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_第二次世界大战_测试题3
1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3本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二战爆发前,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实质是①牺牲小国利益,谋求大国安全②调整对德政策,以谈判代替冲突③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攻苏④以守为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即形成了A.对法国的两面夹击B.进攻苏联的桥头堡C.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三面包围D.统一的德国3、1939年9月慕尼黑会议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B.禁止当事国代表出席会议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D.推行种族歧视政策4、戈培尔在日记中写:“1939的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A吞并奥地利B灭亡法国C进攻波兰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5、当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后,制止德国法西斯发动战争的关键是:A.英法与苏联的联合B.英法对德国的强硬措施C.英法有效的援助波兰D.利用意大利牵制德国6、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7、希特勒说:“只有我们在西线腾出手来的时候,才能反对俄国。”这主要是因为A.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B.英法准备与苏联联合抗德C.苏联对德国推行友好政策D.防止在战争中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8、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粉碎了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B.表明苏联采取了“中立自保”的政策C.使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备战时间D.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9、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战争”,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力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维希政权控制的地区与下列哪些国家接壤A.荷兰、比利时、卢森堡B.比利时、卢森堡、瑞士C.卢森堡、意大利、西班牙D.意大利、西班牙、瑞士11、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些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敦刻尔克)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些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这句话的确切意义是:A、英国远征军避免了毁灭的灾难B、鼓舞了英法军民反法西斯的斗志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D、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和合作1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①对战争蓄谋已久,准备比较充分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③法西斯采取“闪电战”的战术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如德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13、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大清洗严重削弱了苏军战斗力②苏联领导人没有做临战准备③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④德军实施“闪电战”A①②③④D.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14、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苏德战争上和中国平型关大捷具有相似意义的战役是A莫斯科保卫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库尔斯克战役D柏林战役15、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B.美英荷等国对日实行贸易禁运C.配合德国进攻苏联D.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矛盾激化16、下列哪些战役在战争中起了转折性作用:①萨拉托加战役②台儿庄战役③马恩河战役④斯大林格勒战役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7、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日侵华的反应主要表现为A.保持中立B.经济制裁为主C.纵容侵略D.大力援助中国18、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战略可以抗衡它”。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战略”是指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所侵略的国家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D.所有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结成反法西斯联盟19、1942年1月26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宣言有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这表明:①国际关系分化的结果②消除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内部矛盾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④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苏、美、中、英等世界大国的积极的影响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C、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D、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正义性2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C.其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22、1941年英、美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对上述主张评价应该是①英美暂时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②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③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④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苏德战争爆发②德国突袭波兰③《大西洋宪章》的发表④珍珠港事件⑤《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A.②①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②①④③⑤D.③①④②⑤24、成为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盟军由防御转为进攻转折点的战役是A.珍珠港事件和阿拉曼战役B.中途岛海战和西西里登陆C.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D.空袭广岛长崎和诺曼底登陆25、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相似表现有①曾以“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②为捞取战利品而决定参战③美国参战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④美国参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326、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①苏军转入战略反攻②北非战事结束③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④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战局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A.太平洋、北非、苏德、中国B.苏德、中国、北非、太平洋C.中国、苏德、太平洋、北非D.北非、太平洋、中国、苏德28、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并获得收复失地神圣权利的国际会议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29、以下两幅照片拍摄于同一年,照片反映了两次国际会议的场景。照片①从左到右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照片②从左到右分别是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这两次国际会议应该是A、开罗会议和波茨坦会议B、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C、开罗会议和雅尔塔会议D、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30、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的是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管理东北三省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D.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的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3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败亡。这一军事行动是根据A.开罗会议的决议进行的B.德黑兰会议的决议进行的C.雅尔塔会议的决议进行的D.波茨坦会议的决议进行的33、雅尔塔会议的深远影响主要在于是A.消灭了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B.争取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C.确定了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D.承认了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力34、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中基本落空的一项是A.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C.战后建立联合国D.战后合作宣言35、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22年华盛顿会议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④1945年雅尔塔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6.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总兵力的2/3以上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伤人数的70%③美国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④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7、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明显,下列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描述正确的是①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②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并自食其果③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④法西斯同盟和世界法西斯同盟相继形成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8、鉴于对二战的反思,二战的历史表明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③所以国家都4应走和平发展道路,侵略扩张导致灾难④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39、下列对二战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B.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严重动摇C.苏联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40、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与这两次世界大战发生有关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41、看右图,回答问题。(本题5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A、B、C、D四个地点先后召开四次重要反法西斯国际会议。请写出在A和B召开的国际会议的名称。AB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请写出图中表示波茨坦地理位置的英文字母:。42、“9.1l”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讲到:“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12分)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指出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3分)(2)请举出三个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3分)(3)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有人建议我国政府设“国耻日”。你认为“国耻日”应定在哪一天?说明你的理由。(3分)(4)有人说“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你怎样理解?请说明理由。(3分)4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起来,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2分)请回答:(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和标志是什么?(6分)(2)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军事行动?(举出2例)(4分)(3)简要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二战中的作用。(2分)44、材料一:本宣言签字国对于……称为大西洋宪章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1942年1月《华盛顿宣言》材料二: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_第二次世界大战_测试题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9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