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新生儿黄疸、颅内出血2学习目标•1.了解胆红素的代谢特点•2.掌握新生儿黄疸有生理与病理的区别•3.熟悉黄疸的病因、治疗要点和身体状况评估。•4.掌握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5.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和身体状况评估。•6.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3第一部分新生儿黄疸4一、概述•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粘膜、巩膜等部位黄染的现象。51.胆红素正常代谢过程粪胆原672.生理性黄疸的原因1.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8.8mg/kg.天成人3.8mg/kg.天⑴RBC破坏(1克Hb生成35mg胆红素)⑵RBC寿命短(80-100天)HbF半衰期短⑶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胆红素生成82.肝功能不成熟⑴摄取胆红素能力差(Y、Z蛋白量低)。⑵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活性均低,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⑶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3.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⑴肠道内正常菌群未建立。⑵肠腔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极易出现黄疸93.病理性黄疸的原因1.新生儿肝炎2.新生儿败血症及尿路感染1.新生儿溶血病2.先天性胆道闭锁3.母乳性黄疸4.胎粪延迟排出5.遗传性疾病6.药物性黄疸:维生素K7.其他:低血糖、缺氧等感染性非感染性10目的:尽一切可能预防核黄疸尽最大努力减少颅神经损伤4.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①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基础疾病。②降低血清红素,给予蓝光治疗,提早喂养诱导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肠肝循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壁对胆红素的在吸收。③保护肝脏,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黄疸的药物(磺胺异恶唑等药物)。114.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④控制感染、注意保暖、供给营养、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⑤适当使用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形成。⑦输血浆和白蛋白,降低游离未结合胆红素。124.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⑧换血疗法: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最迅速、有效的方法。13二、护理评估•评估患儿母亲的健康情况,是否有肝炎病史;•询问患儿是否有引起黄疸的病因;•了解黄疸出现时间、大便颜色、病情进展情况等。(一)健康史14二、护理评估•生理性黄疸①生后2-3天出现,逐渐加深,第5~7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②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一般情况良好,体温,食欲,大小便颜色,生长发育均正常。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④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257umol/L(国外资料)(二)身体状况有关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上限值,尚需要进一步研究15二、护理评估•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严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③黄疸持久不退,足月儿持续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4周;④黄疸消退后,又重复出现或进行性加重;⑤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二)身体状况若具备上述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6二、护理评估•核黄疸(胆红素脑病):最严重并发症当患儿血清胆红素>342µmol/L(20mg/dl)时,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二)身体状况17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分期表现时续时间警告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肌张力减低等0.5-1d痉挛期双眼凝视、肌张力、发热、抽搐、脚弓反张等0.5-1.5d恢复期肌张力恢复,体温正常,抽搐减少2w后遗症期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终生牙釉质发育不良、智力落后等胆红素脑病四联症18脚弓反张19牙釉质发育不良20手足徐动症(athetosis)可见于多种脑病,特点为手足缓慢不规则扭动。是肢体远端出现缓慢的如蚯蚓爬行的扭转样蠕动,伴肢体远端过度伸展,如腕过屈、手指过伸等。21二、护理评估•因患儿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的有关知识缺乏,会产生恐惧或忽视病情。(三)心理-社会状况22二、护理评估•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1µmol/L•早产儿>257µmol/L•血常规(白细胞,是否有感染)•血型测定(是否溶血)•经皮测胆红素(四)辅助检查23三、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2.知识缺乏24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①观察皮肤②光照疗法的护理③耐心喂养患儿,保证喂奶量,补充足够水分。④可开展新生儿游泳25四、护理措施2.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判断核黄疸)、大小便。②观察有无感染,及时处理感染灶。26四、护理措施3.治疗配合①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做好相应护理。②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③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切忌快速输入高渗药物。27四、护理措施4.健康指导①向患儿家长讲解本病的常见原因、如何观察黄疸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②胆红素脑病留有后遗症的患儿,及时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28四、护理措施4.健康指导③若为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再次出现,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渐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④若有G6PD缺陷者,需禁食蚕豆及其制品,禁服磺胺类等药物,患儿的衣服不能用樟脑丸保管等。29第二部分新生儿颅内出血30新闻回顾:婴儿脑出血成植物人31一、概述•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ofnewborn)主要是由缺氧或产伤引起的严重脑损伤。早产儿多见,出血量少者,多可痊愈,出血量大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常留有脑性瘫痪、运动和智能障碍、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32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缺氧窒息血管内压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脑内毛细血管缺血性损伤脑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动脉压压力被动性血流脑静脉血管破裂出血脑血管扩张动脉压33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胎儿过大产程延长胎位不正胎儿头部过分受压34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胎头吸引臀牵引机械性损伤小脑幕、大脑镰撕裂、脑表浅静脉破裂硬脑膜下出血产钳助产急产蛛网膜下腔出血35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其他机械通气不当血压波动大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快速输入高渗液36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①止血:维生素K、止血敏、亦可输小量新鲜血或新鲜冷冻血浆。②镇静、止痉:保暖、安静、活动、给氧;氯丙嗪、苯巴比妥钠等。③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④应用脑代谢激活剂,保护脑组织:细胞色素C、辅酶A、胞二磷胆碱等。⑤治疗并发症: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等。⑥外科处理:穿刺吸出积血,穿刺引流,脑室-腹腔分流。37二、护理评估•评估产前、产时、产后,母亲、胎儿或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一)健康史38二、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颅内出血的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一般出生后1~2天出现。意识形态改变:兴奋和抑制交替眼症状:凝视、斜视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等呼吸改变:呼吸增快、减慢、不规则等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差有黄疸、贫血39二、护理评估•由于发病早,家长没有心理准备,且对本病的病程进展及预后感到茫然,会表现出焦虑、恐惧、悲伤、愤怒。对孩子存活后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表现出的厌恶甚至遗弃,会带来一些社会性问题。(三)心理-社会状况40二、护理评估•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和有皱缩红细胞有助于诊断,但正常者不能排除本病,病情危重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头颅CT和B超:出血部位和范围,有助于判断预后。(四)辅助检查41三、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2.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昏迷有关3.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42四、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①密切观察病情②绝对静卧,减少刺激③纠正缺氧④缓解颅内高压,遵医嘱给药43四、护理措施2.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3.维持体温稳定4.合理喂养5.健康指导①向家长讲解病情、治疗效果及可能的预后;②如有后遗症,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
本文标题:新生儿黄疸颅内出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3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