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沫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5.明史记载:“(1425年)夏四月壬寅,帝(明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秋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材料反映明朝A.皇权空前强化B.内阁参:与决策C.内阁统领六部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26.王夫之认为:“子曰,奢则不孙(通“逊”)。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传》曰,俭,德之共也。俭以恭己,非俭以守财也。”材料表明王夫之的消费理念是A.俭奢有度B.崇尚节俭C.量人为出D.自给自足.27.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A.“托古改制”B.“变者古今之公理”C.“祖宗之法不可变”D.“中体西用”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A.辛亥革命没确·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超越29.在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对其于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其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而这在原来的报告中是没有明确提到的),并删去了有关“联合政府不是国民大会中的多数党组织一党的政府”的论述。与上述变化有着直接关联的历史背景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实施B.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经形成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30.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错误的发展有关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31.恩格斯在其遗稿《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写道:“(在欧洲)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而且,他们本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市民阶级的。”恩格斯意在说明A.罗马法对欧洲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B.法学家等级之间进行了重新调整C.欧洲法学家对罗马法的继承与发展D.罗马法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32.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A.天赋人权的思想B.直接民主的思想C.代议制民主思想D.社会契约的思想33.“在工业革命前,生存条件改进和经济机会增加总是导致消费这些增加收益的人口的增长。英国人马尔萨斯认为,从长远来看,生产增长不能与人口的增长潜力保持同步,因此主张积极控制人口增长。但是,现在(即19世纪)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种现象,即经济和知识的增长之快足以产生一种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流动,而这种流动又提高了马尔萨斯积极控制的上限。”材料的主旨是阐述工业革命A.促进了投资和技术创新B.缓和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压力C.根本解决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增长的矛盾D.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34.“货币上的支配地位给美国的霸权地位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好处。对内,它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可以免受外界的影响和压力;对外,它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外交政策,对他人施加某种程度的影响和压力。”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B.二战后国际货币秩序的有序化C.二战中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D.美元成为世界各地流通的货币3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发表讲话称:“全球金融市场需要重返纪律,假如没有纪律,就没有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材料的观点实际上是A.稳定汇率,B.实行浮动汇率C.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D.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4、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37分)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五代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传统的官学、私学均遭重创,一种新型学校——书院兴起,宋、元、明时书院进入兴盛时期。宋、元、明的书院一般由地方政府兴建,并为学校提供教学设施和一定的经费。但地方政府并不干预学校教学及管理,而是聘任社会名流尤其是理学大师担任山长(即校长),负责书院的教学及管理。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都曾担任白鹿洞等著名书院的山长。鉴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为节约开支,书院除山长外,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许多管理人员是由学生兼职的,由山长在学生中挑选优秀者担任经长、学长等,参与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书院由于主办人名气大,加之不收费或很少收费,因而吸引了许多学子尤其是平民子弟前来求学,一些著名的书院在校生经常达到数百人甚至高达上千人。书院提倡讲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山长主讲儒家经典,然后引导学生探讨、争辩、论证。书院除了对学生进行儒家文化、道德修养教育外,还引导学生评论对政,针贬社会弊病。明末著名丈人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汇聚了一大批社会正直的士大夫厂子称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在明末反对黑暗政治和宦官魏忠贤专权的斗争中起到申流砥柱的作用。书院新颖的办学理念受到近代以来许多教育家的赞赏。现在许多国内著名大学的校训就出自白鹿洞等著名的古代书院。材料二清朝建立后,书院一度遭到禁止。后虽又重建,但政府开始对书院严加控制。乾隆皇帝曾亲自下诏对书院的招生、教学、考核等做出严格规定,此后的书院与正规的官学、州学、县学已无区别。书院的招生人数、办学质量大幅下降,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下降。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书院逐渐停办,退出了中国的教育舞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明时期书院的办学特点,(10分)并分析书院产生的重大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书院逐渐衰亡的原因。(7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针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发挥多大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史学界出现两种不同的解释。两种解释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关系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一种解释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应当归结于工业革命前18世纪形成的比较完善的自由竞争机制,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所提供的创新平台。第二种解释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工业革命,主要原因在于规模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第二种解释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作是不可能想象的。评论材料中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原因的观点。(12分)(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俄国社会矛盾。20世纪初俄国社会陷于动荡局面,导致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工人、农民从抗议示威转为武装起义,资产阶级民主派加入抗议示威行列。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专制政府被迫实行政治改革,决定成立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国家杜马(俄语议会),参与国家权力。以下是沙皇政府有关国家杜马法令的摘录:1906年沙皇颁布的《国家杜马章程》规定:“杜马的代表由帝国居民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财政预算审批权、质询权”。但同时又规定“皇帝有权在杜马任期结束前将其解散(实际上沙皇多次使用这项权力解散杜马)”,“杜马通过的决议若皇帝不予批准,则本次年会期间不得再次提交立法审议”。在颁布《国家杜马章程》同时,沙皇还颁布了《国务会议章程》,规定由沙皇任命贵族地主居多数.的国务会议拥有与杜马同等的立法权,国务会议实际上成为议会上院。1906年沙皇政府又颁布了《国家杜马选举法》。该法标榜“帝国居民不分阶级、财产、出身,均享有选举权”。同时又规定;土地所有者(贵族地主)每2千人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而企业主(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则分别由7千人、3万人、9万人中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即土地所有者的一票相当于企业主的3票,农民的票,工人的45票。(1)根据材料,说明沙皇政府实行政治改革、成立国家杜马的主要目的。(4分)(2)根据材料中的《国家杜马章程》,分析国家牡马在当时俄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4分)(3)根据材料,分析《国家杜马选举法》对当时俄国阶级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7分)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张謇,江苏南通人,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传统教育,具有忧国忧民、匡扶天下的远大胸怀。1894年会试夺魁,高中状元,并走上仕途,担任翰林院编修。张謇早年与李鸿章私交甚笃,成为政治密友。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蒙受极大屈辱,政局变动刺痛了张謇,愤而与李鸿章绝交,后来又参加强学会,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者,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后的张謇政治上赞成维新变法,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主张实行日本式的君主立宪道路,经济上大力倡导“实业救国”。他曾撰文说:“救国为目前之急,比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而根本则在实业(即工商业)。”又说:发展实业应“听之民办”,重点应发展纺织业和钢铁工业。材料二张謇不仅是“实业救国”的倡导者,而且是积极实践者。1896年张謇慨然辞官,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私营企业,人们称之为“状元实业家”。张氏企业逐.步壮大,尤其在一战期间达到顶峰,资本、利润均创历史最佳业绩。但一战结束后,张氏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到1926年张謇逝世时已处于破产境地。(1)根据材料一和听学知识,说明影响张謇转向“实业救国”道路的多种因素。(6分)并比较张謇与李鸿章在发展实业上的不同。(4分)(2)简要评价张謇“实业救国”的道路。(5分)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本文标题: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文科综合(三练历史部分含答案)word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6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