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下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下篇by廖非凡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设计思路基本方案实证分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适应性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下篇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设计思路基本方案参保对象16-55周岁的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建立个人账户缴费其缴费均计入个人缴费帐户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基金计息标准分段计息缴费基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100%-300%缴费费率企业,雇主和村集体10%个人8%基础性养老金10%个人账户养老金8%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设计思路基本方案缴费年限累计不少于25年领取年龄男女均为60周岁个人缴费存储额的分配计算出基础性养老金累计总额并划转到基础养老金专户,其余转入个人帐户养老金专户单位和个人第26年起所缴保费计入个人帐户实证分析——基础性养老金收支模拟测算分析此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及风险假设农村参保人口及参保率假设从2004年开始,每年农村参保人口为18-55岁的群体;18-55岁的群体中每年各年龄段的参保率为1%。缴费标准和养老金待遇水平调整若供养比为2:1,则起始缴费标准与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比例为1:2.79;若供养比为2.5:1,则比例为1:3.49。缴费标准和养老金待遇水平年平均增长率为2%。假设缴费原则基础性养老金对应的保费连续缴纳25年即可。缴费不足25年的,在其59岁时一次性补交25年保费本息的差额。缴费期内死亡的对象,退还其保费本息年利率按2.5%计算。基金积累全过程的年增值利率为2%,2.5%和3%,分别测算基金在不同利率水平下的积累过程。供养比为2:1时,2033年开始出现收取的保费收不抵支。历年结余出现赤字的年份:年增值率为0%时,出现在2048年;年增值率为2%时,出现在2051年;年增值率为2.5%时,出现在2052年;年增值率为3%时,出现在2054年。历年结余出现赤字的年份:年增值率为0%时,出现在2052年;年增值率为2%时,出现在2057年;年增值率为2.5%时,出现在2059年.供养比为2.5:1时,2035年开始出现收取的保费收不抵支。实际供养比与人口供养比模拟分析实际供养比是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过程中,某年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与领取养老金人数的比值。农村人口供养比是指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根据之前的数据,供养比为2:1时,在2033年开始出现当年收不抵支,2052左右年开始出现结余赤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适应性研究非农群体是纳入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范畴,还是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非农群体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承包责任制推行,农副产品得以发展,农民逐步往外迁移;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90年代,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许多乡镇企业关闭,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俗称“农民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土地大量被征用。非农群体的特点主要收入来源不再是农业;流动性大;教育水平低;收入不确定;大部分人拥有土地。非农群体缴费能力分析农民工和小城镇农转非人员结余可支配收入低,存在工资拖欠问题;失地农民获得征地补偿金,一般能维持2-3年开支;缺乏长远打算,市场竞争力差,“坐吃山空”。实际缴费能力有限,需要低保费,低待遇的灵活的参保办法。非农群体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可能导致的结果增加政府财政收支压力;影响企业竞争力;非农群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结论非农群体应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下篇End
本文标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下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