字》采用的部首法一脉相承,都是“以义归部”,解放后新编的字、词典对部首作了一些微调。部首法的优点是能够把结构复杂的大量汉字分别归纳在200个左右部首里,可以比较准确地按部首检字。但是,目前通行的几种部首法尚未统一,有些字又难以判断部首,影响查字速度。笔画法笔画法是按照汉字笔画数由少到多顺次排列的方法。笔画法简单易行,现多采用“札”字法。由于汉字的手写体与印刷体笔画和起笔常有不同,造成笔画多的字计算不易准确,,查检的速度受到影响。音序法音序法是按汉字读音规定排列顺序的编排法,主要有韵部法和汉语拼音法。古代将汉字按韵归类,同一韵的字归为一个韵部,各部的标目字称韵目。按四声再依韵部次序编排同音字的方法为韵部法。宋代《广韵》、《集韵》均分为206部。1958年开始推行汉语拼音后,汉语拼音法称为工具书的主要编排法之一,其优点是简单易查。四角号码法四角号码查字法是根据汉字四个角的笔形确定号码,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查字法。除字典外,查考古籍的工具书(书名、地名、人名索引等)多采用此法编排。此方法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使用,称为旧四角号码法,1964年做出一些修改,称新四角号码法。此方法的优点是只要熟悉规则,取号、检索都很便利,不受部首、读音的限制。缺点是规则较多,不易掌握,而且新旧方法并行,容易混淆。将汉字笔型分为十种,用0—9十个号码代表。四角号码法要点10种笔形中,前3种为单笔,后7种为复笔,取号时凡能取复笔笔形的,尽量不取单笔。每个字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取号。如端=0212。字的上部或下部,如只有一单笔或一复笔,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作左角,右角作0。宣=3010,冬=2730,首=8060,母=7750。一个笔形前角已经用过,后角也作0。持=5404,大=4003,史=5000。外围是□、門、鬥或行4类字,下面两角改取里面的笔形。因=6043,閉=7724,鬩=7721,衡=2143。一个角有两种笔形可取时,有两个单笔或一个单笔一个复笔的,取左右不取高低,非=1111,物=2752,帝=2222;有两个复笔的,取高低不取左右,功=1412,盛=5310,奄=4071。撇被下面其他笔形托住时,取其他笔形作下角。石=1060,衣=0073,辟=7064。附角。四角号码相同的字按附角号码顺序排列。以右下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笔形作为附角;如该笔形已用过,则附角作0。是=6080,速=3530,科=2940,工=1010。分类法分类法是把知识单元或文献、按照内容性质或学科体系分门别类加以组织并排列顺序的方法。成书于西汉初年的《尔雅》是第一部分类训释词义的辞书,分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19篇,随后出现的类书“以类相从”,只不过分类更加细致,如《艺文类聚》分为48部,727目。分类法西汉刘向、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类,成为第一部分类目录。据此编成的《汉书·艺文志》沿用了这一体系。晋代改分为四部,《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的名称标示四部。这个分类法就成为我国古籍的主要分类法。清代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时,将四部划分为44类,其中有16类再分细目。分类法进入20世纪以后,著译书籍增长迅速,四部分类法已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各图书馆采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方法以科学分类为基础,采取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系统,既能容纳古代和外国的图书资料,又能充分反映新学科和新事物。有关类目: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第二章文史工具书举要第一节丛书丛书又名丛刊、汇刻、合刻、集成等,是多种书籍的集合体。它作为一个整体有一个总名,即丛书名;相对于总名而言,收入其中的各书称为“子目”。丛书按内容可分为汇编式和类编式两种,南宋俞鼎孙、俞经辑编《儒学警悟》收书6种41卷,是现存最早的汇编式丛书。清代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丛书发展的里程碑。包括经、史、子、集各部书的综合性丛书称为汇编丛书。按经、史、子、集各类编纂的专科丛书称为类编丛书。一、汇编丛书《四库全书》乾隆时官修的大型丛书,收录古籍最多,当时缮写七部,分藏“北四阁”,即北京文渊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圆明园文源阁(为英法联军焚毁)、热河文津阁(现藏国家博物馆)、奉天文溯阁(现藏甘肃省图书馆);“南三阁”,即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均毁于太平天国战火)、杭州文澜阁(太平天国时期损失近四三之三,后经三次抄配补全,今藏浙江省图书馆)。现在有电子文本而被利用最为广泛的是文渊阁本,计收书3461种,79309卷(其他各本实际收书量略有不同),凡举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乾隆以前中国古代典籍,基本上尽在其中。《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四库全书》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四库全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四库全书》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四库全书》相关论著《四库全书荟要》。为《四库全书》的精粹,收书463种,均为未经篡改之本。台湾世界书局1986—1988年影印出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重新影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乾隆五十四年首次刊印,对于每一种收录的书都做了提要,除了对书名、作者、卷数和主要内容的提示外,还做了大量的
本文标题:文史工具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2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