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整理
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组织的定义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马歇尔冲突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马歇尔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试图以此调和“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和产品差别化等进入壁垒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垒、行为性或策略性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或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们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实现途径包括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等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影响市场集中度、扩大产品差异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MarketStructure):对产业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入壁垒的高低。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及其特征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具体包括企业制定价格的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发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合谋等。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主要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润率水平、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规模、技术进步状况等方面加以考察。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传统观点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市场结构。现在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1)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归纳起来,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2)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芝加哥学派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两大特点:一是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以施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不存在沉没成本,潜在竞争者能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芝加哥学派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假说,认为如果高集中市场中长期出现高利润率,只能说明该市场中大企业高效率经营。他们修改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他们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性、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芝加哥学派所考虑的反垄断政策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的效率性。沉没成本: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结构。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产业结构的涵义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方式,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包括:1.产业结构发展沿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2.产业结构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3.产业机构发展沿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的方向演进;4.产业结构发展沿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通过产业间优势地位的变更来实现,是各个产业变动的综合结果。单个产业部门一般会经历一个“兴起-扩张-减速-收缩”的运动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的创新与创新的扩散,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为高增长优势产业间的更迭。产业优势地位可通过附加价值高低、产业产值大小、产业关联效应三个标准加以衡量。产业布局指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产业布局是一种全面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经济布局,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3、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答: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是哈佛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贝恩等人看来,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哈佛学派的这种政策主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都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4、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答: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其主要观点如下: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2.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3.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4.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由于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5.除个别部门,芝加哥学派在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5.论述我国产业结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对策。答: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1)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2)“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特征明显;(3)在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容量、土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资源瓶颈。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加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科学技术的产业转化能力;(2)通过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加强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改变“三高一低”现状;(3)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4)实现农业发展的“高效化、生态化、有机化”。6.如何理解垄断性产业的成本弱增性?答:成本弱增性所要讨论的是,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成本较低还是这家企业与另外的企业共同提供相同产量的成本较低。图14-2两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在图14-2中,AC1和AC2在产量为Q*点处相交,Q*点决定了成本弱增的范围,当产量小于Q*时,由单个企业生产成本最低,所以,在此范围内成本函数是弱增的。值得注意的是,成本弱增性是描述自然垄断经济特征的最好方法,尽管在产量Q′与Q*之间存在规模不经济,但从社会效率看,由一个企业生产效率最高。由此可见,规模经济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根据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程度,我们还可以将自然垄断分为“强自然垄断”和“弱自然垄断”。7.结合一个具体事例,讨论垄断性产业的管制需求。答:以电信产业为例,由于自然垄断性问题而产生的对政府管制的需求:(1)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电信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如果不存在任何外部约束,它就可能会制定出大大高于成本的价格,以取得垄断利润,扭曲分配效率;(2)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社会生产效率和供应稳定。如果不存在政府管制,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许多电信服务企业就会盲目地进入电信产业,进行重复投资,过度竞争;(3)制约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电信产业也可能存在少数电信服务企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采取合谋行为,共同获取垄断利润的可能性。为制约垄断企业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也需要实行政府管制;(4)解决垄断性产业的外部性问题。向人口稀少的地区提供通信产品和服务是一种类型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政府管制,就难以取得这类正外部性。8.试论垄断性产业的放松管制趋势。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垄断性产业的放松管制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科技进步则对放松管制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国垄断性产业现行管制体制存在一系列低效率问题,客观上也要求中国放松管制。(1)尽管世界各国在垄断性产业管制体制改革的时间、具体改革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放松管制,实行开放与竞争政策(2
本文标题: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9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