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流的侵蚀作用(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教学设计提纲:一、课题名称二、课标要求三、学情分析四、教材分析五、教学目标六、教学重难点七、教学与教法八、教具准备九、授课类型十、教学过程十一、板书设计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班级:09级地理科学2班姓名:邵凤佼学号:40909094二O一二年五月《河流的侵蚀作用》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河流的侵蚀作用。二、课标要求按新课程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谷地貌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三、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对长江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在高中阶段,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流水等外力作用方式,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中的知识点。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基本知识,以长江河谷为例,通过分析理解河流侵蚀作用对河谷的影响。2、将案例分析的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案例学习。(二)过程与方法1、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及课堂讨论活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式及其对河谷的影响。2.难点:河流侵蚀作用对河谷的影响。七、教学与教法本节以长江河谷为案例,教师展示地理景观图片、提供有关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不仅能了解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河谷型态的变化,剖析河流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影响,更能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八、教具准备师生通过书本、远程教育、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河流侵蚀作用的资料,然后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由教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力求精炼明了。九、授课类型新授课。十、教学过程整体划分时段(分)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效果与评价教学过程导入2你喜欢的极限运动?各抒己见,积极回答。介绍“溯溪”,并顺势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课学习2了解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分类。初步理解概念。图文结合解释概念清楚理解概念,学会图文结合的记忆技巧。6案例分析:虚拟长江漂流,分析河流侵蚀作用对河谷的影响。根据景观照片及描述,绘制虎跳峡、三峡、荆江江三处的长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判断河流侵蚀方式和对河谷的影响。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补充讲解。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案例分析的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2问题探究:长江河谷从上游至下游,河谷的横剖面为什么会不同?根据已有的知识,讨论回答。补充讲解。学生主动发现规律,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增强生成就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1列表小结。填表小结。引导学生小结。及时小结,加深印象。巩固练习2随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应用知识。评价总结。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流程图如下所示:随堂练习评价总结小结小结极限运动介绍“溯溪”,顺势导入解释概念长江漂流问题探究开始十一、板书设计河流的侵蚀作用1、概念:(作用力,表现)2、方式溯源侵蚀(伸长)下蚀(加深)侧蚀(展宽)
本文标题:河流的侵蚀作用(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2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