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遗址勘查与研究
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遗址勘查与研究项目申请书(2011-2013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二○一○年十月目录1.工作背景1.1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研究郑州商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最早发现于1950年,发掘于1952年,1955年发现城墙,遗址的面积近25平方公里(《郑州商城》,1页),其中商城的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213页)。半个世纪以来,郑州商城遗址计有发现夯土城墙(分为内墙和外墙)、大型宫殿基址、祭祀坑、青铜器窖藏、手工业作坊、各类灰坑、不同等级墓葬等遗迹以及各种质地的文化遗物。涉及郑州商城的研究自发现之日起至现在一直在持续进行,而其中尤以对商城性质的讨论最为激烈,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出一个学术界统一而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大致存在两种主要观点:其一,简称“郑亳说”,认为郑州商城为成汤所都之“亳”,而偃师商城为太甲所放之桐宫,小双桥遗址为仲丁之都“隞”。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1,古代文献可见东周时期郑州所在地称“亳”;2,郑州商城出土东周时期陶文,有“亳”、“亳城”或“亳丘”之称;3,汤都亳的邻国及其地望与郑州商城相合;4,郑州商城的年代及城址的内涵与亳都相符。其二,简称“西亳说”,认为郑州商城为仲丁所迁之都“隞”,而偃师商城为成汤所都之“亳”,小双桥遗址为早商时期重要的祭祀场所。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1古代文献有记载仲丁所迁之都“隞”在郑地;2,郑州商城的年代比偃师商城晚,与仲丁在位的年代相符。可见,二种观点的分歧点在于对文献记载的利用以及郑州商城年代的判断。而且,郑州商城性质的判断与其他重要遗址性质的确定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能够对其他重要遗址,如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乃至本项目涉及的望京楼遗址的性质有比较确切的认识,必将对郑州商城性质的判定起到尤为积极的影响。1.2聚落考古的相关理念聚落考古的方法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提出之后,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较早的被引入到中国的考古学实践之中,已成为目前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聚落考古的理念强调“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特点。以这两条坐标轴作为展开讨论的线索,一方面考察同一时段内聚落的分布和结构,另一方面考察不同时段内,聚落分布和结构的变迁。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得以对当时的聚落状况进行立体的复原。1.3望京楼遗址的既往发现望京楼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6公里的新村镇望京楼水库附近,年代大致为早商时期。以往在此开展的工作极少,1974年,当地社员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发现一批商代青铜器和玉器,其中铜器共5件,包括铜鼎、觚、爵、斝和鬲各一件,年代为早商时期二里岗下层,部分偏早,与二里头遗址所出铜器形制接近;玉器共4件,均为玉戈,形制相同,其中一件的内部以铜制成;与此同时,对其初步踏查发现,遗址内的文化层堆积甚厚,一般厚2米,部分可达4米,包含物亦十分丰富,有陶片、石器和动物骨头等,还发现墓葬。由此可见,望京楼遗址的内涵应比较丰富,其聚落结构似比较复杂,其聚落等级亦非一般的平民聚居地。1.4望京楼遗址之于郑州地区商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望京楼遗址作为早商时期的重要遗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势必会对郑州地区早商文化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望京楼遗址出土铜爵一,望京楼遗址地理位置特殊,北距郑州商城不足40公里,应为商王朝的畿内之地,对望京楼遗址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了解商王朝畿内的政治结构和社会面貌;二,前已述及,郑州商城性质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附近早商重要遗址性质的确定,如果能够对望京楼遗址有深入、彻底的认识,必定会惠泽郑州商城的研究,同样道理,亦可对小双桥遗址乃至其他重要早商遗址的研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望京楼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学术研究,可以填补郑州地区早商文化研究的空白,使得郑州地区早商文化的面貌能够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同时也是对整个商代早期的考古学文化和历史社会问题研究的补充。1.5新形势下考古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今天,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文化遗产事业也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遗产不仅仅文物部门与学术研究机构的事业,文化遗产保护也不再仅仅是学术研究问题,而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问题。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民族悠久历史的鉴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也是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的载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从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之下,将保护、发展文化遗产放到了更高的位置,党的十七大更是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高度,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李长春同志最近更是明确指出,保护发展文化遗产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事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要突出文化遗产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把保护发展文化遗产与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把保护发展文化遗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保护发展文化遗产事业与以人为本、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相结合,已经是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要求和大势所趋。如何通过具体的学术研究与实实在在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生活服务,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跨越式发展,是当前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所需要面临的新问题。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科学地向前发展,考古学术研究亦在不断升级,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在此背景下,对望京楼遗址的考古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文物保护以及大遗址整体保护与展示已经成为考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如何调动望京楼及其周边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如何通过望京楼遗址的考古工作改善当地的民生、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也是当前考古工作者必须考虑的新问题。2.工作目标根据上述工作背景,本项目特拟定以下几个工作目标:一,建立望京楼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分期与谱系结构;二,厘清望京楼遗址的聚落布局;三,判断望京楼遗址的聚落性质;四,进行郑州地区早商文化的综合研究;五,从事相关的历史、社会问题研究;六,望京楼遗址的文物保护和遗址整体保护;七,探索公众参与文化事业建设、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3.工作方法总体而言,本项目的田野考古工作,将全面严格地按照新版《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具体要求而实施,重点提及的是:第一,采用“聚落结构调查法”与“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大面积详细调查。其中“聚落结构调查法”的基本技术路线是:地表以20×20米的范围为一个采集点,全部收集所有遗物;刮铲遗址所有断面,对所见堆积一律绘图、照像,每个遗迹和地层均单独作为一个采集点;每个采集点均需用GPS定位;填写每个采集点的调查表格,做到“每点一表”;田野调查中,注重根据特殊遗迹与遗物的分布,现场追踪相关迹象并初步判断一定区域的功能区属性;经室内整理后,进一步完善每份调查表格;设置特定字段,把各种信息录入数据库,最终建立“望京楼遗址考古调查GIS系统”(即“田野考古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系统调查方法”的指导下,对以望京楼遗址为中心的整个郑州地区进行整体调查,建立郑州地区的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第二,采用“全覆盖式钻探”与“重点区域钻探”两种钻探方式。在望京楼遗址,采用“全覆盖式钻探”方法。在详细调查初步确定遗址范围的基础上,对遗址及遗址外围进行了大面积“全覆盖式”的钻探。一般情况下,按照1.5米间隔的“梅花”布孔法进行钻探,使用电子全站仪跟踪测绘。遇到不同的钻探对象,会采取稍有区别的钻探方法与记录方法。为避免钻探对遗存的伤害,对于墓葬一般仅钻至墓口,对于夯土基址与夯土墙则仅钻至夯土表面,仅测绘平面图。钻探过程中,将注意对于遗址边界区域的钻探,以准确判断遗址的范围。根据研究之需要,不同钻探结果进行整理后,建立“望京楼遗址考古钻探GIS系统”。第三,重点区域的解剖式发掘。对重点区域的发掘,一般采用解剖式,在能够满足研究与展示需要的前提下,尽量不作大规模、大面积的发掘,且做好发掘现场的科技保护工作,为后续的继续发掘及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提供依据与对象。第四,大量、系统采集各类测试样品。严格按照新版《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科学、系统、大量采集各类测试样品,为进一步开展多学科研究积累资料。力求避免科技分析与传统田野考古脱节的现象,并且在田野工作中将侧重于进行文保微环境与遗址针对性实验,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4.工作内容一,对望京楼遗址采用“大遗址聚落结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而对整个郑州地区采用“区域系统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对望京楼遗址的聚落功能分布区划、聚落形成过程等问题有深入了解;对以该遗址为中心的郑州地区各时期聚落形态变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变迁有详细的掌握,对区域内的聚落与聚落间关系有深入了解,从而对当时的历史和社会面貌有所窥知。二,对望京楼遗址进行“全覆盖式”钻探。通过钻探,充分了解遗存分布总体特点;寻找城址、宫城、道路网、宫殿基址、墓葬以及其他重要遗迹的分布区域;根据遗迹与特殊遗物的分布位置,初步确定早商时期望京楼遗址的聚落功能分区;确定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及需要解剖发掘的地点。三,重点遗存的发掘。由于望京楼遗址属于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组秉承“尽量少发掘、少人为破坏”的宗旨,即对于非发掘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才通过发掘加以解决。而发掘的目的,不但是解决学术问题,更重要的在于为遗址的整体保护提供资料与重点保护对象线索,同时为下一步的展示工作提供遗迹与遗物的展示对象。四,探索总结文化遗产保护下的田野工作方法。在调查、钻探、发掘的工作中,本项目倾向采样、检测、记录与实验保护并行的田野理念。将田野考古工作与保护实验、科技研究有机结合,改变以往田野考古工作与分析检测、保护展示分离的状况,力图以望京楼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为样本,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田野发掘研究、科技检测、文物保护、数据记录、公众参与、大遗址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与成果展示、田野工作人才培养与训练相结合、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5.工作意义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产生如下几点重要影响和意义:(一)对望京楼遗址的整体情况有一个详细和全面的了解,包括该遗址的分布范围、内部布局、遗址内涵、聚落性质等。进而为该遗址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提供基本性的资料,同时也为后续工作提供一定的工作经验。(二)对郑州地区早商时期的区域聚落形态及其演变有较为透彻的认知。随着对望京楼遗址的逐步认识,结合之前该地区的早商遗址,可以对郑州地区的早商时期历史和社会面貌有很好的了解。(三)为望京楼遗址的文物保护和遗址整体保护提供资料、线索以及经验教训。(四)为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人民参与文化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6.工作设置6.1项目承担单位本考古项目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承担。自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为郑州市文物工作组)于20世纪50年代末成立以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之有过长时期的合作关系,二者在人才的输送方面更有着深厚的往来。半个世纪以来,双方人员相互熟悉,工作方法接近,工作理念相同,有完美的合作基础。因此,本项目由两家单位合作承担。6.2项目人员构成本项目负责人:张松林(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刘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项目组先期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两家单位的学者组成,待工作开展后视具体情况扩大项目组的需要人员。目前所组成的项目组成员与相关分工如下:表一望京楼遗址勘查与研究项目组成员及分工表姓名年龄职称承担课题及相关分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刘绪61教授全面负责李伯谦73教授工作和研究顾问徐天进52教授考古发掘研究与公众考古孙华52教授考古发掘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杭侃45教授古建筑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雷兴山42教授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徐怡涛3
本文标题: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遗址勘查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2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