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王玫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设计者: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王玫授课者:王玫教学设计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建构“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的开始通过让学生欣赏令人振奋的飞机起飞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悬念,引入新课。在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的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任意发挥想象,自由设计实验方案。自由随意选择实验器材,更让学生可以随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形式多样的探究。学生在研究状态下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体现。最后请各小组的代表一一上台演示自己的探究实验,并把实验结论写在黑板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由于学生进行的探究实验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得出的结论也是可以从各个方面表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所有小组汇报完毕之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也就清晰的浮出水面,甚至不需教师多说一句话,学生已经知道了流速大压强小的规律。此时及时渗透物理学史的教育,在理科知识的学习中展现其人文的一面,并通过伯努利的事迹激励学生。风洞实验的演示让整节课进入一个小高潮,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学生突然发现,原来刚上课时带给大家困惑的那个问题他们已经找到答案了,这会带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课的结尾,三个有趣的小实验再次引起学生好奇心,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报告的时候,不仅要应用所学知识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还通过自主学习拓展了知识面。在作业的布置上,体现一贯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三个小实验可以任由学生选择其一作为研究课题。本节课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基本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通过参与探究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2(3)通过“汇报演出”,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让学生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积极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享受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在交流环节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3)初步领略流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通过对我国大飞机项目的介绍,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教学重点:探究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等现象教学资源:1.教学地点:教学楼2号楼501多媒体物理实验室2.学生实验用具准备:白纸、上凸下平的机翼模型、上下皆为平面的机翼模型、电子秤、弹簧秤、装有水的水槽、可以漂浮的玩具小鸭、支架、小夹子、吹风机、蜡烛、火柴、注射器、漏斗3.教师演示准备:风洞、机翼模型(两种不同形状)、风扇、粗细管连通器、乒乓球、气泵、电子秤、漏斗4.组织安排:学生分组,每小组4人。5、多媒体准备:PPT课件、飞机起飞视频(FLV文件,暴风影音可播放)3开始提出问题PPT图片及视频揭示课题汇报交流认识流体讨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汇报交流教学流程图:知识反馈延伸PPT图片物理学史介绍风洞实验拓展作业结束全课总结PPT图片得出结论4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简单介绍飞行发展史。提出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是如何腾空而起的?播放飞机起飞的视频短片,2.引出课题: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飞机起飞的视频。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飞机起飞的奥秘在于飞机周围的气流。飞机起飞的奥秘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师环环相扣的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引出课题。二、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流体。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现象,知道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突出注意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1.教师布置设计实验方案的任务。2.教师简单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1.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2.学生上讲台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案,把要点简单写在黑板上。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通过上台介绍本小组实验方案和简单板书既达到各小组间交流的目的,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三、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1.教师介绍本节课提供的实验仪器。要求各小组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自由选取需要的实验仪器。2.教师巡视。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及演示,并作激励性评价。1.学生修改实验方案,选取需要的实验仪器,进行探究实验。2.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派代表演示本小组的实验,并在黑板上书写实验结论。3.通过观察其它小组的实验,发现无论液体还是气体在流动起来后都遵守的共同规律——流速大则压强小。4.学习科学家的小故事。开放式的教学,令学生有更多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体验的热情。小组分工合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学会协作交流,享受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由于学生进行的探究实验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得出的结论也是可以从各个方面表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所有小组汇报完毕之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也就清晰的浮出水面,甚至不需教师多说一句话,学生已经知道了流速大压强小的规律。这里的合作探究不仅仅是小组内的合作,还有各个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始终参与探究合作的全过程,为最终结论的得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让学生真正体会合作的意义。最后通过欣赏其它小组的实验现象,开拓视野,有利于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5四、小结与延伸1.教师演示风洞实验。2.教师介绍我国的大飞机项目,鼓励学生为科学的进步贡献力量。3.介绍伯努利及伯努利方程。强调伯努利当年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发现类似的规律,但他还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研究,终于发现伯努利方程。1.学生观察风洞实验。回顾课前的问题: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2.学生了解大飞机项目。3.了解科学家的故事、伯努利方程及其实际应用。风洞实验抽取飞机起飞的关键部件,建立了一个飞机起飞的模型,很好的再现了飞机起飞的过程。该实验回应课程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解开学生心中的疑团。关于大飞机项目的介绍,不仅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更让学生知道所学所用,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关于伯努利的介绍既丰富学生物理学史的知识,为物理规律增加人文情怀,更能激励学生不懈努力。五、拓展作业1.教师演示三个小实验:①让粗细管内的空气流动起来,观察连通管内的液面高低。②用漏斗吹乒乓球。③用气泵吹乒乓球,让乒乓球在空中悬浮。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任选一个现象写一份研究报告。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演示的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意料,很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作业只是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这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事实上,整节课是实验方案的设计还是实验仪器的选择,甚至在最后的作业布置上教师始终尊重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自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文标题: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广东省肇庆市第七中学王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7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