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基本概念]: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2.文学活动:属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类型,以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欣赏、消费和接受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普遍规律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的学科。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或“诗论”,它归属于文艺学,更进一步说归属于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生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5.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科学)。它以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五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或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根据文学活动的两个流动系统:从生产者(作者)角度,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从消费者(读者)角度,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文学理论有下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3、试述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说。当代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著名的2文学四元素说,即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构成。四者关系(可用图示表示,并简单解释。)或: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和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但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参与建立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至于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作品,作为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因此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又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的文学理论。它有五大理论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艺术交往论。2.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其二,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相结合。这样,既使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强其活力。3.当代性:(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性)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有时代特点。为此,一要研究与概括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二要应对20世纪西方文学潮流的挑战。吸收其理性精华,揭露其非理性与形式主义实质。三要吸收新学科,包括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新水平。4.文学活动论:这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之一,马克思主义从人类学的观念看,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欣赏和接受等活动展现出来,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并通过文学这诸种活动反观和改善自身,具有自由自觉的特性。5.文学反映论:这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之一,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观念看,认为文学是一种反映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具体说,是人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认识和反映。一切文学作品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这唯一的源泉。文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文学领域的运用。6.艺术生产论:这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之一,马克思主义从现代的经济学的观念看,认为在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艺术品成为商品,因而文学活动就沦为一种艺术生产3或商品生产,它们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学创作成为“艺术生产”是有前提的,只有那些一开始就被纳入资本运作轨道的才属于艺术生产,因为它们不是生产观念,而是为资本创造价值。否则就不属于“艺术生产”范畴,比如密尔顿像春蚕吐丝一样的创作他的《失乐园》,这是他天性的表现,即使后来他把它卖了5磅钱,但是也不属于“艺术生产”的范围。7.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这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之一,马克思主义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念,把文学看作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纳入他的整个社会结构理论中,明确指出文学艺术同法律、宗教、历史、道德伦理一样,属于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文学艺术又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那就是审美特性,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所以是审美意识形态。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直接提出“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它是后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把文学看作“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8.艺术交往论:这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之一,马克思主义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把文学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介,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做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艺术交往论。具体说明请参见[基本概念]4、5、6、7、8。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和社会学、媒介学和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2.简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理解的总特点。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包括五个方面,即文学是一种活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艺术生产、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艺术交往。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与社会学、媒介学与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全面理解了文学的整体面貌。3.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应注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中国特色,当代性三个问题。4.“文学是人学”。最早把文学叫做“人学”的是高尔基,他的意思是指文学是以人为描写对象,创造典型形象为主要任务。后来钱谷融先生明确提出“文学是人学”的观点,认为,文学不仅描写的4对象是人,它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也都是人,文学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学通过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来反映社会现实,这就是说,虽然文学最终是要反映社会现实的,但是反映现实并不是文学的直接的、首要的任务;文学首要的直接的任务是描写人,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而不仅仅只是反映现实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文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为人,改善人生并改善人类自己。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与动物的生命活动不同,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具有自由自觉的特性。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把自己的全部特性和能力(肉体和精神的力量),比如臂和腿、头和手,比如智慧、思想和各种改造现实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展现出来,体现在客体当中,或曰转化成一个可感的对象,使之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人可以在这对象中反观自身。在这个对象化活动展开的过程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丰富了自己,提高了自己。文学就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文学活动四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要素相互依存、流动和反馈,构成了整个文学活动。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就是一种交往对话结构。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分别构成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作者与作者)、自我与现实他者(作者与此岸世界即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自我与超验他者(作者与彼岸世界即理想世界)、自我与潜在他者(作者与读者),彼此之间展开对话和交流。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代表人物兰塞姆(J.C.Ranson)创造的一个术语,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家。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这实际是一种形式主义文论,只重视文学的形式,有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等学派。6.劳动说:(应称为艺术起源劳动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论据有四:(1)劳动创造了文艺活动的前提条件,即人、人的大脑、手、语言及思维能力。(2)劳动产生了人对文学的需要,即人在劳动中需要用说唱等文艺形式协调动作,交流信息与情感,减轻疲劳。(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原始艺术主要反映的是劳动生活。(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艺的形式,是由劳动号子、声音、动作转化而成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7.巫术仪式发生说:这是关于文学起源问题的一种学说。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泰勒《原始文化》和弗雷泽的《金枝》。这种学说认为文学产生于巫术仪式,因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5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巫术的仪式化为某些文学类型(主要是戏剧)提供了直接的借鉴,形式具有表演性,内容具有叙事性;巫术仪式过程中迷狂状态与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有相通之处等。这种学说具有极大的合理性,但它从实用的角度探讨文学活动的起源,忽略了文学活动的审美特性。8.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不平衡”现象是马克思发现并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提出来的,指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不平衡”有两种表现:一指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人类生产发展水平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就过去了。例如古神话。二指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二者有时平衡,共荣共衰;有时不平衡,或者你衰我荣,或者你荣我衰,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又如中国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等。[思考问题]:1
本文标题:文学理论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7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