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音韻學第一章概說可資利用的音韻工具書:1.曹述敬主編《音韻學詞典》,湖南出版社,1991年9月。2.李新魁、麥耘《韻學古籍述要》,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3.唐作藩《上古音手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4.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5.《漢語大字典·上古音表/中古音表》,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年。6.趙振鐸《音韻學綱要》,巴蜀書社1990年。7.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商務印書館,1994年。音韵音韵(声韵)——声、韵、调音韵学(声韵学)——辨析汉语的声、韵、调,并研究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即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沿革。音韵概说一、学习音韵的作用二、如何学习音韵三、基本术语概念四、中古音五、上古音六、如何判定古音相同相近(一)辨明声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二)解释语义—因声求义(三)整理正音—规范语言二、如何学习音韵要明难易所在要用现代方法尽量借助方言掌握基本术语记住常用字音三、基本术语概念声母——声、声纽、纽、字母、声类、五音、七音、清浊韵母——韵、韵部、韵类、韵目、韵摄、阴声、阳声、入声声调——调、四声注音——譬况、直音、读若、反切声母声声纽纽字母声类五音七音清浊韵母韵韵部韵类韵目韵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韵头——开合韵腹——等韵尾——阴声阳声入声声调调四声注音譬况读若读如直音反切现代学者对汉语语音演变历史的分期1、上古期(周、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2、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3、近代(元、明、清),公元13世纪至19世纪;4、现代(“五四”运动以后),公元20世纪到目前。四、中古音(一)中古音的研究方法(二)中古音的研究结论(一)中古音的研究方法1、利用韵书反切2、归纳诗文韵字3、译音对勘中古音的代表著作——《广韵》中古音以隋陆法言《切韵》(601年)为主要研究材料。《切韵》虽已不存,但其声韵调系统保存在宋陈彭年等编撰的《广韵》(1008年)中。清人研究中古音,用的是《广韵》《广韵》是一种按韵编排的韵书,当时主要是为了科举作文用韵规范。《切韵》及《切韵》以前的韵书,最初目的应是为了辨音。辨音与作文用韵规范是《广韵》的两大功用。《广韵》编排体例第一,先分平、上、去、入四声五卷(平声字多,故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两卷)。第二,每个声调下(即每一卷下)再分韵。同韵的字,韵腹(即主要元音)和韵尾(有的没有韵尾)相同;不论韵头(介音)是否相同。第三,每一韵中以声纽的不同再分若干小韵。1、利用韵书反切系联法陈澧《切韵考》审音法统计法(二)中古音的研究结论韵声调五、上古音(一)上古音的研究方法(二)上古音的研究结论(一)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声)1、形声字谐声偏旁2、通假异字3、古人的读音(读若、读如、读为、读曰)4、声训5、反切6、连字7、对字(二)上古音的研究结论(声)1、古无轻唇2、古无舌上3、娘日归泥4、照二归精、照三归知5、喻三归匣、喻四归定(三)上古音的研究方法(韵)1、归纳《诗经》韵部2、利用谐声偏旁(四)上古音的研究结论(韵)顾炎武10江永13段玉裁17孔广森18江有诰21王念孙21章太炎23黄侃28王力30刘盼遂《黄氏古音二十八部商兑》谓黄凿空之绝技鸠音学之大成黄先生《切韵考》六、如何判定古音相同相近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唐作藩《上古音手册》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黄侃《求本字捷术》(《黄侃论学杂著》)第二章學習音韻學的意義第一節明語法音韻學上的“破讀”和“如字”術語,實際上就是指通過語音屈折變化以表現不同的詞性或詞義。所謂的“詞類活用”:不及物動詞用如及物動詞,形容詞、名詞用為(及物和不及物)動詞,其實應屬於語音屈折變化形式的詞法範疇。“衣”,做名詞用時,意思是“衣服”,念yī,平聲;做動詞用時,意思是“穿(衣)”,念yì,去聲。“冠”,當名詞用時,意思是“帽子”,念guān,平聲;當動詞用時,意思是“戴(帽子)”,念guàn。這種語法形式,古漢語術語把前者稱為“如字”,把後者稱為“破讀”(或“讀破”)。通過聲調(或語音)的變化以表現不同的詞性或詞義之現象,某些中國學者和外國學者都認為屬於詞法上的屈折變化形式(參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構詞編》6-27頁,中央研究院史語所,1962)。如果我們進一步考察現代漢語方言,可能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示。粵語的次方言開平話。人稱代詞的複數形式,開平話表現為語音音變的屈折形式:參鄧鈞主編《開平方言》,湖南電子音像,2000年3月。漢語中具有類似形式的方言不太多,已知的有陝西商縣話、蘇北贛榆話、吳語蘇州話,等。參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50頁、97-98頁,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年6月第2版。第三節知構詞通過語音的學習,可以瞭解古漢語中雙聲、疊韻、重疊等構詞法則,就不容易誤解詞義。例如:磅礴=旁薄=旁礴=旁魄//匍匐=匍伏=伏服=俯伏等就都是雙聲詞。黽勉=密勿=蠠沒//優遊=優繇=優猶=瀀嗂=優嗂=擾遊等就都是疊韻詞。因不明雙聲、疊韻而誤解詞義,自古以來屢見:“辟易”是疊韻連綿詞,退避的樣子;“猶豫”是雙聲連綿詞,遲疑的樣子。重疊在古漢語中通常被稱為“疊音詞(字)“(以前稱為“重言“或“疊字“),是複合詞的一種類型。重疊詞詞形有多種形式:狌狌=猩猩云云(《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道經》)=芸芸(今本老子)。蔡蔡(《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道經》)=察察(今本《老子》)柬柬(楚簡)=簡簡(《詩·商頌·那》:“奏鼓簡簡。”)獸獸(楚簡)=肅肅(《詩·大雅·烝民》:“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倉倉(楚簡)=鏘鏘(《詩·大雅·烝民》:“四牡彭彭,八鸞鏘鏘。”按:“倉”也可能為“鎗”。《說文》卷十四金部云:“鎗,鐘聲也。”)熙熙(今本《老子》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喜喜(《帛書老子》)。第四節知通假(6)絕臣軍糧,不得踵系。(《三國志·袁紹傳》)聖嗣未立,群臣繼望。(《後漢書·李固傳》)(7)莊公寤(通啎)生。(《左·隱公元年》)《說文》:“寤覺而有信曰寤。從夢省,吾聲。一曰晝見而夜夢也。”(8)姜氏何厭(猒、饜)之有?(《左·隱公元年》)《說文》:厭,笮也。笮,迫也。(9)子曰:德之不脩(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第五節知形聲字聲旁、形旁的區別梅(楳、槑);貌(豹省。)第六節知聲訓《說文》: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天,顛也。禮,履也。第七節知特殊讀音之特殊意義(詞源)第一節音韻學概說一音韻學與語音學音韻學也稱聲韻學,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傳統學問,是古代漢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像現代漢語語音是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所謂聲、韻、調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指某個歷史時期漢語聲、韻、調的種類及聲母、韻母的配合規律。以現代普通話為例,它有22個聲母,38個韻母,4個調類。其聲母和韻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規律,如j、q、x三個聲母只能和齊齒呼與撮口呼的韻母相拼,而不能與開口呼與合口呼的韻母相拼。傳統音韻學分為三個部門,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在研究方法上,傳統音韻學主要使用的是系聯法、類推法、統計法和比較法。在標音問題上,由於古代沒有現代化的標音工具,古人表示漢字聲、韻的工具還是漢字,所以傳統音韻學研究古音時還得借助某些慣用的漢字作為標音工具,只是對古音進行構擬時才使用國際音標或其他注音符號,但這已是清代以後的事。二音韻學的功用漢語音韻學和漢語史、漢語方言學、訓詁學、考古學、校勘學、中國古典文學、古代歷史、古代文獻學以及古籍整理等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繫,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談漢語音韻學的功用。(三)音韻學是訓詁學的工具訓詁學是研究我國古代語言文字意義的一門傳統學問。與訓詁學關係密切的學科有音韻學、文字學、詞彙學、語法學、文獻學等,其中音韻學與訓詁學的關係最為重要,是訓詁學的得力工具,因為訓釋詞義,往往需要通過語音說明問題。凡是有成就的訓詁名家,無一不精通音韻學知識或本身就是音韻學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孫、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楊樹達、楊伯峻、周祖謨等。在大量的古代文獻中,通假字是隨處可見的。所謂通假字,今天來看就是古人寫別字。通假字產生的客觀原因是由於它與本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在寫本字時才容易寫成通假字(仿古另當別論)。訓詁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於語音在發展變化,有些通假字與本字的讀音今天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難將它們聯繫起來。例如:《荀子·非十二子》:“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四)音韻學是學習和研究古代詩歌聲律的基礎中國古代詩歌很講究節奏和押韻,富於音樂感。特別是唐代的格律詩,為了極盡詩句樂感的抑揚頓挫、曲折變化之妙,有意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平仄兩類,規定了嚴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的音韻學修養,對古代詩歌就無法做到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欣賞,學習不好,更談不上研究。例如: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詩經·鄭風·子衿》二章三漢語音韻學的基本概念1.古音:(1)古代漢語語音。(2)專指上古(周秦兩漢)音。2.今音:(1)現代漢語語音。(2)專指《切韻》為代表的中古音。(3)專指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3.音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類別。4.音值: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實際讀法。5.雙聲:指兩個漢字音的聲母相同或相近。6.疊韻:指兩個漢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7.聲母、韻母:一個漢字音節,開頭的音叫作聲母(古人稱之為聲、紐、聲鈕或音鈕),其餘的音叫做韻母。8.字母:(1)拼音文字或注音符號的最小的書寫符號。(2)古人稱聲母的代表字為字母。9.三十六字母:表示中古聲母系統的36個代表字。唐末守溫和尚原定30字母,宋人又增益6母而成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時代共同語標準音的聲母系統。現列表簡示如下:10.韻頭:指韻腹之前的高母音或半母音,因常介於聲母和韻腹之間,故又稱介音或介母。11.韻腹:指韻母的主要母音。12.韻尾:韻腹後面的收尾音叫做韻尾,包括母音韻尾和輔音韻尾(鼻輔音或口輔音)兩類。13.韻:(1)指韻母。(2)指主要母音、韻尾和聲調相同的音韻類聚。14.韻目:韻書中韻部的標目,也就是韻部的代表字。15.韻部:(1)同“韻”(2)。(2)指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的音韻類聚。16.韻攝:等韻家把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相近的韻歸為一類,稱之為韻攝。17.韻腳:韻文押韻的字。18.陰聲韻:以母音收尾或是沒有韻尾的韻母叫做陰聲韻。19.陽聲韻:以鼻音收尾的韻母叫做陽聲韻。20.入聲韻:以輔音[-p]、[-t]、[-k]為韻尾的韻母叫做入聲韻。21.陰陽對轉:指陰陽入三類韻母的相互轉變現象。22.等韻和等韻圖:用“等”的概念來分析漢語的語音,就叫等韻,研究等韻的學科就稱為等韻學。等韻學是漢語音韻學的一個分科,是中國傳統的語音學。用等韻的學理來研究和分析古代漢語語音而製作的圖表,就叫做等韻圖(一般簡稱為韻圖)。23.呼:(1)宋元學者按發音時嘴唇的圓展情況把韻母分為兩類——不圓唇者為開口呼,圓唇者為合口呼。(2)明清學者把韻母分為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類,合稱四呼。24.尖音:聲母z、c、s跟i、ü或i、ü開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尖音。25.團音:聲母j、q、x跟i、ü或i、ü開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團音。26.平仄:“平”指平聲,“仄”指上聲、去聲、入聲。27
本文标题:音韵学知识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4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