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见习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时间《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见习报告去听课之前我先做了《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教学设计(见附录一),结合听课的内容自己还原胡老师的教学设计(见附录二),两者对比,我将从几个方面做的报告。一、见习目的教育见习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本次见习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师范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初步接触教学实际,增强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本专业教师教学初步的实际知识,为后续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训练学生从事本专业课堂教学工作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二、教学设计对比以及相应的感想教学准备方面:我仅仅是参考教科书上的内容和别人的教学设计,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这样的分析实际操作性不强。而胡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参考了教科书、课标和自己的学生的情况做的,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作为教师最欠缺的一点,就是没有具体的经验,思考问题比较理想化。因此在接下来还有一年的时间里,我要多多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身的能力。我想通过一定的锻炼总会熟能生巧的,但是我也知道有一些方面不是锻炼就可以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学内容方面:我的教学设计比较单调,仅仅注重课堂知识;胡老师的教学设计内容丰富,在教有关课程知识的同时还灌输了有关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思想情怀,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同时这里也反映了胡老师博学多才,在上课过程中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想这一点是作为一名教师最高的境界。教学方式方面:我的教学设计灌输知识的嫌疑比较大,内容单调,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胡老师的教学设计真正的从体现了探究性,学生动手实验,能活跃课堂氛围。总的来说。胡老师的课能真正地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板书设计方面:本次见习我发现胡老师没有板书,这一点也让我非常疑惑。我觉得一节课板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从他的作用来看,板书在教学中就有如下的作用:1、板书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2、板书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3、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4、板书有示范和审美作用。为此,我不理解胡老师不写板书的意图,但我会坚持在以后的教学中都用上板书。四、见习收获通过本次教育见习,我明白了一堂优质的课堂应该兼顾传授知识和启发思想两项职能。简单来说,从学生角度讲就是有所知、有所悟,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吸收很多知识的精华。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一堂优质课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条理清晰、旁征博引的讲述、良好的沟通等等。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教育见习得的几点收获:1、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胡老师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思路,利用丰富的经验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我也发现这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课堂中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首先,上课后组织教学,然后以精彩的导入进入新课的学习。其次,通过学生互相讨论、自主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提醒学生该注意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学生对重要信息提取。再次,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再进行解决。问题的提出非常巧妙,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注重生活的思想,明白用物理的思维去看生活的问题。最后,对于重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谈论、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在过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树立。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中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表现的一般不会很活跃,但当老师提出一些要求时都能积极的投入。胡老师巧妙地利用了中学生探求物理实际的心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3、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我们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的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都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配合完美,老师通过用眼神和动作对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进行鼓励和引导,也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教学心情和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学会与学生在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4、优质课的授课过程和我们的试讲存在巨大的差别。无论是在课前的准备,还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该具有的丰富理论知识和高超授课技巧,乃至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自身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要让学生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感兴趣,要让学生把在课堂上讲小话的兴趣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我们所上的思想品德课是非考试科目,有些学生这一科目毫不重视。我们备课时可谓绞尽脑汁,在以教材内容作为主要框架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设计每一节课,包括举哪些例子,设计哪些小活动,甚至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作了预测,并设想了应对的方法。尽管如此,在课堂上还是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随机事件,有些学生会提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这就需要上课的时候灵活应对了。附录一: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学习任务分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提出了要求: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在物理课程标准中,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未作要求,即不要求学生用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解决相关问题,而是让学生经历一次理论探究的过程。“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在探究类型中属于逻辑推理任务型。学生的科学探究并不意味着只是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活动。凡是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都属于科学探究范畴。因此,本节教材在教学中重点放在物理方法的教学及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本节课的探究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猜想与假设,运用已掌握的物理规律、从理论上推导出新的物理规律,它注重理论推导。“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过程”,这是本章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对于一种势能,一定对应于相应的力作功。类比研究重力势能是从分析重力做功入手的,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则应从弹簧的弹力做功入手。然而弹簧的弹力是一个变力,如何研究拉力做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要引导学生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求法,进行知识迁移,利用微元法得到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逐步把微分和积分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学习者分析学生对弹簧的的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功的概念也已经建立。同时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的表达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表达式的由来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对微元法解决问题并不陌生。在以上基础上对用微元法求解弹簧弹力做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也有一些欠缺之处,对于弹簧弹力做功和弹性势能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可能还存在这一些错误的认识。同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类比、迁移的能力有所欠缺,团队讨论合作的机会不多。本次课通过让学生预测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把问题暴露出来,并很好地解决。通过让学生类比匀速变圆周运动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产生知识的迁移,相互讨论得出结果。这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困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理解拉力做功与弹簧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3、掌握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即利用力-位移图像计算微元求和的方法;4、巩固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弹力的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类比重力势能决定因素、猜测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控制变量法验证与弹性势能有关的量,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2、通过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微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类比思想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2.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数理的巧妙结合,享受成功的乐趣;3.体味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4.培养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类比法、微元法、图像法计算变力做功的问题。2.运用逻辑推理得出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教学难点1.理解微元法把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2.理解利用力-位移的图象计算变力做功的依据。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通过教师给出鲍威尔百米纪录的视频及举生活中的拉弓射箭和撑杆跳高等实例,给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对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进行猜想,进行初步的定性探究,为定量探究打下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引出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弹力做功的关系,但弹力做功和重力做功的不同点就在于弹力是变力,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前提下,在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下,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完成定量探究,同时进一步证实定性探究的正确性,体验探究的过程,体会微分思想和积分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教学用具两根不同劲度系数的弹簧、小车。教学程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创设引入课题创设情景引出弹性势能概念做一做A竖直方向用小球压紧弹簧并突然释放观察小球情况;B.水平方向用小车压紧弹簧并突然释放观察小车情况。想一想小球被弹高或小车被弹远的能量从何而来?(被压缩的弹簧)若学生仅回答“弹簧”可加问:“若弹簧没被压缩,小球或小车会被弹开么?”说一说还有哪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卷紧的发条、拉开的弓,撑杆跳运动员手中弯曲的杆等)学生归纳弹性势能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增加参与意识,激起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完成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意义,提高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完成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弹性势能的概念。设疑自探定性探究设疑自探:一个压缩或拉伸的弹簧就是一个“储能器”,怎样衡量形变弹簧蕴含能量的多少呢?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可能与那几个物理量有关?类比: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和高度有关。那么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类比使学生学以致用,用求重弹性势能与那些物理量有关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能与所受弹力的大小和在弹力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有关,而由F=kl知弹簧所受弹力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形变量的乘积。预测: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探究器材:两根弹簧,一个小车,一把刻度尺,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预测是否正确。任务一:先检测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否相同,若不同,哪根的劲度系数大些?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分别测出两根弹簧悬挂小车时的伸长量,因F=kl,弹簧伸长量大的劲度系数小。任务二:验证预测并找出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劲度系数和形变量的大致关系。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①、用同一根弹簧在几次被压缩量不同时释放(劲度系数相同,改变形变量),观察小车被弹开的情况。②、分别用两根弹簧在被压缩量相同时释放(形变量相同,劲度系数不同),观察小车被弹开的情况。交流探究结果:弹性势能随弹簧形变量增大而增大。随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力势能的方法来分析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让学生学以致用,简单利用胡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通过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和过程,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完成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解疑合探定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解疑合探:光有定性猜测还不够,要想得到定量的关系,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刚刚学过有关于功的知识,知道功的概念就是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在地球附近,重力
本文标题:物理系教育见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43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