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第12讲-道路交通(6)
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场地分析(规范及规划要求、设计任务要、建设条件)场地布局(场地分区、实体布局、交通组织、景观配置)布局实例(居住建筑、办公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博览建筑、纪念建筑、医疗建筑、剧院建筑、商业建筑、旅馆酒店)具体设计(交通道路、竖向定位、工程管线、绿化景观)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详细设计阶段是场地设计的第二大步骤。如果说布局阶段的工作是为整个场地设计确定一个大的基本框架,那么详细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对这一框架进行补充和发展。布局阶段对设计要求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笼统的,其关键是确定各项内容的大体形态,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详细设计阶段则要对设计进行具体的落实,要确定每项内容最终的具体形式。因为详细设计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用性的工作,所以这一部分工作比较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详细场地设计的内容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道路交通:场地中道路的平剖面形式和尺寸的确定;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形式和尺寸的确定;竖向定位:各种建构筑实体的平面和竖向定位,场地整体的竖向设计,场地的雨水排除组织;管线综合:场地中各种地上地下的工程管线设施的布置;绿化景观:绿化种植设计,环境小品等等的具体形式的确定。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各种规范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回顾《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各种硬性要求。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2.2、对交通组织的规定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对场地内的交通组织做出了较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分别对场地交通组织的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对场地与外部道路的基本关系,《通则》中要求: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其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和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条例。(2)对场地内道路的布置,《通则》中要求:1)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有的空地;2)通路的间距不应大于160m;3)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4)基地的内车行量较大时,应另设人行道;5)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3)对场地内的停车空间,《通则》中要求:新建或扩建工程应按建筑面积和使用人数,并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认,在建筑物内,或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内设置停车空间。第二章:建筑场地分析(前提条件)2.2、对交通组织的规定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4)对车流量较大的场地出入口位置,《通则)中要求: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机动车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距公共交通站台和地铁出人口边缘不应小于15m;3)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5)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5)对人员密集场地的交通组织,《通则》中要求: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下列原则一致:1)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道路连接的)出口;2)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3)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第二章:建筑场地分析(前提条件)2.2、对交通组织的规定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一般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的场地中消防通道、回车场等有严格的要求,它们当然也会影响到场地中的交通组织,因而也就是对交通组织的要求,具体如下:(1)对于一般建筑的场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当建筑物的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2)建筑物的封闭内院,如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车道;3)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间距不超过80m;4)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5)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6)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7)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5m×15m;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第二章:建筑场地分析(前提条件)2.2、对交通组织的规定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2)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场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2)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3)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5)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6)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7)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第二章:建筑场地分析(前提条件)道路布置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在详细设计阶段,道路布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各项平剖面技术要求,这包括道路的宽度、纵横向坡度、转弯半径的控制等等。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二个方面:一是道路的平面形式;二是道路的剖面形式。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平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1、道路的宽度:机动车道宽度:车行道宽度一般为3.5-5米;双车道宽度6-7.5米;三车道宽度10-11米;四车道宽度13-15米。非机动车道宽度:自行车单车道宽1.5米;双车道宽度为2.5米;三车道宽度为3.5米。人行道:一条步行带的宽度为0.75米;火车站、客运码头、大型商店附近及城市等级生活性干道为0.85-1米;道路一侧的人行道最小宽度为1.5米(含行道树),并按0.5米的倍数递增。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平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2、道路的转弯半径:转弯半径的大小应根据所通行的车辆种类、车速等条件来确定。在车流量较大的主要道路上,转弯半径一般取最大值,以适应使用中的多种可能性,也能保证车辆在一定行驶速度下顺畅的转弯。在车流量较小的处,转弯半径满足最小值需求即可。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平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3、道路交叉口的处理:道路相交时应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等于45度,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否则会影响交叉口的畅通和安全。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安排,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置各种车道、交通岛和标线。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平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4、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为了使司机能够及时看到来车情况,确保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处视距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停车视距:行驶中的驾驶员为能够看到车前一定距离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制动或避让措施所需要的最短反应距离。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平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4、道路交叉口的视距:计算交叉口视距的三角形区:1、找到行车最危险冲突点。2、从冲突点反推停车视距。3、连接三点构成三角形区。阴影三角形为视距三角形,其内不得有影响驾驶员视线高度1.2-2m的任何物体存在,包括交通设施、广告牌、树木。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平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5、道路边缘与建构筑物等的最小距离: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平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6、回车场:在尽端式道路的端部,应设置回车场以方便车辆调头。回车场的尺寸不应小于12mX12m,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尺寸不宜小于15mX15m。回车场可以设计成多种形式,如“T”型、“O”型等,各类回车场的具体尺寸如下: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剖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1、道路的纵剖面设计:为了保证道路有较好的行驶条件,道路变坡点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m,相邻坡段的坡差也不宜过大,并应避免锯齿形纵坡面。道路的最大纵坡一般不应大于8%,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长度不应超过80m,最小纵坡不小于0.3%当道路纵坡较大时,应避免长距离上、下坡引起的交通不利状况,并保证行车安全,应对坡长加以限制。当道路纵坡较大又超过限制坡长时,应设置不大于3%的缓坡段,其长度不宜小于80m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道路布置(剖面形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2、道路的横剖面设计:车行道宽度较大,为尽快排除地面水,车行道一般都采用双向坡面,由道路中心线向两侧倾斜,形成路拱。人行道横坡通常采用直线型向路缘石方向倾斜,为利于排水同时避免行人因坡大滑倒,考虑地面材料和降雨强度的不同,其横坡可为1%-3%,一般取值1%-2%。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城市型道路以突起的路缘石保护路面,暗管排水;路面低于两侧建筑用地,以利于建筑用地雨水通过道路排除。用于道路较密集、行人流量较大、外观要求较高的场地,是一般民用场地的常用道路横断面形式。路面两侧不设高出的路缘石,有保护路面的路肩,明沟排除雨水;路面一般略高于两侧用地,以防止积水对行车和路基的影响。在一般民用场地应用不多,适于道路密度较小,地形起伏较大,外观要求不太高的场地。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一块板机动车、非机动车混流;适用于路幅宽度不大、双向交通量不均匀的路段,以及车流量不大、出人口较多的道路,是场地内应用最广的道路横断面形式二块板用于有较高景观与绿化要求,机动车流量大,车速要求较高,非机动车类型单一且流量较小的场地主要干道,特别是场地主要出入口附近或道路横向高差较大的路段。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三块板: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且道路路幅较宽的大型场地交通干道,如居住区主要道路等;除景观要求较高的出入口或主要建筑附近路段外,一般在场地中应用不多。四块板以三条分隔带使对向车流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种分流的横断面形式。常见于大城市的入城干道,在场地中应用极少。道路布置(道路的构造)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1)面层(刚性面层和柔性面层)(2)基层是保证路面的力学强度和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层次。(3)垫层当路基易受潮、受冻等不利情况下,需要在基层与土基之间设垫层。协助基层承受荷载分布,并且有利于排水、稳定路面、防止冻胀、翻浆等病害作用。(4)土基土基即路基,为原土夯实层,是整个路面的最底层。停车布置建筑场地设计siteplanning如果说在布局阶段对停车场的组织安排是确定其在场地中的位置和分布形态,那么在详细设计阶段停车布置的任务则是要确定每块停车场的最终尺寸和排列形式等。这涉及到以下一些技术要求:单位停车位的尺寸,停车单元的尺寸以及出入口通道的相关要求等项内容。第五章:详细场地设计停车布置(1-组合方式)建筑场地设计site
本文标题:第12讲-道路交通(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