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北人民五年级科学教案
河北人民出版社五年级科学教案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分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研究——做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合作、坚持完成实验研究二、重点难点重点:能通过实验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难点:制定实验方案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2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呢?(二)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设计实验方案仔细阅读3页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实验方案包括:提出假设、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结论以及注意事项。根据自己小组的猜想,制定属于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2.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提出自己的见解。注意设计对比试验,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种子应不少于4粒。在对比试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要尽量相同。3.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试验,课下继续完成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一周后把萌发的种子和观察记录一起带到课堂交流。4.交流并得出结论:(1)比一比,谁的什么种子萌发得最好?(2)介绍自己给种子提供了哪些条件?(3)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4)你认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一定需要的?(适宜的温度、空气和水)(5)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科学在线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并概括出重点内容。(四)拓展活动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比较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利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类标准,制作种子标本盒,并进行展示六、板书设计1、小苗的诞生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能够举出分别举出2种适合在沙质土、粘质土、壤土生长的植物2.能通过调查或对比实验的方法了解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3.能够坚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了解植物适合生长的土壤类型。难点:观察同种植物在不同土壤的生长情况。课前准备土壤渗水实验装置、烧杯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中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植物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认识不同的土壤1.观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土壤,观察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有哪些不同。(小提示:观察时可以进行看、闻、摸等,同时要做好观察笔记。活动结束后,请你把手洗干净。)2.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请你根据这三种土壤的特点分别为他们起一个合适的名字,看谁起的较贴切!3.小结: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三、渗水比赛1.猜一猜:三种土壤的性质不同,他们的渗水能力是否相同呢?你能猜测一下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吗?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2.为了证实一下你的推测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做一下实验来验证一下实验步骤,(1)在3个漏水杯底分别垫上滤纸,然后分别放入等量的沙土、壤土和黏土。(2)把盛了土样的3个漏水杯分别放入3个接水杯。(3)分别往3个漏水杯缓缓倒入等量的自来水。(4)经过几分钟渗漏后,比较接水杯中水位高低,可以得出不同土壤的不同渗水性能。3.小结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1.沙质土2.壤土3.黏质土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1.黏质土2.壤土3.沙质土四、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如果我们把豆苗分别种在三种土壤中,在保持其它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你认为豆苗在哪种土壤中长得好?你的依据是什么?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吧!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提示:1.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2.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3、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书中表格里。讨论:结合土壤的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五、拓展活动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可以去田边、蔬菜大棚、植物园、花卉市场等地方调查,还可以通过观看录像片、搜集资料、请教农民伯伯等途径进行调查。讨论:当地农田属于那种土壤,这种土壤最适合种哪些粮食作物、蔬菜和花卉?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能用对比实验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3.能够坚持、是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试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和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影响。难点:指导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教学具准备:8株长势相似的豆苗,分别栽种在4个花盆中,每盆两株。黑色的大纸袋两个。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活动2和阅读科学在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有些能茁壮成长;有些则长得缓慢;有些开始长得很好,过了一段时间却干枯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怎样才能长得更好吧。板书课题: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二、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从歌词中你知道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学生倾听)这首歌词中告诉我们植物生长依靠什么?学生回答:阳光、温度、水对比试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得更好。我们把植物分为两组,一组叫做实验组,另一组叫做对照组。选择你们组感兴趣的问题来做研究对象,设计对比试验,写出实验方案。2.学生讨论,选出问题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些。实验方法:(1)将植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2)用纸袋将对照组的两盆植物罩住。(3)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放到教室外面的阳光下。一周后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书上的表格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3.小组汇报,进行互评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1)本组的研究题目、猜想与假设。(2)本组是如何想办法改变一个条件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使用了哪些实验材料。(3)展示植物的生长情况,解释实验结果。(4)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在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除了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它条件(如温度、水等)应该保持相同。哪个小组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展示给大家。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若有的小组研究的是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注意对照组和实验组是如何控制温度这个变量的。一定要确保只改变了一个变量。学生说完之后将书上的场景拿出来讨论。确定一周后将自己组的两组植物带到学校,进行展示。4.小结:每个小组都得出了结论,我们把这些结论综合起来就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三、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有了充足的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等条件,植物就能茁壮成长了吗?联想我们的成长过程,除了足够的营养外,我们还需要父母的呵护、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帮助,那么,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联系你的成长过程和日常生活所见到的情景,谁来说一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也需要护理和关爱,拔草、捉虫、施肥、浇水等。2.讨论: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生长的更好?学生汇报,根据书上的提示与刚才的联想可以得到结论。3.小结: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人们有许多行为是帮助植物生长的,比如松土、施肥、给攀援植物搭架、除草等。我们仅有想法是不够的,还要亲自给自己种植的植物更多照顾,坚持观察他们的生长情况,养成珍爱、保护生物的态度和习惯。四、阅读科学在线仔细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什么是喜阴植物,什么是喜阳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课下查阅更多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板书设计:3.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根和茎教学目的1.能说出根的特点、辨别根和茎2.能说出根、茎的作用3.能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4.能与同学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和实验,进行记录和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茎和根的作用。难点:辨别根和茎。教学准备1.到菜市场寻找常见蔬菜的根,到草地寻找不同草的根。2.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以备教学观察;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箩卜、莲藕、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1.出示根雕鸟: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像鸟,用树根雕刻成的。2.谈话:很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时难以看到它们的模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和茎,(板书:根和茎)让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吧!3.小组合作,拿出自己寻找的植物,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把你找到的根分分类。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葱的根有什么不同?相同点:都是向下生长,长在土里。不同点:有的有粗粗的一条根,有的是很多细细的小须须根。还有的能吃。4.学生交流汇报。分类标准可能不同,可以按照可不可以吃分类;可以按照主根、须根分类;还可以按照食物根和非食物根进行分类等等。5.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周围长了一些细小的根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在茎的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须根(板书:须根)。6.认识了直根和须根,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植物的根是直根,哪些植物的根是须根。同桌互相说一说,又不清楚的可以问一问同学或老师。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内容包括:土豆、莲、荸荠、蒜、洋葱等)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2.交流汇报。学生遇到困难,分不清哪些是根,哪些是茎。不要着急解释。3.阅读科学在线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科学在线,学习究竟什么样的才是植物的茎。学生汇报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4.出示杉树、牵牛花、爬山虎、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5.交流讨论。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卷须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生:不可以没有根和茎。没有根怎么生长在土里,没有茎怎么长叶子,怎么支撑啊。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根据书上的图,你认为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根据刚才的图片,你认为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学生把联想到的作用说出来即可。3.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水面上为什么滴一层油?(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4.讨论:植物的茎
本文标题:河北人民五年级科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49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