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南幼儿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论述及案例分析题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河南幼儿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论述及案例分析题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即将开始,河南教师资格网收集历年河南教师资格真题,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更多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请登录河南教师资格网。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一、论述题李老师设计了一个“三只蝴蝶”的游戏活动。她选了三位幼儿扮演蝴蝶,又选了若干幼儿扮演花朵。结果,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还没等游戏结束,一个幼儿就问李老师:“老师,游戏完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了吧?”对这种现象,请从幼儿游戏特征和游戏指导的角度进行论述。【答案要点】本案例中,幼儿教师没有理解游戏的特点,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了这次教学游戏。在这过程中,游戏死板、被动,没有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幼儿游戏的特征包括:(1)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主要表现在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等由幼儿自己选择,而不是由成人控制。(2)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目的。(3)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由于在游戏中没有刻意要达到的目标,并不追求某一结果,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和心理的压力,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取得成功。(4)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与真实的生活活动相比,游戏总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开展的,用幼儿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假”的,是“装”的,不是真的。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要做到:(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本案例中,幼儿说:“老师,游戏完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了吧?”没有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2)以间接指导为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仅是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进行游戏准备的基础,而且还是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进行游戏指导的前提。本案例中,教师直接指定某几个幼儿扮演蝴蝶和花朵,扼杀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材料:离园时,三岁的小凯对妈妈兴奋地说:“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笑脸’,老师还贴在我的脑门儿上了。”妈妈听了很高兴。连续两天,小凯都这样告诉妈妈。后来妈妈和老师沟通后才得知,小凯并没有得到“小笑脸”。妈妈生气地责怪小凯:“你这么小,怎么就说谎呢?”问题:小凯妈妈的说法是否正确?试结合幼儿想象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答案要点】小凯妈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幼儿想象的特点:(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幼儿时期,常将想象的东西和现实进行混淆,表现在三个方面:(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的;(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以上材料是混淆现象和现实的情况,常被成人误认为孩子在说谎。事实上是幼儿期的想象特点所致。2.材料:折一折变一变(小猫头还能变成什么动物呢),玩一玩(哈!让手指娃娃一起玩吧)。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答案要点】本案例是一个纸工活动,幼儿能用图形、几何形、自然物等进行粘贴。并能用单张纸进行简单的折叠,同时还会运用目测剪或撕出直线、弧线等。但是,他们制作的作品往往较为粗糙,如折叠不平整,撕剪出的物体不光滑等。本案例中,教师利用游戏操作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进行操作学习。游戏操作是一种在玩中的学习,一要给幼儿自己探索的空间;二要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愉悦感。在做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
本文标题:河南幼儿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论述及案例分析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4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