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课改下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案例
新课改下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案例原因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评价方案的改变。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出于严格要求,教师往往以班里的尖子生的回答作为评价参照,于是,大多数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就会“不尽人意”。现代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再也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还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的标准上,应强化“自我参照”,就是以学生人体原有水平为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这三方面入手,综合地去评价学生。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具有个体性特征的灵活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发挥其创造潜能。教师在课堂上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势必就会阻断了学生的探究与思索,扼制其探索的欲望,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此时能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合理推迟评价,就能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让他们就问题展开自由的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时教师再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这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来,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多问思维等。依据:1、先进的教育思想:(1)大众教育思想:从学生适应学校到学校适应学生。(2)终身教育的思想:要从关注学生的现在去关注学生的未来,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素质教育的思想2、新课标理论3、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对象与范围肥西农兴中学高一(2)班,与按照旧的评价的高一(7)班进行对比研究的主要内容1、课堂上如何发挥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2、课堂上如何才能把握好评价的度,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3、课堂上如何发挥评价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4、如何运用评价语言,顺应学生的个性心里特征5、如何让评价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果由于高一(7)班是实验班,相对于高一(2)班在入学平均分上要高10.6分通过高一一学年对于两个班的实施不同的评价方案的实践,发现高一(7)班的期末平均分比高一(2)只高3.6。
本文标题:新课改下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4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