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是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量的急剧膨胀与人的悠闲地学习时间、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所谓范例教学即教师利用“范例”材料教育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范例教学法理论产生的背景二战后,联邦德国为了消除希特勒法西斯统治和战争的破坏对学校教育带来的创伤;为了跟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度和连锁式的发展变化,政府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当时被错误地理解了,学校教育部门在教育上采取“加法”的措施,不断增添教学内容,搞“百科全书”的课程,结果导致学生负担的加重和教学质量的下降。于是,国家开始探索新的课程教学理论,以应对知识爆炸对教育的挑战。在1951年的蒂宾根会议上,历史学家海姆佩尔提出的范例教学设想成了讨论的中心议题。之后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教育专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逐步使范例教学法的主张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二、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范例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且借助这种特殊独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认为应该教给学生系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对世界和知识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范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充分注意调动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从学生提出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而不是仅仅向他们灌输知识。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包括:(1)教养性学习: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正视学生在学校中的有限的学习时间,组织他们进行“教养性的学习”。所谓“教养性的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即获得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2)主动性学习:把学生看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3)发生的学习:把科学视为正在形成中或已经形成的东西,把死的科学事实重新变成该事实活的过程,变成创作和揭示该事实的活动。(4)开放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学习者的实际,使教学从实际出发;必须充分注意调动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而不是向他们灌输知识。三、范例教学法的原则与范例的实施模式(一)原则范例教学论者提出了实现其基本思想的各种教学原则,其中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原则是最重要的三个原则。基本性、基础性与范例性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基本性和基础性是范例教学法的实质,而范例性则是基本性和基础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基本性和基础性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形式也不同。克拉夫基把范例的基本形式概括为狭义的范例性方式、典型性方式和经典性方式三种。狭义的范例方式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犹如方法与运用的关系,因此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数理学科。在典型性方式中,“一般”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看出来,但这种“一般”不是规律,而是一种图式或结构。故而典型性方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地理和生物的教学。在经典性方式中,“一般”总是作为有效的、起示范作用的、使人感到亲切的、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的态度和行为,并完全在独特中反映出来。所以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历史、政治、文学和哲学的教学。(二)实施模式1.范例性地阐明“个”:要求教师精选、设计范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准备好一切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学生则要自觉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与动机,主动地进行发现性的学习。目的是通过“个别”典型的事例和对象说明事物的本质。2.范例性地阐明“类”:要求教师提供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的、学习的帮助,把学生从一个发现引导到另一个发现上去;而学生则通过对“个别”认识的迁移来把握“类”。目的是从上一阶段的个案出发去探讨“类”似现象,或者说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对于在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许多个别现象作出总结,这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迁移过程。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关系:要求教师提供帮助,让学生的探讨一步一步深入;而学生则提示、发现规律。目的是揭示出“类”背后隐藏着的规律。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把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转变为自己的经验;而学生掌握规律,不仅深刻地了解了客观世界,而且加强了自己行为的自觉性。目的是把教学的重点从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使他们在获得世界的图画中把各种知识与认知转变为自己的经验。四、对范例教学法的评价(一)范例教学法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1.范例教学法反对形式上的系统性,主张用精选的带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范例来编写教材。通过对“特殊”的教学使得学习者获得对“一般”的认识,并使这种认识再迁移到其他的“个别”上来,既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2.范例教学法主张使用范例的“个别”反映教材与学生两个整体,把“传授”知识与开拓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即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情感态度结合起来。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3.范例教学法强调“教养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便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之中。范例教学法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不断学习的推动力,而不是一种让学生学会模仿与复制现成知识与技能的活动。这对我们也是有启发性的。4.范例教学法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既看成是教学的目标,又看作是教学的手段。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为只有当教师把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能力看成是教学手段时,教师才会更自觉地执行这一要求。我们已经认识到,“教是为了不教”,但往往没有认识到不教也可达到教的目的,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学并代替教师的教。5.范例教学法把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与手段,并为达到这一目标提出了三点要求,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一项任务。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耐心等待,合理安排时间;不搞封闭式教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创设问题情境等。6.范例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范例的教是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帮助,即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因此,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活动的知识”,是“生产性的知识”。这种从小对孩子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二)范例教学法的时代局限性1.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脱节范例教学法强调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主张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显示出系统性的不足。范例教学法用问题代替了传统的系统教材,以点代面,以个推类,完全打破了原有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甚至完全忽视了系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其后果只能导致教学质量的整体下降。因此,如何把掌握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是范例教学法悬而未决的一大问题。2.忽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作为现代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既要能分析教材,又要能掌握教法;既要能理解学生心理,又要能巧妙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既要会设境,又要会提问;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要成为他们的好助手。实际上,这一切对大多数教师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精力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比如怎样选择代表学科本质因素和基础因素的“范例”,如何保证学生形成自然、社会、历史等的规律性的认识,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分析等等,这些教学能力与艺术不是一般水平的教师所能胜任的。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能够编写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等,也不是大多数教师轻易能做到的。德、美、英等国进行的几次教学法改革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因素是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没有考虑到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承受水平,势必不能取得成功。3.未能解决如何构建一门范例的学科,并使学生由此对一门学科具有系统性思想的问题范例教学论者认为,教学范例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一种“共鸣”,即使用范例讲授一种学习内容,能让那些在课堂中没有教过的同类内容或潜在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所认识,或者引起了学生自发地去学习它们的兴趣。同时,用范例方式组织教学,每一个作为范例的个别都是反映整体的一面镜子,其所反映的整体将包含学科的整体和学习者整体两个方面。但是,怎样才能构成一门学科具有基本性与基础性的范例,设计一种教学结构,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以及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结构化,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方法同各种教学内容的“最终结构”一致起来,使学生由此对一门学科具有系统性思想,都是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4.未能解决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养性的学习”的问题教养性学习是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之一。主张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使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之中。教师的教学要对教材进行改造,同时追求深而不是广。但是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这种所谓的“教养性的学习”,范例教学法没有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标题:范例教学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6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