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研究分校(站、点):永安分校学生姓名:邓美华学号:指导教师:完稿日期: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研究目录写作提纲……………………………………………………………………(1)内容摘要……………………………………………………………………(3)关键词………………………………………………………………………(3)本论…………………………………………………………………………(3)一、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则的特点…………………………………………(3)(一)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减值的计量基础…………………(3)(二)新准则规定了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3)(三)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等概念…………………(4)(四)明确计提的范围、时间和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4)(五)新准则限制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4)(六)新准则充分披露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信息………………………(4)二、新资产减值准则相关问题……………………………………………(4)(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问题…………………………………………(4)(二)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6)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6)(一)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及准则…………………………………………(6)(二)完善审计准则,规范独立审计……………………………………(7)(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治理结构…………………………(7)(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7)四、结论……………………………………………………………………(8)参考文献……………………………………………………………………(9)1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研究写作提纲一、绪论长期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再次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入手,对新资产减值准则的新特点进行归纳概括,找出新资产准则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新资产减值存在问题的若干对策。二、本论一、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特点(一)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减值的计量基础(二)新准则规定了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三)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等概念(四)明确计提的范围、时间和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五)新准则限制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六)新准则充分披露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信息二、新资产减值准则相关问题(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问题(二)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一)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及准则2(二)完善审计准则,规范独立审(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四、结论随着新会计的实施,预示着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已步入了实质阶段,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将越来越完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索,运用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最新的修改规定,结合企业在实施新资产减值准备准则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并找出资产减值准备存在问题的建设性对策。但是,对于新准则下置产减值所涉及的全部问题,本文的论述分析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在研究中缺乏足够的数据论据,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加以完善。3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研究邓美华【内容摘要】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具体规范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很不完善,从而为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资产减值会计新准则的出台,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客观地说,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尤其是,应当完善会计环境,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以推动准则的有效实施。【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公允价值长期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从而使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再次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从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入手,对新资产减值准则的新特点进行归纳概括,找出新资产准则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新资产减值存在问题的若干对策。一、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特点(一)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减值的计量基础原有的资产减值会计关于资产期末计价的计量基础存在多个标准,在相关资产的准则中表述不一,容易导致理解混乱,实务操作性较差。新准则第二条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并在第三章“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中详细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较详细地规定了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办法,即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并对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规范,为实务操作提供便利。(二)新准则规定了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商誉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表明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新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在企业合并中不再使用“合并价差”会计科目。并取消了商誉直线摊销法,而改用公允价值法。4(三)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等概念由于我国经济环境还不规范,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没有销售市价,只有使用价值,单项资产一般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这就导致了单项资产无法确定可收回金额,实务中对于这类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可操作性不强。新准则战略性地引入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等概念,明确资产应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并对资产组的定义进行了明确阐述: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四)明确计提的范围、时间和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范围作了详细的规定,适用的资产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其他如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等适用其他相关具体准则的规定。同时,新准则对减值测试的时点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对计提时间作了明确说明: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这一规定减少了会计操纵的空间,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利用计提减值操纵会计利润。(五)新准则限制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新准则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当然,新准则的规定仅限于金融工具以外的非流动资产,即存货、应收款项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减值允许转回,而固定资产、摊销期明确的无形资产、商誉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上述规定将有助于收缩“资产减值转回”虚假利润的弹性空间,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六)新准则充分披露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信息新准则在第七章对披露进行规定。新增披露的内容包括:资产组的基本情况;资产组所包括的各项资产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在资产可收回金额中是选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还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情况;公允价值及处置费用的估计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中所用的本期及前期的折现率。三、新资产减值准则相关问题(一)新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5将“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确认、计量与披露等具体问题。减少了会计操纵利润的空间,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新准则仍然存在以下的缺点和不足:1.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问题《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能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滥用资产减值,但有可能使《资产减值》准则的应用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折现率、现金流量的估计、时间分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尽量少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因为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高估资产,与实际不符,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不能转回,就违背了资产的内涵,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同时,在资产处置时同样能够产生巨额收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2.资产的分配问题新准则要求,总部资产和商誉要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1)总部资产的分配。总部资产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新准则要求将总部资产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而按照能否合理一致地分摊,所以,总部资产的分摊依据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不同测试方法的选择,进而关系到减值准备的计提。而新准则并没有对分摊作出具体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准则的可操作性。(2)新准则规定对商誉实施减值测试而不再进行摊销,要求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较难取得,实际操作中,如果大部分企业选择以账面价值比例进行分摊,则这种分摊方法的合理性将受到质疑。另外,如果认为合并商誉主要来自于合并所形成的协同效应,那么,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的方法本身就不够合理。3.引入的“资产组”问题引入的“资产组”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上仍面临一些问题。由于在确认资产组时要考虑企业内部管理中诸如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等因素,使得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6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资产组的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应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二)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一方面因为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各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公允价值取得有难度,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算也由于预计现金净流量、资产使用年限和折现率的比较难以确定而使用较少。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现阶段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入账后,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发生价值贬值时,其确认和计量往往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技术评估机构才能认定,很多时候无法及时准确完成。2.减值准备计提后缺乏可确认性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计算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涉及的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因人而异,差距很大。而且由于减值计提很多依靠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结合企业持有资产的意图确定,外部监管机构由于受对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资产的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的约束,除了对特别重大的问题可能重新确认外,一般问题限于时间和效益原则使复核的程度大打折扣,从而使复核缺少权威性。3.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的复杂性新会计准则是按照资产种类进行减值准备计提,相应规定了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至于如何计提、计提比例是多少,则完全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这对会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是否能及时、合理地得出减值测试结果,是否会给企业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提供可能存在很大疑问。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一)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及准则新准则增加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具体准则,不仅对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使用性原则
本文标题: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9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