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科幻小说的议题重建
新科幻小说的议题重建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科幻文学是一种反映人类后现代焦虑的“先锋文学”,如布尔的《猿猴星球》思考人类未来命运、冯尼戈特的《五号屠场》在时空穿梭中探寻人生意义。新时期以降,在国内外各种理论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军事科幻文学创作开始介入严肃的人文议题。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军事科幻小说日益阔大、雍容和自信,逐步超脱近代以来单一的对抗性叙事,开始从宇宙尺度来审视未来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命运。在王晋康的《终极爆炸》中,来自民间的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了终极能量公式:任何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哪怕是一片树叶和一粒尘埃,都可以产生终极能量。然而“第2.5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考验着这个国际科学小组的国族认同,这可能违背终极能量不能用于战争的承诺。千钧一发之际,科学家贝利茨在试验场引爆自身,让政府看到了终极能量巨大的破坏性,阻止了“第2.5次世界大战”的蔓延。王晋康超出了近代以来的高科技制胜论和国族对立叙事,在讴歌人类对科学技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的同时,又对人性在技术文明下可能面临的困境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在对世界终极的追问和微观现实的关照上,“新古典主义”科幻作家刘慈欣是最具象征意义的。在他的《乡村教师》中,一位乡村教师罹患肝癌,他耗尽生命最后一丝微光教授孩子们“牛顿三定律”,故事至此完全是现实主义的笔触。可是,作者笔锋陡转,“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远方,在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在这篇小说中,银河系碳基联邦与硅基帝国的星际战争是作为故事背景出现的,人类文明与宇宙高级文明的对话才是作者探讨的重心。与外星文明的对话是由一群中国山村里的娃娃们完成的,他们运用刚学到的“牛顿三定律”通过了碳基联邦的生命级别侦测,避免了地球被摧毁的命运。毫无疑问,这种以宇宙视角反观地球生命的人文关怀是传统军旅文学所难以表现的。宇宙的极宏大和人类的极渺小构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叙事上的张力构建起了一种近乎神话叙事的庄严和肃穆,近乎无限的时空跨度和文明差度令人感到极端震撼,以至进入无法用现有思维表述的超验范畴。有论者认为,刘慈欣“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与世界的接轨。在《三体》中,女科学家叶文洁通过“红岸基地”向极富侵略性的地外生命三体人发送信号,试图借助外星人的力量毁灭人类。三体文明生活在半人马座三星上,因三颗恒星的运动规律无法预测,历经二百次毁灭与重生。三体文明通过释放的“智子”锁死了地球的科学进步。最终,中国学者罗辑基于“宇宙社会学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领悟到“黑暗森林”法则,以“同归于尽”迫使三体舰队离开。然而,故事的结局却是“死神永生”,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都被更高层次文明的攻击消灭了,侥幸逃脱的人类只能乘坐孤独的星舰在黑暗宇宙中流浪。正如罗辑所言,因为“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可能性,“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刘慈欣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雄浑崇高的磅礴美感,他的《三体》更是将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带入了世界视野,使得中西方科幻文化的深度交流对话成为可能。这些来自宇宙视角的对于人类文明的观察,亦将极大丰富和拓展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创作空间。
本文标题:新科幻小说的议题重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4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