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四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案例:小郑家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段时间每晚都邀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咚嚓嚓的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也严重妨碍了小郑的学习和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不得已最后小郑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小郑为什么要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呢?分析上述案例,讨论下列问题:•你如何评价舞迷夫妇的行为?(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邻居们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的过程中什么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最终这件事得以顺利解决,你从中看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怎样的关系?一、法律和道德的区别区别道德法律表现方式不同认识、舆论、不成文明确、严格、具体、成文实现方式不同舆论约束、教育国家强制力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几乎涉及一切言行只调整人的行为小结:通过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法律和道德的区别主要是表现形式不同,实现方式不同,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凡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倡导和赞扬的行为;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的要求。这正说明了法律和道德之间除了区别以外,还有着紧密的联系。二、法律和道德的联系案例一:阿珍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女儿小英抚养成人。小英成家后,阿珍又拖着病体为她操劳家务,照看孙子。孙子长大后参加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累赘,稍不如意就破口大骂,母亲生病也不闻不问。老人悲愤难忍,走上了悬梁自尽的绝路。小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经查实,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分析: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一)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联系(1)具体体现法律体现、维护道德法律的强制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小结:我国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并以各种形式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原则予以确认,还对某些严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予以约束和制裁。举例:[婚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遗弃家庭成员的,受害人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予以调解;对遗弃家庭成员的,受害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做出支付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的判决。子女对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不履行赡养和扶助的义务,将老人赶出家门,或对老人不闻不问,对老人提出的合理的赡养要求也不予理睬,导致老人生活困难的行为,都是法律不允许的。对情节恶劣,在当地造成很坏的影响,造成老年人生存困难的,应依法追究子女的刑事责任。案例二:“110吗?我们撞坏了路灯······”[成都日报]的一则报道,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蔡欣芸与丈夫徐廷生清晨架车去接一位朋友,倒车时不慎撞坏街边的一盏路灯,但没人看见。送走朋友后,他们立即返回事发现场,在寻找路灯管理单位未果的情况下拨打了110。之后,经巡警指点,夫妇俩先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管理单位,再联系问清了具体负责的公司,然后主动上门赔偿,并谢绝了公司因感动于他们的自觉精神提出的折价意见,照4980元的灯价加安装费全额赔付。分析:夫妇的行为说明了什么?(二)道德促进法律的实施联系(2)具体体现道德促进法律的实施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地遵纪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案例三:张老汉一生操劳,抚育了6个儿子,他用全部财力和满身疾病换来了儿子们的成家立业。长子承包村里的鱼塘,一年纯收入3万余元,但对老人却“一毛不拔”,其他几个儿子也拒绝赡养老人。张老汉孤独地住在村外的简陋茅屋内,靠邻居接济度日,也无钱看病。村委会干部多次出面调解,要求6个儿子共同赡养老人,但6个儿子却互相推诿,老人的生活一直无人照顾。村里人对此义愤填膺,主动帮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调解无效后,判决6个儿子每年共同支付张老汉3000元赡养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分析: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三)道德弥补法律不足联系(3)具体体现道德弥补法律不足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小结:综上所述,法律和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法律和道德相互关系的意义:•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对青少年的要求:既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个好公民
本文标题: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4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