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旅游地理整体设计(旅游管理20160102)
1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名称:旅游地理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负责人:甄小明系(部)主任:朱亚琪制订日期:2016年8月2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地理课程代码640101a1607学分2.5授课对象旅游管理专业三年高职一年级学生总学时39理论课时33制订人甄小明所属单位管理工程系团队成员甄小明孙明远张婷婷制定时间2016-8-20二、课程定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自2002年开设以来,每年进行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调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定位,努力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以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三、课程性质《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的课程(理论+实践)课(B类)。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它是服务于旅行社前台接待、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过程的综合基础课。需要学生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环境,熟悉每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主要旅游景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根据资料组织导游词,进行旅游讲解。同时,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空间意识,创新意识、审美意识。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构建的工作任务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通过《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能力,更要具有灵活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四、设计思路高职旅游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旅游业应用型人才。高职旅游教育的一切教学工作应是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针对《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旅游业服务岗位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旅游服务岗位要求的课程内3容。《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工作技能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旅游行业人才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课程设计思路是:由学院《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团队与旅游行业企业骨干一线员工共同分析导游、计调、外联职业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共同设计《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课程体系。根据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打破以往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导游服务、旅行社产品策划、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等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充分突出技能性、职业化要求,以理论适度、实践为重为原则,将在地陪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中可能应用到的青海旅游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解读和描述大美青海的视觉形象、青海旅游地理认知和青海旅游资源特征认知、青海自然旅游资源、青海人文旅游资源、青海旅游交通认知、青海旅游地理分区认知及青海经典旅游线路认知及旅游线路设计实训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根据青海旅游地理课程的逻辑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七个学习项目,尤其在学习项目五中凸显围绕“线路引领,学用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迅速地提升技能。在教学方法上,适度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工作任务教学法,按照课程体系及旅游工作岗位的要求组织教学。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双重考核。4.1课程设计遵循的理念(1)以旅游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新的工作任务和新的工作领域。(2)通过具体的旅游服务工作过程开始,融入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再提升到高层次的开拓市场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强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3)从培养良好职业综合素质着眼,引导学生全方位发展。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对应旅游职业岗位需求任务部分的学习。来感知旅游业中的职业岗位。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完成项目工作过程中独立地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价,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4)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设计中贯彻“学生为主体,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秉承“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让学生在“做中学”,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4.2课程设计思路4(1)确定开发主体校企合作,成立《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课程开发小组,由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甄小明、张婷婷等专业教师,青海黄河文化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明远组成。(2)设计与开发流程以学生学习主体为中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学生积极参与,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星级酒店工作标准,确定开发的流程。《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的设计基本思路是与旅游行业企业骨干一线员工共同分析旅游业职业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共同设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真实的旅游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反复深入的分析,根据职业工作特点,设计学习情境,以真实项目和仿真项目为导向选取和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对工作岗位分析,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对国外客源的开拓能力和合理接待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对国外客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内容选择方面,根据学生在实际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项目。本课程主要围绕这七大项目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以真实的客源开拓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亚洲及大洋洲旅游客源区中,采用由近及远、由主及次的顺序进行。所选分析对象具有典型性和覆盖性,通过对各客源来华旅游需求分析,使学生具备分析研究对象旅游动机能力,并能够对典型潜在细分市场进行挖掘,使学生初步形成接待开发海外客源市场能力。(3)按照旅游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设计理念,突出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式教学。通过任务驱动、情景模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4)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调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5)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使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3前后续课程平行课程后续课程5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设计1、课程能力目标:(1)对青海旅游资源分析判断能力;能挖掘青海旅游资源的内涵、提炼形象;(2)归纳青海某类旅游资源特色的能力;(3)对青海各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的能力;(4)能依据青海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各类旅游产品的策划、设计;(5)对青海旅游地理信息收集能力;(6)爱护环境和旅游资源的习惯,引导游客爱护环境的能力;(7)通过完成旅游咨询项目,学生能运用青海六个旅游区的知识,能进行旅游咨询,会向游客推荐旅游线路和景点。2、课程知识目标(1)掌握青海各类旅游资源类型、特征、成因;(2)掌握青海各类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的特征和分布;(3)掌握青海旅游交通、青海各类景点导览图的识图知识;(4)掌握青海主要旅游线路;(5)掌握青海重要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6)理解青海各类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7)熟悉青海各旅游区的地形、气候、历史沿革、民情风俗、旅游商品、特色小吃,理解每个旅游区的资源特色,掌握主要的旅游景点分布、概况。3、课程素质目标:(1)自学能力、资料的查阅能力;(2)与人协作的能力、工作的责任心;(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旅游服务礼仪中外民俗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6(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学会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旅游欣赏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意识。(二)课程内容设计《旅游地理》(青海旅游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建立在对省内多家旅游企业和多名毕业生的调研基础上。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任务;根据旅游服务岗位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教学内容一览表项目学时项目名称学习任务名称学时分配16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解读和描述大美青海的视觉形象1.1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解读21.2描述大美青海的视觉形象426青海旅游地理认知和青海旅游资源特征认知2.1青海旅游地理认知22.2青海旅游资源特征认知4310青海自然旅游资源3.1青海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63.2青海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判断448青海人文旅游资源4.1青海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背景解读44.2青海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判断452青海旅游交通5.1青海旅游交通15.2青海旅游交通认知实训1610青海旅游地理分区认知6.1“中国夏都—清凉西宁”环西宁旅游区认知46.2青海东部河湟谷地旅游区认知26.3青海湖生态度假旅游区认知27610青海旅游地理分区认知6.4柴达木荒漠昆仑文化旅游区认知26.5三江源生态旅游区认知26.6金色之源、东方瑞士——门源祁连旅游区认知2合计398(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项目能力训练项目名称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项目教学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1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解读和描述大美青海的视觉形象能描述大美青海的视觉印象能解读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从而对青海旅游业特色和优势有一深刻的认识理解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从而能深刻认识青海旅游业特色和优势掌握大美青海的由来、内涵体验大美青海的独特魅力解读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能描述大美青海的视觉印象通过对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知识的学习,展示青海旅游业图表,引导学生对青海旅游业发展进行展望。提交青海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书面作业1.1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解读能够运用旅游地理知识解读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能对青海旅游业发展环境加以考察掌握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案例分析通过引入案例,青海旅游业图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学习青海旅游地理;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发言讨论记录1.2描述大美青海的视觉形象能描述大美青海的视觉印象掌握大美青海的由来、内涵,“大美青海旅游形象标识”的寓意体验大美青海的独特魅力案例分析通过引入案例,展示“大美青海旅游形象标识”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发言撰写大美青海导游词92青海旅游地理认知和青海旅游资源特征认知能认知青海旅游地理知识的掌握对提升青海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意义能认知青海旅游资源特征,会分析、挖掘青海旅游资源的特色掌握青海旅游资源的特征理解青海旅游业发展历程,从而能深刻认识青海旅游业特色和优势青海旅游资源的特征的认知、判断训练青海旅游资
本文标题:旅游地理整体设计(旅游管理2016010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7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