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ZNTJ19-无砟轨道架子二队-008(编号)年月日主送单位无砟轨道架子二队接收单位五工班工程项目东虎楼隧道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里程桩号DK1117+728-DK1118+934内容及说明:一、技术要求1.道床混凝土外形尺寸混凝土道床板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顶面宽度±102中线位置23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相对高差54平整度3mm/1m2.支承块周围混凝土顶面应低于套靴凸缘的地面1mm,严禁灰浆进入套靴与支承块帽檐之间的空隙(今后填塞密封胶)。3.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不宜高于30℃。4.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40-180mm。5.道床板表面应平整、抹光,并按设计做好排水坡。表面水应顺畅,不得积水。二、施工程序和工序流程1.混凝土泵送1.1罐车卸料时,应根据泵送进度控制罐车的转速,防止溢出至地面;若有溢出时,及时将混凝土进行清扫。输送泵出料口在左右幅移动泵送时,应采取软布将软管出料口包裹,防止混凝土滴洒。1.2混凝土输送泵由于压力的问题,现场必须设置支架将出口抬高,确保泵送正常。1.3输送泵泵管架高不得影响轨排锁定器和模板支承系统,防止轨排和模板位移。1.4泵送过程中严禁现场加水,私自调整配合比。1.5泵管接头应进行检查,连接牢固。1.6泵管拆卸时,应及时清洗泵管和现场滴落的混凝土。1.7橡胶泵管由2名施工人员控制,管口应在轨排的中部。2.混凝土浇筑2.1两人一组,依次将每个支承块内外侧安装扣件保护套;然后将塑料布铺设于轨排钢轨上;将每个支腿螺栓外露部分采用塑料带进行包裹。要求安装保护措施距离混凝土入口位置之间距离不得少于20m,根据浇筑进度依次前移循环倒用。2.2混凝土应由远及近(输送泵为起点),依次进行均匀布料,布料后及时振捣,出现缺料时应立即补充;禁止采用振捣棒远距离赶料。2.3混凝土入模必须向下排放,管口正对上层钢筋网中间的空隙,严禁直接冲击轨排、支承块和钢筋。2.4混凝土振捣:a:振捣应按照从一侧到另一侧按顺序进行(与布料顺序相同),以免漏振。每一振点的捣固延续时间宜为15~30s,严禁过振。振捣密实的标准是混凝土表面无气泡和不在沉落。b: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控制在50cm。c:做到快插慢拔,支承块底部和四周应加强振捣,混凝土由支承块下振捣时流出,加强对支承块底部及四周进行振捣,防止出现空洞和气泡,但是严禁碰撞套靴和轨排。d:混凝土应做到一次到位,收面时出现不足部分人工填补;多余部分人工用桶或铲子将混凝土倒至布料处。3混凝土收面3.1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混凝土入模后半小时内用木模完成粗平,1h后再用钢抹抹面。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在混凝土入模3~4h后(初凝前,手指压无明显痕迹)进行二次抹面。3.2抹面时严禁洒水湿润,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3.3抹面要求采用坡度尺,禁止随意抹平。3.4抹面时要注意加强对托盘下方、弹性轨枕四周(低于橡胶套靴凸缘下1mm)等部位操作。3.5道床板表面应整平、抹光,并按设计做好排水坡。3.6抹面后立即安排2人紧跟,专门负责进行清洗钢轨、支承块。3.7禁止收面时洒水提浆收面。4拆模:4.1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芯部开始降温不得拆模。4.2道床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拆侧模,道床砼强度达到5MPa时,可拆除轨道排架,强度达到75%以前,不准车辆在上行走。4.3模板拆除后,砼结构便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漏筋、蜂窝、空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出现外观缺陷时应及时修复。4.4轨排拆除顺序:松开轨排横向锁定器→松开轨道钢夹板→松开扣件→拆除轨道排架→封堵轨道排架立柱PVC管。4.5一般在竖向螺杆在第二次收面后约1小时就可以适当松开扣件。拆除轨道排架后利用道床板砼浇筑的间歇时间往前倒用。三、施工要求1.浇筑过程应检查漏浆情况,及时进行堵塞,防止出现“烂根”现象。2.收面时应依次进行,施工人员不得穿插进行,防止遗漏。3.坡度尺应校验,防止变形。4.禁止大量的施工人员集中站立到轨排支承块上,增加轨排自重。5.清洗支承块和轨排时,不得将浆液滴洒于已经收面的砼表面,现场应采用干刷和湿抹布清理。6.注意泵管和人员不得碰撞锁定器。7.混凝土振捣后,立即安排施工人员剪除支承块包装带。8.脱模时,严禁对模板进行生拉硬拽,防止道床缺棱掉角。9.轨排拆除后,应及时对支腿螺杆的孔洞进行填塞(同级无收缩混凝土)并用钢筋插捣密实。10.轨排精调完成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当间隔时间过长(12小时),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时,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轨排。交底人复核人接收人
本文标题:无砟轨道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58880 .html