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型城镇化促未来新型合作模式
新型城镇化促未来新型合作模式近日,在沪召开的远东宏信第七届建设高峰论坛以“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题,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产业将给建筑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其中,由经济学者、投融资及租赁企业负责人、建筑承包商负责人为代表组织的访谈,深入地探讨了未来新型城镇化将给行业合作模式、大型承包商企业带来的启示。新型城镇化,机遇还是神话主持人:如火如荼的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城镇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到底是机遇还是神话?吴晓波: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在未来10到15年里面,保持GDP7%以上持续增长的主要筹码。中国的城镇化是必然的趋势,对中国是一个利好,同时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不断更新的过程。王佳音:未来经济发展,从总量上不会出现较大的下滑,但劳动力和技术并不具备支撑的能力。因此,新型城镇化未来所包含的技术投资、房地产投资,必然会成为政府稳定国内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如何在大形势下抓住机遇,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禀赋和战略发展目标来考虑。对建筑施工企业、各地城投公司、交投公司、政府平台以及经济开发区来讲,这是一次难得的再次腾飞的机会。王子端:城镇化建设是改善民生、缩短城乡差距的一个有效举措。从行业依托来讲,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与施工企业联系最紧密。对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我本人持乐观的态度。未来,如果中国的城镇化能沿着合理、有序、稳健、科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往前推,而不急功近利,那么对行业的拉动、对经济的拉动会是有益的。如果地方政府过于追求政绩,过于追求利益,那么对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运营、管理、使用,包括后续的支撑,将不会带来预期的效果。主持人:新型城镇化是在“十八大”以来受到各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吴晓波:未来,以政府和大型资本为驱动的城镇化,怎样通过城镇化方式有效利用土地,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将是未来重点考虑的问题。城镇化其实分别给了大型城市和小型市镇不同的课题和不同的空间。我认为关键看经济的可持续性,如果经济不成长,那么城镇化也会遇到麻烦。城镇化的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更大范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与败。王佳音:过去聚焦于土地城镇化,先建好了城,人口再进驻,出现了一些“空城”。而未来城镇化将更多关注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配套,行业内外将更加关注整体规划设计,让城镇化更加有生机和活力。王子端:作为建筑施工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希望做的是,像欧洲国家中的百年小镇经久不衰,有独具的文化,有历史沿革,有生息的脉搏。而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有一个高瞻远瞩的定位与规划。未来10年、50年,甚至100年后,如果城镇化建设的结果仍然能屹立,那么这就是今天城镇化的成果。未来城镇化或培养新的政商关系主持人:新一轮城镇化投资会运用民间资本,但仍然以政府为主导,这一点各位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正因为如此,对建设企业来说,未来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和政府以及大业主打交道,在新型城镇化命题下,作为建设施工企业如何处理与政府、大业主的关系,真正抓住城镇化的机遇?王子端:结合黑龙江建工的做法分享一些建议,2012年黑龙江建工已经开工两个城镇化建设项目。公司专门成立城镇化建设事业部,抽调集团所属设计院人员、相关工程管理人员,与政府前期协调的部门也纳入其中,目的是在黑龙江省区域内形成相对寡头的、专门做城镇化建设的企业。黑龙江建工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对接渠道,利用企业的设计和施工一体化优势服务于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黑龙江建工把设计、施工管理、售后的节约资金用来扩大产值、提升收益率。当政府和市场认可这样的做法和产品时,品牌和市场占有率得以提高。从去年承接的两个项目来看,问题还是落在资金通道方面,最终由政府出面协调,当地地方银行做低息的融资贷款。这一解决资金的方法适用于暂时的、小范围的试点,大规模就会遇到问题。王佳音:远东宏信的很多建筑企业客户都在和政府打交道,涉及BT工程、公共投资等项目。从宏观看,施工企业为政府建设工程和项目的过程中,必须构建起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政府缺什么呢?从来不缺施工队伍和建筑企业,如果建筑企业能在规划方面帮助政府解决一些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其核心竞争力就会更强。企业在政府面前所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需要靠政府“施舍”一项工程,并要求尽快兑现付款的、相对比较低的定位。有可能未来形成一个相对平等的定位。在这一点上,万达地产的模式很值得房地产商思考,万达的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模式是一般投资商无法比拟的,因此与政府的对价能力自然就强,技术含量也会增加。其实企业的这一能力越强,意味着后续所获得的资源可能性越多。未来将各种资源整合在同一平台上,政府、施工企业、运营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将不再是发包方、被发包方之间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战略合作关系。吴晓波:我补充一点,最近接触到两个公司,在市级以下的镇开发5~10万平方米的shoppingmall城市综合体,但面临的困难在于,没有建筑施工的能力,在资本运作方面也欠缺经验,跟地方政府的沟通能力并不足够。所以,有可能在市县以下的市政开发,需要通过资本的方式,让有核心能力的团队进行组合。施工企业的强项是建造,但招商、营销、运营未必是强项。未来城镇化的背景下,商业运营机构、施工单位和投资方之间可能会存在更多的合作机会,通过资本购并或者资源整合的方式实现效益。新型城镇化投资主体将变化主持人:对于基建企业而言,最关注未来固定资产投资。未来的固定资产投资,钱从哪里来,谁将是业主?新型城镇化涉及巨大的投资资金从何而来,未来的投资主体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专家谈一谈。王佳音:过去投资以政府主导为主,现在资金层面的问题,第一,政府没有那么多资金独立承担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此大型的投资计划。第二,对于从事建设和投资的企业而言,在项目、政府的选择上都必须格外的谨慎,树立风险意识。第三,参照国外经验,任何一个投资方,要么把风险安全全部投注在政府,要么有能力运营一些可以产生独立现金流的资产来保障安全性。所以,资金问题怎么解决,一方面取决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策略的拿捏。第二,取决于类似远东宏信的中央企业,如何选择把有限资本投入到能产生最大利润、最大价值,又相对安全的领域,同时对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而不是盲目的选择。吴晓波:新型城镇化不管如何还是政府主导的行为。现在根据法律规定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行为控制得很严,只允许江苏、浙江、上海等几个省直辖市一级有发债权限,其他省份没有发债权。城镇化建设,政府主导,民间资金介入,资本的套现和退出非常单一,基本职能靠土地来获得。这个时候,参与BT项目、地方城镇化项目建设的时候,该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密度是投资方需要考虑的很大的问题。王子端: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收紧,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应该靠金融衍生品和民间资本的介入,当然更关键是回报和赎回通道建立的问题。中国的现状在短短十几年内离不开土地财政。新的模式比如某地进行几个集中化的城镇化建设,政府会拿出几平方公里土地进行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假设城镇化建设需要1平方公里,剩余2平方公里土地做配套产业建设,目的是支撑城镇的务工、文化产业的相关发展,剩余2平方公里土地给投资商作为回报,给投资财团做商业开发、土地再利用项目。相对地价比较便宜,容易吸引到财团的投资。政府多数采取类似模式来推进上级政府下达的指标。目前看,其他的有利措施和模式还没找到。财务结构将决定大型承包商的市场机会主持人:投资主体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有不同的资本进入其中。这种变化必定会给建筑行业带来影响。那么未来在业主的变化过程中对施工企业来说有什么影响?对施工企业在融资方面有什么影响?王佳音:远东宏信去年成立专门与施工企业在投资领域展开合作的部门,目前与江西的一位客户在4000万元左右的小型项目上进行运作和尝试。对方客户不缺4000万,是希望通过合作来构建未来的商业模式。本人上半年也积极筹划跟海外资本市场对接。通过接触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基金管理公司,当谈到合作,普遍反响是:第一,他们非常认可国内巨大的市场,希望在国内未来发展中分一杯羹。第二,他们又没有进入这个市场的能力。第三,他们对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一些投资开发模式很感兴趣。国外项目以持有型的资产居多,比如机场、水厂、高速公路等以BOT为主,BT对他们而言是非常新鲜的概念,希望借助远东的平台进行合作。海外资本真正关注的是资产的布局、形态和所产生的财务价值。从这个角度上看,BT不是一种商业模式,而是一个以施工为载体的交易结构,它更多的是一个债权债务上的关系。对于已经把原始资本积累到相当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考虑未来发展时应该从合理的、结构化的资产布局考虑,企业的财务结构到底是什么?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盈利性各个指标上考量财务结构。企业能力越强所获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财务结构搭建越好就越有能力在资本市场上变现;变现能力越强,经营能力就越强,就能进入到良性循环。王子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路径有两个:第一,是否在城镇化过程中纯粹只担任承包商,专注于产品和建筑?从承包商的角度,对成本控制、管理水平、施工层面的能力提出要求。第二,作为城镇化建设的运营商,集投资、建设包括整体运营的角色参与到城镇化过程中。后者则需要更强的包括财务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涉及到上游提供资金,回报率能否满足融资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有能力的承包商,需要探索和发展第二种路径。(根据录音整理)
本文标题:新型城镇化促未来新型合作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0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