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49.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345-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第一条根据哈大客专公司有关文件的精神及中国中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结合哈大铁路客专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为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保障人身健康,确保该工程项目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满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保护环境,关爱生命,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领导组织机构组长:刘宝龙副组长:赵剑发胡守正权有勇成爱民王树伟组员:王海波王松亮高朋新尹翔飞鲁建邦谢洋斌第三条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目标按照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指挥部以及各局项目经理部要建立该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制定实施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确保职工生活及工作场所干净整洁卫生、施工现场粉尘及有害气体控制在国家标准要求范围之内、劳动保护符合有关规定;防止食物中毒、传染病扩散,防止职业病、地方病的发生。第四条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职责指挥部安质环保部是专职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各局项目经理部要设立专职管理部门,设专职职业健康安全员,主抓各自管段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各级工程管理部、机械物资部以及计划财务部等为协助部门,为职业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安全防护用品以及财力等方面的保障。各施工作业区及工点设有施工检测员。《中国中铁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管理办法》-346-职业健康和环境风险控制管理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各项保障措施,明确各级分工,将职业健康保障和环境保护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对生活、办公及施工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检查指导,以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第五条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项目根据中国中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的范围界定,哈大铁路客专工程涉及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项目有:一、重大危险施工项目。隧道施工爆破作业、跨既有线施工、跨公路施工、水上作业、提升作业、龙门架作业、脚手架作业、塔吊安拆作业、高空作业、铺架作业及拆除施工等。二、不可接受的风险。坍塌、垮塌、铁路行车事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机械伤害、触电、食物中毒、流行性疾病等。三、重点控制的环境因素。扬尘、噪声污染、污水排放、遗洒、固体废弃物排放、材料及能源节约等。四、重点控制的施工作业(一)噪声:混凝土振捣、施工运输、金属切割、木材加工、钻孔打桩、模板(脚手架)拆装等。(二)跨线施工(铁路、公路)、水上作业、爆破作业、高空作业等。(三)扬尘、遗洒:土石方施工、水泥及石灰的筛分、露天堆放和运输、施工便道机械设备走行等。(四)污水排放:隧道施工及孔桩施工的泥浆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施工边角料废气、临建设施的固体废弃物、材料包装物废气、固体建筑垃圾废弃等。49.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347-第六条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一、劳动保护措施(一)在危险施工环境下施工作业的职工(如粉尘、有害气体等),按有关规定发放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以确保正常使用。(二)加强机械保养,减少施工机械部正常运转造成的噪音污染;对于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消音器降低噪音。(三)对经常接触有噪音的职工,加强个人防护,佩戴耳塞,消除影响。(四)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是合法、合格、有效的产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未列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的劳动防护用品,按“路用劳动防护用品许可证”制度进行质量管理。(五)对不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上岗证的上岗人员,实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对屡教不改的人员,将对本人及其负责人采取罚款、停岗等措施予以处罚。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做好该工程的劳动保护装备工作,根据各个工种的人数以及劳动性质,配备充足而且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同时加强行政管理力度,确保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二、医疗卫生保护措施(一)医疗保证措施。根据施工现场距离县地级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工地医疗卫生室或工地医院,满足工地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负责项目的日常卫生防疫工作,承担日常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传染病、地方病的监督检测工作,落实防治措施;夏季发放防暑药品防止中暑;冬季发放防寒、防冻药品防止冻伤;春秋两季应加强对职工的健康检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切断蚊蝇等传媒生物孽生源,有效控制传染病、病毒性疾病在高发季节的流行;依照《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办法》建立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机制,在突发疫情出现《中国中铁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管理办法》-348-时,执行和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救援措施》,并将疫情情况和措施及时尽快报告当地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彻底控制疫情扩散;工地医院或医务室应常备各种应急医疗物品或器具,并与距离较近的县级以上多家医院保持联系,建立医疗协作关系,当出现应急情况时,能使病症或伤情得以及时缓解和有效控制,并尽快送往就近医院就医。(二)卫生保证措施1.环境卫生保证措施。职工生活区应集中建立在避风、向阳、僻静处,与施工生产作业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满足安全、卫生、保温、通风、绿化的要求,设置防尘隔离带,以防止施工对食堂、宿舍及办公区的污染,保持室内外地面干净卫生,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美化环境;在生活区设立职工活动中心,有体育文化娱乐设施供职工在业余活动锻炼;设置有取暖设施的公共浴室;在食堂、宿舍区、办公区设置有垃圾桶,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类存放并集中送往当地指定的处理点统一处理;卫生间必须男女有别,结构稳定牢固、防雨放风,具备冲刷和清运条件,严禁粪池敞开,不可污染环境,及时消毒和清理,防止蚊蝇孳生,确保正常使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环境卫生清洁工,每天对各个环境进行清扫,做到场地清洁,房屋四周排水畅通,无污水死水、无病毒滋生的腐质物堆集;保持施工场地的整洁,每天下班后,施工人员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整理,保证材料分类堆放、机械设备停放有序。2.食堂卫生保证措施。设立食堂卫生监督机制,由职业健康领导组织机构对食堂卫生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广大职工进行监督,确保食堂卫生;食堂工作人员应进行过专业职能培训,熟知食品卫生的有关法规和规范,主理厨师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食堂工作人员统一着白装,保持自身的清洁卫生;加强饮食管理,保证职工的营养供给;对食品制作人员应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岗前培训;加强食品、蔬菜等物品的采购管理,保证采49.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349-购物品的安全卫生与合格;食品的储存与保管按食品卫生的有关规定办理。职业健康安全领导组织应不定期的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卫生的安全。对不负责任,由于食品卫生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给予重处。3.个人卫生保证措施。各局项目经理部应积极为职工搞好个人卫生创造条件,修建浴室、发放劳保用品等;加强职工个人卫生宣传工作,做好形象教育,使每个职工能够从我做起,在为企业树立形象的同时,也做好自身的卫生保健工作,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壮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之中。第六条环境风险控制保障措施为满足环境风险控制工作与施工生产管理工作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三同时”强制性要求,真正达到保护工作场所内的施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监理人员、业主、访问者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各局项目经理部应认真遵守执行以下要求:一、在思想、人力、财力以及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体系,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责任制。二、各局项目经理部对其管辖内的各个工区或工点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对所有进场的职工与劳务协作人员进行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教育和岗前环保知识教育,使全体员工熟悉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掌握本岗位的环境影响因素,提高环保意识。三、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前,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的技能培训。四、实施检查报告制度。各局项目经理部应按照《突发事件处理管理《中国中铁哈大铁路客运专线管理办法》-350-办法》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认真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救援措施》,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在检查施工生产的同时检查环境保护工作,对影响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行为要限定治理时间、内容、对象和效果,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必须按限定时间治理完毕,满足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条件或指标。五、重要环境因素、重大污染源评价制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工艺流程图所确定的工序,共同识别、评价施工区域的重要环境因素和施工过程的重大污染源;未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项目不得开工。六、各工区或工点在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根据识别、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作业项目,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案、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布到各部门、岗位相关方予以实施,有效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及重大污染源。七、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控制策划内容要纳入到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并按规定进行审批后组织实施,随同施工技术交底一并下达至作业班组。八、对施工场地、作业场所、运输道路、生产设备与设施均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第七条附则一、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相关规定执行。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局项目经理部可依据本办法,针对各自管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实施细则,确保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有序、可控。
本文标题: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7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