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对中国未来文化发展趋势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刘庆武2014201180011(1004班中共党史专业)2013年10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给领导干部讲话时盛赞《弟子规》,要求党员干部研读传统经典提高修养,同年11月习近平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并举办座谈会;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发表演讲,全面论述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与意义,向世界展示中国自己的文明观,同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国家最高领导人前所未有地多次亲近传统文化,释放出强烈的回归传统、复兴传统的信号。传统的回归与复兴并不是偶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历经几个世纪积淀所取得的现代化在中国仅仅浓缩为几十年,在狭窄的时空密集展开。虽然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急剧变迁的进程中,各种矛盾交织,发展中的问题突出,尤其是文化发展、文明现代化的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环境下,人们的道德素质、价值观念与文明程度明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成为现代化事业的短板。习主席曾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现今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最要紧的方面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为什么要谈传统文化的复兴“复兴”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在当下的语境中“复兴”不是毫无原则的复古,更不是食古不化的生搬硬套,而是批判地继承与弘扬,创新地吸收与发展。中国儒释道三家并流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一直独享尊荣,备受国人及世界各国的青睐,经久不衰。然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近代工业文明的竞争中日益没落,备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先进人士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屡次失败中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怀疑,转而向西方学习,同时他们对中华传统文明展开批判,甚至出现了彻底否定民族文化的倾向。新文化运动为了充分宣扬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潮而彻底“打倒孔家店”;十年文化大革命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破四旧、立四新”带来对传统文化的浩劫;如此种种否认民族传统文化的事件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种病态观念:在追求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都是腐朽的,落后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文化市场的阀门洞开,各种外来思潮涌入,传统文化中的高尚道德和价值观几乎被扭曲殆尽,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观等难以在短时间内植入民族血脉,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十字路口徘徊,甚至有的已经深受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害而不能自拔。随着各种挑战道德底线的新闻事件的发酵,人们普遍感受到社会道德的滑坡,人类良知的缺失,社会乱象的横生,人们越来越能够感受到传统道德丧失的后果,似乎都在“金钱社会”的陷坑中呼唤道德的福音和甘露,进而开始追忆传统道德秩序下谦谦君子的世道。历史已经过去,我们不能苛责当年对民族文化否定和批判的过错,却能够在时过境迁后冷静地看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现在看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不仅是对当年彻底否定民族传统文化的纠正,更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二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最接近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到底要复兴什么,目前尚无定论,然而可以明确是民族复兴不仅仅是经济、国力的增长,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复兴必然是复兴的应有之义。民族复兴即是要求我们重拾古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同时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宽阔的视野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以恢复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重拾传统文明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历史上中国文化辉煌无比,远播四方,“万国衣冠拜冕旒”。然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传统的东西丢掉太多,甚至有很多优秀文化资源屡被他国侵占,更加危险的是,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较量中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来自意识形态的“西化”,使我们防不胜防。这充分反映出缺乏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的文化难以为继。相对经济发展而言,文化衰落的后果不容轻视,文化的衰落是我们的“软肋”;因此,讲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要紧的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这是我们应有的“文化自信”和更为深刻的“文化自觉”。三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抵制意识形态“西化”的需要近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扩大,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逐步渗入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消极因素已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人们的价值观培育产生冲击。个人主义的思潮盛嚣尘上,其“个人至上,金钱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导致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冷漠、极端利己主义膨胀;其“性解放”思想的泛滥也导致了许多家庭解体和伦理道德问题;新自由主义自由放任的思想严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责任意识;消费主义重视、追求和炫耀高物质消费,将消费与享乐视为人生最高目的和价值的耗费型价值观,使我们丢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而“炫富”;拜金主义消磨着人们的意志,瓦解着人们的对理想追求,使人们精神颓废、生活腐败糜烂、缺乏斗志。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传统文化中固然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为少数人信奉的错误人生观、价值观,但是更多的则是为了群体、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而形成的崇高价值观,“大公无私、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等种种人生观、价值观无不为大众所推崇。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中国共产党更是坚持立党为公的典范,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是有效抵制西方思潮消极影响的需要,更是推动人们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以更加理性、健康的态度树立和践行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四传统文化的复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4.1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广泛,数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了中国文化鲜明独特的民族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同样,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观点也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到它们的源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对传统文化价值观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4.2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实际上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的复兴。在当下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中国,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尽管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是五千年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民族独有的气质和文化特质难以被消磨掉,持续影响着社会大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不但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而且还应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文明的回归就能赢得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而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文明的回归,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往社会大众的桥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培育和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基础工程。五传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业道德以及义利观、诚信观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防腐剂。中国传统商业道德源远流长。优秀传统商德,主要讲究公平交易和诚信不欺,它贯穿于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中并由此延伸出“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等义利观。近年来社会经济领域内的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一桩桩涉及行业暴利、食品安全、医疗安全、建筑安全等恶性事件危害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挑战着公众的道德底线,市场经济的弱点不可避免地推动市场主体走向道德反面,这使人们不得不反思市场经济下道德的沦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作用的更加凸显倒逼与之相应的道德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能有效约束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传统道德以及与之相应的义利观、诚信观是一剂猛药,能够有效祛除市场经济道德失范行为的顽瘴痼疾,起到规范和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六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对国家文化软实力保持持久性的贡献,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升人的素质,从而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做好文化储备。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更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让世界了解并最终认同中华文化。总之,在当今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汲取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对于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标题:文化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7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